李峻
- 作品数:43 被引量:788H指数:7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历史地理建筑科学更多>>
- 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系统评价被引量:32
- 2008年
- 目的评估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关于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包括: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MEDLINE、EMBASE数据库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两位研究者独立地进行研究的选择、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结果共有16个试验903例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全部试验的方法学质量评价为B级(简单方法)。Meta分析结果显示:羟苯磺酸钙能改善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症状和眼底病变,能改善视网膜出血情况和视力。根据目前证据不能认为羟苯磺酸钙可以改善和减少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微血管瘤病变、眼底毛细血管闭塞情况和视野情况;不能认为其能降低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已报道的不良反应包括药物过敏、胃肠道不适、轻度胃痛、轻度恶心和食欲下降。结论羟苯磺酸钙可能是一种相对安全和有效的治疗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药物。由于纳入试验少,样本含量低,方法学质量不高,证据的强度不足,有待大样本、多中心的高质量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
- 李峻田浩明
- 关键词: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羟苯磺酸钙随机对照试验半随机对照试验
- 成都地区10年中老年干部死因回顾
-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中老年干部的死亡原因及其相关因素,以便更好地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进一步做好干部的医疗保健工作。方法将我院1992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中老年干部患者663例,就其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老...
- 李峻万仕琼
- 关键词:中老年干部
- 文献传递
- 糖尿病性胃轻瘫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46
- 2010年
- 糖尿病性胃轻瘫(DGP)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本文就糖尿病胃轻瘫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做一综述。
- 程友忠唐勇李峻
- 关键词:糖尿病胃轻瘫流行病学发病机制
- 起搏器术后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的临床证据被引量:3
- 2004年
- 少有文献报道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可能发生深静脉血栓 (deepvenousthrombosis ,DVT) ,但DVT会严重影响病人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并可导致更为致命的肺动脉栓塞。DVT的危险因素、治疗策略和二级预防 ,各研究不尽相同。我们检索了CochraneLibrary ,PubMed和Guideline网站上有关DVT的系统评价和随机对照试验。证据显示 ,既往有DVT史、年龄 >4 0岁和有手术史是DVT的重要危险因素。肝素初始化治疗和华法令在维持期的治疗是必须和有效的 ,可改善病人的预后。对于发生过DVT的病人 ,在未来的高危状态下 ,可用肝素和 (或 )
- 李峻王双董碧蓉
- 关键词:术后并发症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 格列喹酮治疗糖尿病的循证临床证据被引量:11
- 2006年
- 目的对格列喹酮治疗糖尿病的相关临床研究证据进行综述。方法运用循证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系统检索格列喹酮治疗糖尿病的相关临床研究证据,并对证据质量进行评价。结果目前关于格列喹酮治疗糖尿病的大多数临床研究证据级别较低,结局指标多为中间指标,缺乏与糖尿病患者预后密切相关的临床终点指标研究;缺乏格列喹酮治疗糖尿病的卫生经济学评价。结论格列喹酮在老年伴有肾脏损害的糖尿病患者有其独特的优势。进一步开展高质量、观察临床终点指标和卫生经济学指标研究将是今后格列喹酮治疗糖尿病的研究方向。
- 李峻吴红梅
- 关键词:格列喹酮糖尿病循证医学
- 初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循证治疗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为初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确定治疗方案。方法在充分评估患者情况后,按照PICO原则提出临床问题并转化,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1991—2011年)、Medline(1991—2011年)和Guideline网站等数据库,收集相关高质量临床证据进行评价,并结合患者及家属意愿制定治疗方案。结果共纳入系统评价/Meta分析12篇,随机对照试验(RCT)1篇及临床指南1篇。结果表明,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与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疗效相当,但不良反应小于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不同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比较显示,奥氮平的疗效相对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体质量增加的风险较高。证据显示,家庭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均有效。根据此临床证据及患者家属意愿,确定治疗方案:奥氮平初始剂量5 mg/d,1周内增加至15 mg/d,并辅以家庭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1周后患者阳性症状明显改善。出院后继续15 mg/d维持治疗。通过6个月的门诊随访,患者未复发,且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疗效满意。结论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为初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 李思远董碧蓉李峻
- 关键词:循证医学精神分裂症奥氮平
- ITAM/ITIM-FcγRs失衡在糖尿病肾病早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 柳飞李峻苏晓凤蔡盼盼唐万欣
- 成都市部分老年人代谢异常状况的调查
- 目的研究老年人群中代谢紊乱状况以及与糖代谢异常相关的其他代谢紊乱的特点。方法对2003、2004两年在我院体检的65岁以上的老年人的身高、体重、血压、血脂、空腹及餐后血糖、病史等基线资料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参加体检的14...
- 丁群芳李峻曹立杨茗李桂萍张新军万世琼
- 关键词:代谢异常老年人群代谢紊乱高甘油三脂血症餐后血糖老年人
- 文献传递
- 血管活性肽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免疫细胞群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 2017年
- 目的探讨血管活性肽(VIP)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辅助T细胞(Th)1/Th2和Th17/Treg免疫细胞群及相关细胞因子分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用SHR 10只一组,分选na6ve CD4^+T细胞,在Th1、Th2、Th17、Treg极化条件下培养,加入或者不加入VIP处理。同时分析用VIP处理与不用VIP处理SHR脾脏中Th1/Th2和Th17/Treg免疫细胞群比例变化。用流式细胞仪、酶联免疫吸附(ELISA)、RT-PCR等方法检测相关细胞因子、转录因子表达情况。结果与没有加入VIP相比,加入VIP后,SHR动脉血压降低,Th2、Treg细胞亚群都得到了促进,相关的细胞因子分泌都增加。而Th1、Th17细胞亚群都被抑制,相关的细胞因子分泌都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 VIP可以促进SHR Th2与Treg亚群形成,抑制Th1、Th17细胞亚群的分化。
- 黄勇军李峻
- 关键词:血管活性肽T淋巴细胞细胞因子自发性高血压
- 绝经后老年女性脆性骨折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成都社区7年随访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骨质疏松相关脆性骨折与心脑血管疾病(CVD)是影响绝经后老年女性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二者之间的关联逐渐引起关注。本研究从一般危险因素、CVD患病情况及雌激素受体ESR1PvuII(rs2234693)基因多态性的角度,探讨影响社区绝经后老年女性脆性骨折的危险因素,以及CVD与脆性骨折之间的可能联系和机制。方法在2004~2011年期间,对成都两个社区的174名绝经后老年女性(入组平均年龄66.74±4.85岁)进行随访观察(平均7年)。入组时记录研究对象是否有既往脆性骨折史、慢性疾病史,是否长期吸烟、饮酒,及运动情况;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及血压;检测空腹血糖(FPG)、血脂、胰岛素水平;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ESR1PvuII(rs2234693)基因多态性。随访该人群7年中是否发生脆性骨折及部位。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7年间,有25人(15.9%)发生脆性骨折。既往脆性骨折史阳性者再发骨折风险比阴性者显著增加(OR值3.965;95%CI1.555~10.111;P=0.004);长期吸烟及饮酒者比不吸烟及饮酒者脆性骨折风险显著增加(OR值6.095;95%CI1.415~26.264;P=0.015);每天坚持运动者比不运动者脆性骨折风险显著降低(OR值0.379;95%CI0.144~0.997;P=0.049)。CVD患者的脆性骨折发生率略高于无CVD组(19.1%VS11.8%),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4);ESR1PvuII基因多态性分析显示:CC基因携带组脆性骨折发生率(22.7%)较TC组(16.7%)、TT组(12.7%)略高,组间相比未达到统计学显著差异(P=0.266)。结论既往脆性骨折史、吸烟及饮酒是导致绝经后女性脆性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运动是防止脆性骨折的保护性因素;CVD有增加脆性骨折风险的趋势;ESR1PvuII基因多态性的CC基因型可能是脆性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
- 曾理丁群芳罗方葛宁张新军李诗彤张俊李君曹立李峻万朝晖
- 关键词:绝经后女性脆性骨折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