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坤

作品数:7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广州市公安局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6篇政治法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弹道
  • 2篇弹丸
  • 2篇击发
  • 1篇弹弓
  • 1篇盗窃
  • 1篇盗窃案
  • 1篇刑事
  • 1篇刑事技术
  • 1篇侦查
  • 1篇侦破
  • 1篇入室
  • 1篇入室盗窃
  • 1篇入室盗窃案
  • 1篇社会
  • 1篇社会生活
  • 1篇数据模型
  • 1篇诉讼
  • 1篇碎尸
  • 1篇抛尸
  • 1篇皮筋

机构

  • 7篇广州市公安局
  • 1篇广州市公安局...

作者

  • 7篇李坤
  • 2篇王文显
  • 1篇王小宝
  • 1篇曾素明
  • 1篇邓磊
  • 1篇赵政华
  • 1篇朱德全

传媒

  • 5篇广东公安科技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8
  • 1篇2010
  • 1篇2006
  • 1篇200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一种基于玻璃孔洞形态的弹道量化分析方法
本发明涉及法庭科学刑事技术研究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玻璃孔洞形态的弹道量化分析方法。一种基于玻璃孔洞形态的弹道量化分析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设立实验获得玻璃孔洞数据;步骤二:实验数据量化分析;步骤...
陈树城李坤高飞梁荣聪盛蔚陈维福
基于玻璃孔洞形态的弹道量化分析
2024年
在玻璃被钢珠击打类案件的现场勘查中,玻璃上遗留的孔洞是最明显、直接的痕迹物证。在工作实践中发现玻璃孔洞的“长、短轴”和钢珠击发的“入射角度”相关,为了解决两者相关的量性关系,本文以常见的钢珠击打玻璃类案件为基础,通过实验,记录多组不同“入射角度”下钢珠击打玻璃时形成的玻璃孔洞的“长、短轴”,用统计学的方法,研究了玻璃孔洞形态与击发角度之间的内在关联性。研究表明,“入射角度”在50°以内时与玻璃孔洞的“长、短轴”比值(L/S)呈正相关,运用数据分析软件,获得了相关数据模型。在现场勘查实践中,结合玻璃被击打后遗留孔洞的“长、短轴”比值(L/S),运用数据模型,可以快速计算出钢珠的“入射角度”,判断击发方向,找到钢珠的击发点,进而结合现场环境,发现嫌疑目标,极大地提高了现场勘查和破案效率。
李坤陈树城梁荣聪陈维福
关键词:数据模型
浅析一新型入室盗窃手段
2003年
剖析一新型入室盗窃手段所用特制开锁工具构成及开锁原理,分析此手段开锁后形成的痕迹特征。根据此类入室盗窃手段作案特点,提出我们的对策。
赵政华李坤王文显
关键词:入室盗窃案作案手段开锁工具
侦破碎尸抛尸案一例的体会
2010年
王文显李坤曾素明朱德全
关键词:社会生活侦查诉讼
一种弹弓结构弹丸击发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击发装置的技术领域,进一步的,涉及专供实验研究的辅助设备,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弹弓结构弹丸击发装置。本实用新型用各配件牢固、紧密安装,采用弹簧系数相对稳定的橡皮筋,具备较高的稳定性,每次击发均可调节橡皮筋击发...
陈树城李坤高飞梁荣聪盛蔚陈维福
嫌疑人像资料库的构建及应用初探
2006年
犯罪情报资料系统的建设正日益规范和系统,嫌疑人像资料库的构建和应用,就是以犯罪情报资料系统为基础,对现有的信息进行全面、主动、系统应用进行机制创新的一种初步探讨。在分析了目前的犯罪情报资料系统基本工作状况后,对嫌疑人像资料库的工作流程,资料收集,数据构建,资料维护以及应用形式等方面,作了初步探讨。
李坤邓磊任敏仪
基于现场痕迹的犯罪行为解读被引量:1
2018年
在刑侦实践工作中,对现场痕迹的发现、提取、利用是现场勘查的重要内容,如何发现现场客观痕迹中隐含的潜态信息,进而解读出其中蕴含的犯罪行为,是对现场勘查工作更进一步的认识与理解。本文结合笔者工作实践,以实际案件为依托,明确现场痕迹解读犯罪行为的意义、方法和重点,通过对现场勘查中获取的痕迹物证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判,为现场痕迹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新思路,为现场分析重建、确定侦查方向提供了技术支撑。
王小宝李坤余永丰
关键词:犯罪行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