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钊

作品数:37 被引量:19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专利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天文地球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驾驶
  • 7篇车辆
  • 5篇路网
  • 4篇换道
  • 4篇驾驶行为
  • 4篇交叉口
  • 4篇交通仿真
  • 4篇跟驰
  • 4篇跟驰模型
  • 4篇仿真
  • 4篇BOX
  • 3篇自动驾驶
  • 3篇网络
  • 3篇交通信号
  • 2篇地图创建
  • 2篇信号
  • 2篇信号灯
  • 2篇信号交叉口
  • 2篇信号控制
  • 2篇信号周期

机构

  • 37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交通运输部

作者

  • 37篇张钊
  • 8篇鲁光泉
  • 7篇王云鹏
  • 4篇余贵珍
  • 3篇刘文龙
  • 3篇马晓磊
  • 2篇刘彤
  • 2篇黄磊
  • 2篇李大庆
  • 1篇周旭
  • 1篇岳冠楠
  • 1篇王新升
  • 1篇钟晓明
  • 1篇栾森

传媒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中国公路学报
  • 1篇地球与行星物...

年份

  • 1篇2025
  • 4篇2024
  • 6篇2023
  • 9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7
  • 1篇2010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目标车辆换道行为自适应识别模型构建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目标车辆换道行为自适应识别模型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建立换道行为影响参数集,划分样本得到模型输入;步骤2,基于大规模车辆轨迹数据集,训练得到左侧及右侧目标换道行为识别的通用模型;步骤3,基于贝叶...
张钊王京华鲁光泉
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最小二乘优化的路网结构生成算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最小二乘优化的路网结构生成算法,属于地图创建技术领域。对可用的GPS轨迹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采用Web Mercator投影将GPS的经纬度数据转换成平面坐标;确定转弯点;基于转弯点的位置,利用加权的M...
张钊郭梦迪王鼎元秦洪懋
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大语言模型的交通数据分析复杂任务智能拆解与完成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语言模型的交通数据分析复杂任务智能拆解与完成方法,属于交通数据分析技术领域,S1、多模态数据来源的数据传输和数据库开发;S101、对多模态数据进行预处理;S102、构建标准化数据库对多模态数据进行数...
张钊张思遥付道成于滨
一种基于交通基本图的疏散车流量分配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交通基本图的疏散车流量分配方法,适用于大型活动、自然灾害或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构建和紧急事件发生时的应急响应,具体涉及到一种基于交通基本图的疏散车流量分配方法。将地图解析化为笛卡尔坐标系,并通过解析方法根据...
张钊刘砚玥李大庆童青峰
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车辆异常数据监测的T‑BOX信息安全检测及防护方法
一种基于车辆异常数据监测的T‑BOX信息安全检测及防护方法,首先对车辆故障进行归类总结,提出一种通用的车辆故障树模型,然后通过T‑BOX对车辆实时数据的收集与对比,对车辆异常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并不断发送给远程服务平台(T...
王云鹏冀浩杰秦洪懋张钊黄磊
文献传递
一种MOF衍生的碳限域镁基纳米储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于固态储氢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MOF衍生的碳限域镁基纳米储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将MOF配体溶解在溶剂中,添加非含氧元素镁盐制得混合溶液a;选取过渡金属盐溶解在溶剂中制得混合溶液b,并将其加入混合溶液a中...
刘彤邢小飞张钊魏明星
一种基于Newell跟驰模型的车辆轨迹预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Newell跟驰模型的车辆轨迹预测方法,包括S1、获取网联车辆的轨迹数据;S2、采用曲线匹配算法提取轨迹数据中人工驾驶车辆的车辆跟驰行为参数;S3、基于车辆跟驰行为参数对前车的历史轨迹数据进行轨迹平移...
张钊刘枫莫磊张思遥于滨
一种高钒固溶体储氢合金及其微细球形粉体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粉末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钒固溶体储氢合金及其微细球形粉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高钒固溶体储氢合金的化学式为V<Sub>x</Sub>‑Ti<Sub>y</Sub>‑Cr<Sub>z</Sub>‑...
刘彤 魏明星 邢小飞张钊 曹博源
地球内磁层低纬大尺度电场研究进展
2025年
地球内磁层的大尺度电场由太阳风与地球磁场的相互作用产生.在高纬区域,平行电场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而在低纬地区,电场则主要表现为共转电场、对流电场和脉冲电场.本文着重讨论低纬区域大尺度电场的特征及其在内磁层中的作用,这些电场共同作用于内磁层中的多种动力学过程.共转电场和对流电场驱动的电场漂移分别引起地球磁层等离子体的共转运动和对流运动,从而决定了等离子体层的形态及其动态演化;而脉冲电场能加速内磁层的带电粒子,并且导致高能粒子的向内注入.近年来,基于卫星观测的研究表明,大尺度电场的分布受到地磁活动和太阳风条件的显著影响.对流电场整体呈晨昏向,但其在内磁层中的空间分布并不均匀.在距离地球约5个地球半径(RE)范围内,对流电场受到明显屏蔽,其屏蔽边界会随着Kp指数的增加逐渐向地球方向移动.此外,亚极光区极化流在距地球约4 RE的区域引起了强径向电场,显著影响了磁地方时黄昏到午夜区域对流电场的分布.磁暴主相期间以及行星际磁场南转后,对流电场会显著增强,但不同区域的电场增强幅度或响应时间存在差异.共转电场基于等离子体层24小时的共转周期进行计算.然而,观测研究表明,等离子体层存在共转滞后现象,这意味着共转电场强度可能被高估.在行星际激波事件中,增强的动压会压缩磁层并激发脉冲电场.脉冲电场在内磁层中的传播速度与快磁声波及行星际激波的传播速度密切相关,其中快磁声波的速度决定了脉冲电场的初始响应时间,而行星际激波的速度则与脉冲电场的峰值到达时间相对应.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对流电场、共转电场和脉冲电场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内磁层大尺度电场研究中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张钊张典钧刘文龙
关键词:对流电场脉冲电场
一种停车场场景下人车混合交通仿真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停车场场景下人车混合交通仿真方法及系统,通过分别对行人和车辆进行仿真并获取相应的行人和车辆仿真数据,然后根据获取的行人和车辆的仿真数据将行人与车辆映射到同一个场景里,再计算行人与车辆的可能发生的冲突情况,...
张钊付道成于滨马晓磊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