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磊

作品数:55 被引量:227H指数:9
供职机构:河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卫生厅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5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手术
  • 11篇细胞
  • 11篇胶质
  • 9篇胶质瘤
  • 8篇血管
  • 7篇筋膜
  • 7篇筋膜瓣
  • 6篇鼠脑
  • 6篇切除
  • 5篇带蒂
  • 5篇带蒂筋膜瓣
  • 5篇器械
  • 5篇缺损
  • 5篇肿瘤
  • 5篇细胞瘤
  • 5篇骨缺损
  • 5篇布鲁杆菌
  • 4篇诱导成骨
  • 4篇手术切除
  • 4篇手术治疗

机构

  • 38篇河北医科大学...
  • 19篇河北北方学院...
  • 10篇河北省人民医...
  • 9篇河北北方学院
  • 9篇河北省儿童医...
  • 4篇邢台市人民医...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沧州市中心医...

作者

  • 53篇张磊
  • 24篇刘英姿
  • 24篇张学新
  • 19篇杨新明
  • 16篇孟宪勇
  • 13篇石蔚
  • 13篇邢鹏辉
  • 10篇王耀一
  • 10篇杜雅坤
  • 9篇刘海英
  • 8篇张瑛
  • 8篇阴彦林
  • 7篇胡振顺
  • 6篇张培楠
  • 5篇李建峰
  • 5篇胡长波
  • 5篇张军威
  • 5篇赵御森
  • 4篇李玉
  • 4篇李文玲

传媒

  • 4篇中国肿瘤临床
  • 4篇中国微侵袭神...
  • 3篇中国医学装备
  • 2篇河北医药
  • 2篇中华航海医学...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实用心脑肺血...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临床荟萃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肿瘤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疑难病杂志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7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7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2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恶性嗜铬细胞瘤颅内转移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2008年
邢鹏辉于桂兰张学新张磊刘英姿刘海英
关键词:嗜铬细胞瘤脑转移
布鲁菌病性脊柱炎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23
2019年
目的分析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性脊柱炎临床特点,评价其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资料回顾性方法,收集2002-2015年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确诊及采取手术治疗的年龄≥65岁老年布病性脊柱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特征、实验室诊断、影像学改变和手术治疗效果。并根据术后12个月内的随访资料,对患者进行疼痛和影像学评分以及临床疗效评价。结果共收集38例老年布病性脊柱炎患者临床资料,就诊时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为持续性剧烈腰背痛,局部压痛,叩击痛明显,肌肉痉挛,脊柱活动受限。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阳性11例,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在1∶100以上28例,术中取炎性肉芽肿或脓肿布鲁菌培养阳性28例。手术前,X线检查显示,有29例椎间隙狭窄,密度增高,椎体边缘骨质破坏;有9例椎体缘骨质硬化增生呈鸟嘴状,与相邻椎体缘形成骨桥。CT检查显示,有29例椎体边缘有大小不等多发破坏灶,病灶周围增生硬化,新生骨组织中又有破坏灶构成"花边椎";有9例椎间盘破坏呈等密度影,关节面增生硬化的骨质形成"唇"状骨赘;有10例同时伴有椎体破坏平面的两侧腰大肌增宽,其内有脓肿形成。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显示,全部患者椎体、椎间盘、附件及椎管内呈不均匀高信号,相应平面硬脊膜或神经根受压。术后2周及1、3、6、12个月疼痛评分[(2.1±0.2)、(0.7±0.4)、(0.2±0.1)、(0.0±0.0)、(0.0±0.0)分]明显低于术前[(9.2±0.3)分,P均<0.05];术后3、6、12个月影像学盲测评分[(4.68±0.04)、(4.92±0.08)、(5.00±0.00)分]明显高于术前[(0.37±0.03)分,P均<0.05];术后6、12个月临床疗效评价治愈率[92.11%(35/38),100.00%(38/38)]明显高于术后3个月[78.95%(30/38),P均<0.05)]。结论老年布病性脊柱炎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适时手术治疗有利于解除疼痛、稳定脊柱功能和加速布病
杨新明石蔚杜雅坤张磊孟钊
关键词:布鲁杆菌病脊柱炎外科手术
一期病灶清除联合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被引量:48
2012年
目的探讨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2年1月-2010年10月,对78例具有手术指征的胸腰椎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患者采用一期病灶清除联合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男42例,女36例;年龄24~65岁,平均45岁。病程8~29个月,平均12个月。2个椎体受累70例,3个椎体受累8例。均合并不同程度神经功能损伤。术后随访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临床疗效评价以及X线片、MRI影像学观察。结果术后7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26个月。无窦道形成及复发。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VAS评分分别为(9.2±0.6)、(2.4±0.3)、(1.0±0.2)、(0.5±0.4)及0分,术后各时间点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各时间点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D级改善最为显著。临床疗效评价:术后12个月内均无加重患者;随时间推移,改善及无变化患者逐渐转向痊愈,术后12个月改善率和痊愈率分别为100%和91.03%。影像学评价: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影像学盲测评价指标评分分别为(0.17±0.03)、(4.11±0.09)、(4.68±0.04)、(4.92±0.08)及5分,术后各时间点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一期病灶清除联合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在解除疼痛、稳定脊柱、恢复神经功能及早期康复方面均有明显优势。
杨新明张磊张瑛王耀一孟宪勇阴彦林石蔚张军威张培楠赵御森
关键词:胸腰椎病灶清除术后路椎弓根内固定
量化比较带蒂筋膜瓣促血管化成骨与膜诱导成骨作用及成骨效果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通过量化指标测定,明确带蒂筋膜瓣包裹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接种的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在修复骨缺损各时间段中的主要作用及成骨效果,为临床干预骨缺损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制作动物骨缺损模型及带蒂筋膜瓣,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为单纯植入对照组,B组为无蒂筋膜瓣对照组,C组为带蒂筋膜瓣实验组,在第4、8、12、16周进行骨修复区吸光度比测量、骨形态计量分析、交界区和中心区血管图像计量分析,第8、12、16周同时进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检查、腋动脉注入墨汁检查及生物力学测定分析。结果第4、8周时,C组与A组、B组相比较其骨修复区吸光度比值、新生骨小梁面积、再生血管面积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摄取比值明显增多,生物力学强度增加,各项量化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早期骨修复过程中血管体积增多对成骨作用是有利的;第12、16周时,三组骨修复区吸光度比测量、新生骨小梁面积和生物力学强度逐渐明显增加,C组仍大于A组、B组,但各组再生血管面积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摄取比值较第8周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成熟骨组织量的增多,血管化作用逐渐减弱,后期膜诱导成骨作用显著。结论带蒂筋膜瓣包裹自体BMSC接种的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具有构建血管化和膜诱导组织再生双重作用,早期促血管化成骨作用占主导地位,并有助于膜诱导成骨作用,后期膜诱导成骨作用为主,促血管化成骨作用消失,临床适时干预治疗对骨缺损修复有极好作用。
杨新明张瑛张磊孟宪勇王耀一胡振顺阴彦林石蔚杜雅坤张军威张培楠赵御森
关键词:外科皮瓣筋膜骨再生
^(125)I粒子术中植入治疗胶质母细胞瘤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观察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照射对颅内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25I放射性粒子采用术中植入的方法,首先在手术显微镜下尽可能全切肿瘤,随后在肿瘤残腔表面植入125I,术后常规给予外放射治疗,观察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TTP)和总生存时间(OS),并对比同期单纯手术、外放疗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其统计学表现。结果:共观察19例初次发病的患者,平均年龄51.2岁,植入粒子8~20枚;术后肿瘤残腔周边的平均治疗剂量为31.6Gy,外照射剂量42~54Gy;粒子植入组平均TTP为42.1±2.4w(95%可信区间为37.2~46.5w),非粒子植入组为27.1±2.7w(95%可信区间为24.3~31.8w);粒子植入组平均OS为66.3±3.2w(95%可信区间为61.9~70.4w),非粒子植入组为47.7±2.6w(95%可信区间为44.4~50.5w),统计学分析显示明显差异。结论:通过粒子植入的方法能够明显延长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生存时间,术中植入的方法能够迅速减少肿瘤体积,并减少粒子的植入总数,避免过量照射,但本研究观察样本少,术中植入在肉眼下进行,不能保证粒子准确排列,与外放射治疗的结合仍需要进一步摸索总结。
刘英姿张学新张磊邢鹏辉
关键词:^125I胶质母细胞瘤
头面部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研究现状
2021年
在很多疾病的治疗当中,都需要使用到头面部医疗器械。由于器械和头面部接触紧密,进而容易引起相关压力性损伤的情况。头面部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很多种类的头面部医疗器械,都容易引起此类情况。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因素主要包括力学因素、时间因素、患者因素、护理因素。在临床上要注意使用相关评估工具做出评估,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护理干预,减少此类损伤的发生,保护患者安全。
刘立天张磊李贤李玉张飞飞
关键词:头面部医疗器械
麻醉护士培养与管理模式初探
张磊
前颅底沟通瘤手术入路及颅底重建探讨
目的探讨前颅底沟通瘤手术入路方式的选择及前颅底重建及效果。方法根据21例前颅底沟通瘤患者的肿瘤原发部位及颅内外侵犯情况不同,分别采取颅面联合入路、冠状切口经额前颅底颅内入路、翼点入路或额额眶颧联合入路,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并...
张学新刘海英李建峰张磊刘英资邢鹏辉
关键词:手术入路
文献传递
C6/IL-24对鼠脑胶质瘤血管生成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IL-24基因对荷瘤大鼠脑胶质瘤组织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C6/IL-24细胞组和C6细胞组,每组12只,分别于颅内尾状核部位接种转染IL-24基因的C6细胞(C6/IL-24)和鼠胶质瘤C6细胞。接种后21d取大鼠脑肿瘤组织,采用RT-PCR法检测大鼠脑肿瘤组织中VEGF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和CD34的表达,并根据免疫组化结果计算两组肿瘤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RT-PCR结果显示:C6/IL-24细胞组VEGF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C6细胞组(P<0.01)。免疫组化法结果显示:C6/IL-24细胞组大鼠VEGF表达水平及CD34阳性MVD计数明显低于C6细胞组(P<0.01)。结论IL-24基因转染后可抑制大鼠脑肿瘤组织中VEGF基因的表达,降低MVD,抑制肿瘤组织中新生血管的生长。
刘英姿张学新张磊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白细胞介素24
高压氧辅佐药物治疗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的临床疗效被引量:4
2013年
布鲁杆菌病是由布鲁杆菌引起人畜共患具传染性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此病侵袭脊柱引发感染性脊柱炎即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且发病率逐年增高[1-3].药物治疗是防止本病复发的最主要和最可靠方法,如何更好地提高药物治疗效果且减少用药时间、降低药物毒副作用是我们研究的最终目的.作者自2002年1月至2011年3月对108例患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者进行两种治疗方法的对比,报道如下.
杨新明张瑛孟宪勇张磊石蔚杨勇刘冰柱
关键词:布鲁杆菌病药物治疗脊椎炎临床疗效高压氧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