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对手外科患者急诊急救效率的效果研究 2025年 分析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对手外科患者的影响,旨在探讨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方法 抽取本院最近两年时间段(2023年8月-2024年7月)的120例手外科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联合组各60例,分别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模式、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对比2组的凝血功能指标(t-PA PAI-1)、急诊急救效率、护理质量评分(急救反应速度、护理技能操作、监测与评估、沟通与协调、人文关怀)、并发症发生率(创口感染、功能障碍、组织坏死、血管损伤、神经损伤)、转运意外事件发生率(伤口敷料松动、骨折移位、坠床、设备故障)、抢救效果。结果 联合组护理后的t-PA、PAI-1优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确诊、急诊至手术、急诊至病房的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急救反应速度、护理技能操作、监测与评估、沟通与协调、人文关怀的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并发症少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转运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抢救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模式的实施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提高急救效率与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与转运意外事件发生率,提高抢救效果,有利于患者预后,可推行。 戴美玲 丁梦珂 孟楚 谢宇 张瑜关键词:手外科患者 急诊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中行整体护理的价值分析 2023年 要目的:探讨与分析急诊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中行整体护理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急诊2018年1月1日一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85例,根据随机掷殷子原则把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2例)。2组都给予手术急诊治疗,对照组在围术期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基于整体护理,2组护理观察时间持续到术后1个月,记录2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术后1个月2组的自我效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后1天(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到2023年3月1日,观察组的再住院率及急诊就诊率为2.33%、4.65%,都与对照组的14.29%、19.05%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急诊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中行整体护理能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患者恢复的进程更快,另外在改善其生活质量也有很好的效果,降低患者的随访再住院率及急诊就诊率。 张瑜 谢媛媛 董志引 何佳唯 胡佳琦 刘军关键词:急诊 多发肋骨骨折 血气胸 整体护理 自我效能 再住院率 远程干预对术后慢性疼痛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远程干预对术后慢性疼痛(CPSP)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7月在我院胸外科行肺癌根治术后出现慢性疼痛的病人81例,根据治疗模式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0例与远程疼痛干预组(观察组)41例。对照组病人在门诊每周定期进行用药指导,观察组通过网络进行用药指导及疼痛干预。治疗后3个月用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分析病人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病人的SF-36各项评分呈优于对照组的趋势,但两组治疗后除生理职能维度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病人的总体满意度90.2%,优于对照组72.5%(P<0.05)。[结论]肺癌根治术后慢性疼痛的病人,通过远程疼痛干预可达到与门诊随诊相近的疗效。 张瑜 黄梅梅 冯苏举 许晨晨关键词:肺癌 术后慢性疼痛 生活质量 多科联合查房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通过多个科室联合护理查房,优化急救护理流程,缩短急诊高危患者在急救绿色通道停留时间。方法护理联合查房是结合具体病例,以对患者的救治活动为主线进行护理工作流程的演示与讨论,涉及科室共同参加。护理联合查房针对工作流程,找出各个接口或流程中的不足,并进行讨论分析,提出具体措施,通过循证制定新的工作流程。结果优化流程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绿色通道停留的时间为(97.32±42.08) min,急性脑梗死患者为(92.04±43.16) min,严重多发伤患者为(85.09±46.87)min;优化流程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绿色通道停留的时间为(79.17±14.65)min,急性脑梗死患者为(77.92±33.96)min,严重多发伤患者为(69.70±31.40)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094,2.091,2.403;P<0.05)。结论多科室联合查房是护理查房又一形式的探索与补充,对加强临床科室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合作及优化护理流程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魏素芳 王维维 张学萍 张瑜 张冬梅 孙晓霞 沈莹 张洁关键词:急救 护理流程 护理查房 不同院前急救培训方案对高速公路交通警察的培训效果分析 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通过对徐州市高速公路交通警察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的现状调查及培训,探讨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的急救技能的培训方案。方法依托我院急救中心将91名高速公路交通警察随机分配到3个急救技能培训组,第1组进行理论培训与操作培训,第2组在播放DVD之后再进行理论与操作培训,第3组的操作同第2组,并进行情景培训,培训后进行急救技能的考核评定。结果3组人员在各评估项目的得分上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第3组的成绩优于第2组及第1组。结论高速公路交通警察的急救知识比较匮乏,应进行急救知识与技能的专业培训,并加强心肺复苏的培训。 王维维 魏素芳 张瑜 肖乾关键词:交通警察 急救培训 卒中急救护士为主导的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个案管理的实践效果评价 2024年 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提供以卒中急救护士为主导的个案管理,评价实践效果。方法 共纳入104例患者,均收治于2022.01至2022.12。按1:1交替分配法,分成两组,A组提供常规管理,B组提供以卒中急救护士为主导的个案管理。比较效果。结果 救治效率:B组比A组短;存活率:B组比A组高,病死率、致残率:B组比A组低;静脉溶栓24h、1个月、3个月,B组比A组低;生活质量评分:B组比A组高(P<0.05)。结论 以卒中急救护士为主导的个案管理在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提高。 杨雪 谢宇 孟楚 丁梦珂 张瑜关键词:脑卒中 静脉溶栓 急救护士 个案管理 一种乳腺外科用引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乳腺外科用引流装置,包括集液室、连接孔和引流管,所述集液室的表面镶嵌有伸缩层,且集液室的底部连接有下连接板,所述集液室的顶部固定有上连接板,且上连接板的外端连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孔贯穿于连接环的表面,... 刘军 陈成玲 张瑜 曹含梅文献传递 人工气道湿化护理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21年 给重症患者应用人工气道湿化护理后的效果情况。方法:60例EICU接收的重症患者均是我院按照本次的研究内容筛选出的,随机分为2组(30例一组)。对照组采取人工鼻湿化护理,观察组采取恒温恒湿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湿化护理,比较不同的方法产生的效果差距。结果:不良现象有刺激性咳痰和气道黏膜受损,观察组一共发生1例,而对照组却有6例出现了以上症状,两组相比观察组的护理方法更好(P<0.05);护理后,两组的舒适度评均减少(P<0.05),特别是观察组减少的幅度更大,患者经护理后感受更好(P<0.05)。结论:人工气道湿化护理在重症患者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谢媛媛 吴影 陈贺 张瑜关键词:重症患者 并发症 急诊复温对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2016年 目的:分析和研究急诊复温对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我们将 2015年10月-2016年8月创伤低体温患者60例做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早期复温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早期复温组患者在治疗早期即给予患者进行复温护理操作;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早期未给予其行复温护理操作,将两组患者救治效果及住院治疗时间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救治情况比较:早期复温组患者救治成功率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不同时期体温检测值比较:两组患者在入院时体温检测值无明显差异 P 〉0.05;早期复温组患者在入院10分钟、20 分钟体温检测值均高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患者低体温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早期复温组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将早期复温护理方法应用于创伤低体温患者治疗中,能够有效预防低体温引发的相关并发症,可为临床抢救治疗赢得时间并创造良好条件,其对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及改善患者预后均具有重要作用. 肖乾 冯苏举 张瑜 戴美玲 王维维关键词:创伤 救治效果 并发症 一种护理用脑部托架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护理用脑部托架,包括床板,所述床板顶部开设有开孔,所述床板顶部设有横板,所述横板底部靠近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床板上开设有与支撑杆相互匹配的孔洞,所述支撑杆底端穿过孔洞,所述活动板顶部插接有螺... 徐婷婷 王维维 张瑜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