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秋
- 作品数:24 被引量:41H指数:3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千斤拔黄酮抑制血栓形成机制研究被引量:15
- 2009年
- 目的探索千斤拔黄酮抑制血栓形成及机制。方法5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NC)、模型组(MC)、丹参组(SAM)、千斤拔黄酮高剂量组(FPH)和低剂量组(FPL),每组10只。NC与MC组生理盐水10 ml/kg灌胃;SAM组丹参液10 ml/kg(相当于丹参生药0.1 g/ml)灌胃;FPH组和FPL组按体重10 ml/kg(相当于千斤拔生药1.2 g/ml、0.3 g/ml)灌胃。各组连续灌胃7d,1次/d。末次灌胃后除NC组外,其他各组大鼠制备股动脉血栓模型,并于模型制备后继续灌胃7 d。第7天灌胃1 h后分别对各组大鼠腹主动脉采血,进行血小板聚集率检测,对MC组和FPH组分别用ELISA法进行GMP-140、tPA、PAI-1含量测定。结果FPH组与MC组比较,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降低(P<0.05,P<0.01);GMP-140基本保持基础水平,而MC组增高(P<0.05);tPA均有不同程度增高,但FPH组增高显著(P<0.05),FPH组血浆PAI-1降低,MC组PAI-1增高(P<0.05)。结论千斤拔黄酮具有抑制血栓形成作用,其机制主要抑制血小板活化和促进纤溶作用。
- 张明秋关铭年晓莉李淑梅张继梅
- 关键词:血小板聚集率GMP-140TPAPAI-1
- 补救性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
- 2001年
- 目的 评价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 (AMI)溶栓失败后补救性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的成功率 ,住院存活率及 6个月随访结果。方法 2 8例老年人 AMI,于发病 (胸痛 )开始 6h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 ,溶栓开始 90 min时行冠状动脉造影 ,示 TIMI(心肌梗死溶栓试验 )血流 0~ 1级或虽达 2级但仍有胸痛 ,立即给予急诊补救性 PTCA并记录其成功率、住院存活率 ,术后随访 6个月。结果 全部患者中梗塞相关动脉 (IRA) 31支 ,其中前降支病变 1 7支 ,右冠状动脉病变 1 0支 ,回旋支病变 4支 ,补救性 PTCA使 2 6例患者 IRA完全再通 ,成功率 92 .9% ,TIMI血流均达 3级 ,其中1 0例补救性 PTCA后因残余狭窄大于 50 %而植入支架。成功的补救性 PTCA患者住院存活率 96.3% ,1例死亡 ,术后随访 6个月 ,4例因胸痛复发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再狭窄 (1 5.4% )。未成功的补救性 PTCA患者中 1例死亡 (死亡率 50 % )。结论 老年人 AMI溶栓失败后补救性 PTCA成功率及住院存活率高 。
- 王文志张明秋李占全金元哲李颖新
- 关键词: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
- 血脂与糖尿病
- 2002年
- 张明秋蔡尚清
- 关键词:高甘油三酯血症胰岛素受体双胍类降糖药血浆甘油三酯胰岛素浓度脂蛋白脂酶
- 肝性水肿被引量:2
- 2002年
- 张明秋张桂华王猛
- 关键词:病因
- 结缔组织病与水肿
- 2002年
- 张明秋张桂华白波
- 关键词:结缔组织病水肿
- 大鼠实验性血栓模型建立的新方法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为研究血栓性疾病而探索一种简便易行的创建血栓模型新的机械性损伤血管内膜方法及可行性。方法新西兰大鼠60只,均分为A、B、C3组,分别以银针钳夹法、注胰蛋白酶法、传统损伤血管内膜法制备动物血栓模型,3h为实验终点。结果新的损伤血管内膜法制备的动脉血栓成功率达86%,胰蛋白酶法成功率80%,传统损伤内膜法成功率达58%,其成功率A组高于B、C组,并且A组与C组比较,呈明显差异(P<0.01),A组与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银针钳夹法,方法简便、易行,节省实验时间。结论银针钳夹法即银针插入动脉内,用止血钳从不同角度、均匀外力钳夹动脉血管方法建立动脉血栓模型,通过本实验评价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可行性。
- 张明秋关铭李儒辉张继梅
- 关键词:血栓形成股动脉
- 千斤拔黄酮抑制血栓形成机制研究
- 本论文以千斤拔根的粗粉为原料,通过正交实验法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筛选,采用所确定的最佳提取条件水提醇沉法得到千斤拔的浸膏样物,采用硅胶柱层析对提取物进行分离。通过颜色反应鉴别试验、薄层层析法(TL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
- 张明秋
- 关键词:千斤拔正交实验柱层析GMP-140TPAPAI-1
- 文献传递
- 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家系基因筛查的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以左心室扩大和收缩功能受损最终导致心力衰竭以及恶性心律失常为指征的心肌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占所有心肌病的60%[1].扩张型心肌病是特发性,而不是像心肌缺血、瓣膜病或者高血压等可识别的原因导致的.目前认为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FDCM)占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C)病人数目的比例约上升至50%,而据20世纪80年代初的报道称,FDCM的发生率是2%-6.5%[2-5].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是扩张型心肌病没有被认知的一部分,核纤层蛋白A/C的缺乏可能是导致扩张型心肌病最常见的原因[6].本篇就核纤层蛋白A/C的基因LMNA有无发生突变,我们收集一个中国人扩张型心肌病的家系,用基因测序的方法对LMNA基因的12个外显子进行基因突变筛查.初步探索该家系引起扩张型心肌病的基因突变位点.
- 张明秋司大勇焦海旭张桂华王娟
- 关键词: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基因筛查病家系基因突变位点核纤层蛋白
- 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
- 2004年
- 张明秋
- 关键词: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年龄病例选择冠脉
- 急性心肌梗死药物治疗中需注意的问题
- 2004年
- 张明秋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药物治疗冠脉综合征颊部黏膜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