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姝兰 作品数:49 被引量:123 H指数:7 供职机构: 大连市中心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机械工程 更多>>
12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动态心电图特点分析 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分析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动态心电图的特点。[方法]对120例患儿动态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120例患儿动态心电图均有不同程度改变,心律失常最多见,共110例,占91.7%;心肌复极改变50例,占41.7%;传导阻滞30例,占25.0%;异常Q波4例,占3.3%。24 h内,同一患儿表现2种以上心电图改变78例,占65.0%等。[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动态心电图改变的比例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心律失常、心肌复极改变和传导阻滞。 苏琪 张姝兰 于红英 乔洁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 患儿 动态心电图 平板运动试验诱发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诱发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原因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平板运动实验诱发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资料。结果本组运动量均达到亚极量,均在1 min内出现晕厥前兆或晕厥并伴有心率、血压下降。结论虽然平板运动试验诱发血管迷走性晕厥较少见且有自限性,但可导致外伤及患者恐慌,同时有可能导致心脏骤停,因此运动试验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患者心率、血压,减少意外发生。 乔洁 段丽钦 张姝兰关键词:血管迷走性晕厥 平板运动试验 以心电图低电压改变为主的家族性心肌病(附一家系8例报道) 1995年 家族性心肌病(简称FCM)是与遗传因素有关的心脏疾病,1949年由Erans首先报道,1957年经Brigdcn详细描述后,本病得以公认,我院发现一家系,内有心肌病患者8人,心电图均有低电压特征性改变,本文通过对其家系的调查就其临床表现、类型、诊断及遗传方式和预后结合文献进行分析和讨论。 张姝兰 于洪英 赵莹关键词:心电图低电压 家族性 扩张型 家系报告 室性心律失常 二维超声 心率变异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通过分析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无症状期间的心率变异(HRV),研究心率变异(HRV)对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诊断为不明原因晕厥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行直立倾斜试验(HUTT)检查,将研究对象分为阳性组32例(VVS组)、阴性组28例(非VVS组),两组于无任何不适症状期间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两组24 h HRV时域及频域指标值后比较,阳性组的患者24 h HRV中SDNN(117.19±25.20)ms、SDNNi(50.88±12.90)ms、PNN50(5.84±5.30)ms、r MSSD(33.59±13.00)ms、TP(1769.05±831.40)Hz、VLF(1591.10±734.30)Hz、LF(513.17±262.80)Hz、HF(309.51±226.80)Hz明显低于阴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HRV对VVS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曲桂一 张姝兰 李敬涛 翟晓艳 于红玲关键词:血管迷走性晕厥 晕厥 心率变异性 糖尿病患者心脏植物神经功能检查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的检测 ,进一步探索心脏植物神经的功能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 [方法 ]检测 110例 2型糖尿病患者和 6 0例健康人行植物神经功能检查。 [结果 ]①糖尿病患者的心率差阳性率为 6 1% ,健康人为 17%。②心率差阳性患者血压差阳性率为4 0 % ,阴性患者为 16 %。 [结论 ]立卧位心率差是反映糖尿病患者迷走神经损害程度的较好方法。 张姝兰 苏琪关键词:糖尿病 自主神经 脑力工作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3 2004年 张姝兰 李敬涛 王斌 于洪英关键词:脑力工作者 心血管病 血压检测 超声检查 起搏器电极导线绝缘层破裂致长时间心室停搏1例 2014年 1病例报告 患者6年前因三度房室阻滞置入圣犹大5256双腔起搏器,术后自我感觉良好,近5d晨起起床时出现头晕伴黑蒙,无晕厥,无肢体活动不灵,无恶心、呕吐,休息后逐渐缓解,伴有起搏器周围肌肉跳动感,为求进一步诊断及治疗入院。入院检查:患者神志清楚,查体合作,步态正常。体温:36.3℃,脉搏:79次/min,呼吸:17次/min,血压:140/70 mmHg;听诊:心率:79次/min,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显示(图1):窦律,DDD起搏心律,平均心律68次/min,最小心率60次/min,为起搏器基础起搏频率,最大心率98次/min,多形室早1057次,部分时间可见自身心房波或起搏心房波后无QRS波群跟随(心室无起搏脉冲发放),出现长RR间期,最长RR间期达6.87 s,提示起搏器心室感知过度,活动日志记录“头晕”时心电图见长RR间期,心电图改变与患者症状相符,偶见自身心房波未被感知,其后仍发放心房起搏脉冲,提示心房间歇性感知不良,随即进行起搏器程控(图2)。调出起搏参数显示: DDD起搏模式、心房起搏(AP):30%、心室起搏(VP):91%,测心房阈值0.5V、心室阈值1.0V、心房感知1.5-1.9、心室感知未测、心房阻抗518Ω(上一时段510Ω)、心室导线阻抗显著下降<200Ω(上一时段378Ω),嘱患者模拟起床动作,并留心腔内电图(图3)。同步记录体表与腔内电图中,体表心电图可见自身P波无QRS波群跟随出现长RR间期,而腔内图起搏器可见连续心室感知(VS),提示心室感知器将非心电信号误认为心室除极感知,并抑制了心室起搏脉冲的发放。腔内图还可见自身正常的P波,显示为不应期感知。胸片检查:提示起搏器电极导线绝缘层破裂。 张姝兰关键词:感知功能 心室停搏 起搏器 起搏脉冲 体表心电图 心电图 绝缘层 血管迷走性晕厥者无症状期间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研究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研究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无症状期间的自主神经功能状态。方法选择本院97例经直立倾斜试验(HUTT)证实为VVS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取66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于无任何不适症状期间,分别行深呼吸心率差、卧立位血压差及24 h心率变异(HRV)测定自主神经功能的检查。结果 VVS组的深呼吸心率差(19.47±9.59),与对照组(26.44±17.89)相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卧立位血压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VVS组24 h HRV中时域指标:SDNN、SDNNi、PNN50、r MSS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频域指标:TP、HF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VVS患者无症状期间的自主神经功能异常。 曲桂一 张姝兰 李敬涛 于红玲 翟晓艳关键词:血管迷走性晕厥 自主神经功能 心率变异性 平板运动试验对左前降支单支病变部位的预测价值 2014年 目的 探讨平板运动试验对左前降支(LAD)单支病变部位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3年7月平板运动试验阳性,且冠状动脉造影为LAD单支病变患者64例,根据病变部位分成两组,LAD近端病变组34例,LAD中远端病变组30例,回顾性对比分析平板运动试验与LAD病变部位的关系.结果 LAD近端组的aVR导联抬高幅度明显高于LAD中远端组(P<0.01),伴胸闷、胸痛例数LAD近端组明显多于LAD中远端组(P<0.05),Duke评分LAD近端组明显低于LAD中远端组(P<0.05).运动时间、ST段改变开始时间、累积ST段下移幅度、达到目标心率的比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D近端病变组出现aVR导联ST段抬高≥0.10 mV患者例数明显多于LAD中远端病变组(64.7%比20.0%,P=0.000).aVR导联ST段抬高≥0.10 mV预测LAD近端病变的敏感度为64.71%、特异度为80.00%、阳性预测值78.57%、阴性预测值66.67%、准确率为71.88%.结论 平板运动试验诱发aVR导联ST段抬高对早期预测LAD近端病变有重要价值. 李敬涛 张姝兰 乔洁关键词:AVR导联 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室上速伴右束支阻滞酷似室速1例 2014年 患者男、39岁,以"腹痛,腹泻,心慌胸闷"就诊于我院急诊,行心电图检查示"室上速",给予异搏定静推,心率减慢后收入院。患者近2年反复出现心慌,多在活动、饥饿、劳累等情况下出现,持续时间数分钟到数小时不等,休息可缓解。否认晕厥史。入院后查体:神清,心率120bpm。心脏彩超未见明显异常。常规心电图(图1)示:宽QRS波心动过速,RR间期基本相等,QRS波后间断出现可疑P'波,P'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RP'间距基本相等,心室率142bpm,QRS波呈右束支阻滞图形, 董敬 张姝兰 于洪英关键词:室性心动过速 室上性心动过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