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翠荣

作品数:14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3篇眼病
  • 3篇眼眶
  • 3篇青光
  • 3篇青光眼
  • 3篇纤维细胞
  • 3篇相关眼病
  • 3篇甲状腺
  • 3篇甲状腺相关眼...
  • 3篇成纤维细胞
  • 2篇原发性
  • 2篇视网膜
  • 2篇术后
  • 2篇体外
  • 2篇体外培养
  • 2篇切除
  • 2篇网膜
  • 2篇小梁
  • 2篇小梁切除
  • 2篇疗效

机构

  • 7篇天津医科大学
  • 5篇天津市宝坻区...
  • 3篇天津市眼科医...

作者

  • 14篇常翠荣
  • 7篇齐世欣
  • 5篇于建国
  • 3篇贺玮
  • 3篇刘艳丽
  • 2篇孙丰源
  • 2篇贺玮
  • 2篇赵红
  • 2篇于建国
  • 1篇赵堪兴
  • 1篇陈婷
  • 1篇韩建华
  • 1篇孟斌
  • 1篇李青吉
  • 1篇齐景福
  • 1篇林锦镛
  • 1篇任明玉
  • 1篇孙丰源
  • 1篇张海帆
  • 1篇刘艳丽

传媒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医学信息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 1篇河北联合大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0
  • 3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治疗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失控的PACG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失控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06/2019-04收治的急性或慢性PACG行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失控患者31例32眼,小梁切除病史3mo^12a,均合并不同程度白内障。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6mo,观察术前及术后1、3、6mo眼压、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央前房深度、房角粘连性关闭(PAS)范围变化,术后6mo观察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术后1wk,1、3、6mo眼压(14.38±3.04、18.26±3.12、15.21±2.84、15.42±3.09mmHg)均较术前(36.52±12.26mmHg)大幅下降(P<0.01);术后6mo BCVA(LogMAR)(0.241±0.148)较术前(0.678±0.297)提高(P<0.01);术后1、3、6mo中央前房深度(4.18±0.22、4.21±0.24、4.16±0.25mm)较术前(1.45±0.25mm)加深(P<0.01)。术后前房角结构加宽,PAS范围减小,术后3mo后PAS范围未再增大。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2126±412个/mm^2)与术前(1938±495个/mm^2)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平均及下、上、鼻、颞象限RNFL厚度(65.59±10.71、72.65±13.92、82.74±12.52、58.47±11.18、42.93±13.44μm)与术前(67.47±8.99、74.77±15.73、85.32±11.64、59.65±13.79、44.83±12.55μm)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角膜水肿7眼,前房炎性渗出3眼,经治疗均在7d内消退。无后囊破裂玻璃体溢出、虹膜损伤及恶性青光眼发生。3例3眼慢性PACG患者术后眼压持续在21~30mmHg,应用1~3种降眼压眼药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治疗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失控的PACG合并白内障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齐世欣刘会娟常翠荣于建国
关键词: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压失控房角分离术
眼眶术后组织粘连防治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赵红孙丰源林锦镛韩建华任明玉常翠荣
该研究在动物实验中,通过损伤上直肌及对应的骨膜,建立眼眶内软组织粘连的模型后,应用壳聚糖膜以及透明质酸钠,发现在眼眶损伤早期,壳聚糖膜可以有效减轻炎症放映程度,抑制TGF-β1的表达,减少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壳聚糖对视神经...
关键词:
关键词:眼眶爆裂性骨折
眶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细胞生长调控的实验研究
孙丰源赵红陈婷常翠荣孟斌李青吉
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是眼眶病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成年组眼眶疾病中,TAO在国内外均为第一位。其发病机制不明,临床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主,缺乏特效药物,...
关键词:
关键词:甲状腺相关眼病
雷公藤多甙对体外培养的眼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透明质酸分泌的影响
2010年
①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对体外培养的正常人眼眶后成纤维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对细胞分泌透明质酸的影响,为雷公藤多甙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用组织块培养技术建立眼眶后成纤维细胞系,用MTT比色法及放射免疫法测定雷公藤多甙对正常人眼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透明质酸分泌的影响。结果雷公藤多甙可明显抑制正常人眼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透明质酸的分泌,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抑制。结论雷公藤多甙可有效的抑制体外培养的正常人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和透明质酸的分泌。
常翠荣孙丰源于建国
关键词:甲状腺相关眼病成纤维细胞雷公藤多甙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品体植入术疗效观察
2015年
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HAC0+IOLI)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行PHAC0+IOLI治疗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6例(46眼),其中男18例,女28例,年龄51~83岁,平均66±9.5岁。术前经降眼压药物治疗后行矫正视力、中央前房深度和房角镜检查。术后随访7~12个月,平均10.6个月,复查术眼眼压、矫正视力、前房深度、房角粘连等情况。结果:术前药物治疗后平均眼压为26.5±4.3mmHg,术后眼压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后1周18.3±4.7mmHg(t=-14.5,P〈0.05),术后1个月17.2±4.4mmHg(t=-17.8,P〈0.05);43眼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其中矫正视力O.4以上30眼,O.1~O.3者10眼;术前中央前厉深度2.38±0.36mm,术后为2.94±0.49mm,较术前明显加深(t=-3.92,P〈0.05);动态房角镜检查术前房角窄Ⅲ~窄Ⅳ42例,术后12例,共35例术后房角不同程度开放。结论:PHAC0+IOLI可有效控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眼压并提高视力。
刘艳丽于建国齐世欣贺玮常翠荣
关键词:人工晶体
高糖环境对Mü ller细胞谷氨酸转运体及谷氨酰胺合成酶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高糖环境对原代培养新生7天SD乳鼠视网膜Mü ller细胞谷氨酸转运合成系统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新生7天SD乳鼠视网膜Mü ller细胞原代培养并模拟高糖环境构建乳鼠视网膜mü ller细胞体外高糖环境模型。处理分为3组:对照组,高糖组,高糖+白藜芦醇干预组。培养时间为24 h,通过western blot等检测方法,对照观察各组Müller细胞谷氨酸转运体(GLAST)、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表达情况。结果:模拟高糖环境可以造成新生SD乳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谷氨酸转运体(GLAST)表达的降低(0.225 fold VS control,P<0.05),并导致其表达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S)表达水平的显著降低(0.653 fold VScontrol,P<0.05);而干预药物白藜芦醇作用后可明显逆转新生SD乳鼠Mü ller细胞谷氨酸转运体(GLAST)(1.133 fold VS H Ggroup,P<0.05)、谷氨酰胺合成酶(GS)(1.720 fold VS H G group,P<0.05)等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模拟高糖环境可以影响视网膜Müller细胞谷氨酸转运体(GLAST)、谷氨酰胺合成酶的表达,其结局可能导致视神经细胞因谷氨酸堆积而导致的兴奋性毒性,白藜芦醇能提高Müller细胞谷氨酸转运体(GLAST)、谷氨酰胺合成酶表达,从而保护视神经细胞。
张海帆杨瑾常翠荣刘艳丽贺玮齐景福
关键词:LLER细胞高糖谷氨酸转运体谷氨酰胺合成酶
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评价视网膜静脉阻塞采用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以抽签法分为两组,各40例。参比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增加给药复方血栓通胶囊,分析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视力较参比组有显著恢复(P<0.05);黄斑厚度组间比较,研究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视网膜静脉阻塞复发率比较研究组较低(P<0.05)。结论: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给予复方血栓通胶囊,有助于改善视力水平,对视力恢复具有积极影响。
贺玮常翠荣齐世欣
关键词:复方血栓通胶囊视网膜静脉阻塞临床疗效
透明质酸酶对眼眶成纤维细胞的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酶对体外培养的正常人的球后成纤维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其对细胞分泌的透明质酸的影响,为临床上透明质酸酶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提供实验室依据。 方法: 1.组织块法培养人眶成纤维细胞,观察...
常翠荣
关键词:甲状腺相关眼病成纤维细胞透明质酸酶透明质酸
文献传递
慢性泪囊炎感染患者的病原菌与药敏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分析慢性泪囊炎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医院收治的慢性泪囊炎感染患者156例,分析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率,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6例慢性泪囊炎感染患者送检标本中98份标本阳性,阳性率为62.82%;共检出病原菌98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72株、革兰阴性杆菌21株、革兰阳性杆菌2株、革兰阴性球菌1株、真菌2株,分别占73.47%、21.43%、2.04%、1.02%和2.04%;革兰阳性球菌主要对万古霉素、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最为敏感,敏感率分别为94.44%、90.28%、91.67%和90.28%;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最为敏感,敏感率分别为95.24%、90.48%、95.24%和90.48%。结论慢性泪囊炎感染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由于慢性泪囊炎易反复发作导致病原菌耐药增加,应重视慢性泪囊炎患者的耐药性,为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治疗。
刘艳丽赵堪兴于建国齐世欣贺玮常翠荣
关键词:慢性泪囊炎病原菌药敏试验
早产儿与足月儿学龄期屈光状态的2年随访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了解早产儿和足月儿学龄期时屈光发育的差异,分析早产儿屈光状态的影响因素。方法纵向研究,随机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262名6~7岁一年级学生,跟踪随访2 a,收集相关资料并作对比。结果最终完成2 a随访者早产儿81例(162眼)、足月儿138例(276眼)。基线时早产儿与足月儿屈光状态均以正视为主,随访2 a后,早产儿近视比例为30.9%(50/162),高于足月儿25.7%(71/276)。早产儿的基线等效球镜度数为(-0.04±0.85)D,小于足月儿的(0.15±0.59)D(t=-2.860,P=0.004),早产儿近视进展速度为每年-0.19 D,快于足月儿的-0.15 D(F=9.621,P<0.05),两组间基线时、随访1 a和随访2 a时的散光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胎龄越小,学龄期早产儿的近视进展越快,其中胎龄≤30周、>30~33周、>33~36周时2 a等效球镜度数改变量分别为(-0.61±1.03)D、(-0.32±0.72)D和(-0.22±0.55)D(F=3.073,P=0.049)。较大的出生胎龄(OR=0.70)、较长的户外活动时间(OR=0.40)是早产儿近视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早产儿学龄期时的近视进展速度高于足月儿,且胎龄越小,近视发展速度越快。
常翠荣于建国齐世欣刘会娟
关键词:早产儿足月儿屈光不正学龄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