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宁瑞玲

作品数:36 被引量:183H指数:8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0篇细胞
  • 16篇小细胞
  • 16篇非小细胞
  • 16篇肺癌
  • 13篇细胞肺癌
  • 13篇小细胞肺癌
  • 13篇非小细胞肺癌
  • 10篇化疗
  • 9篇晚期
  • 8篇晚期非小细胞
  • 8篇疗效
  • 7篇肿瘤
  • 6篇晚期非小细胞...
  • 6篇化疗治疗
  • 4篇基因
  • 3篇预后
  • 3篇腮腺
  • 3篇突变
  • 3篇腺癌
  • 3篇联合化疗

机构

  • 30篇广西医科大学...
  • 4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河南煤化集团
  • 1篇广西国际壮医...

作者

  • 34篇宁瑞玲
  • 19篇曾爱屏
  • 18篇宋向群
  • 17篇于起涛
  • 16篇王惠临
  • 14篇周韶璋
  • 9篇赵文华
  • 8篇何剑波
  • 4篇蒋玮
  • 3篇苏丹柯
  • 3篇周达
  • 3篇金观桥
  • 3篇李志革
  • 3篇韦劲松
  • 3篇苏翠云
  • 2篇陈军
  • 2篇罗元
  • 2篇董梦莹
  • 1篇农先胜
  • 1篇张卫

传媒

  • 4篇中国癌症防治...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重庆医学
  • 2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大众科技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广西医学
  • 1篇贵阳医学院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西部医学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19
  • 6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6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盐酸安罗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观察盐酸安罗替尼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呼吸肿瘤内科收治的40例接受过至少二线及以上系统化疗治疗失败、服用盐酸安罗替尼治疗2周期以上的晚期NSCLC患者。评价其疗效,观察治疗前后肿瘤相关因子水平、生活质量变化及不良反应和预后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40例晚期NSCLC患者未见CR,PR 5例(12.5%),SD 25例(62.5%),PD 10例(25%),ORR为12.5%,DCR为75%。治疗2个周期后肿瘤相关因子TNF-β1、VEGF、MMP2、TIMP-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治疗期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Ⅱ级,≥Ⅲ级较少,以高血压、蛋白尿、甲状腺功能减退、高总胆固醇、高甘油三酯、乏力、厌食、腹痛等多见。治疗后3个月躯体功能、情绪功能及总体健康状况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40例晚期NSCLC患者随访时间为3~1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0.7个月,中位PFS为4.4个月(95%CI:3.57~4.89)。结论:盐酸安罗替尼可使经多线系统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患者获益,具有较好的疾病控制率,能够控制肿瘤进展,提高患者整体生存质量,不良反应轻,安全可控。
宁瑞玲何剑波钟东美曾爱屏于起涛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化疗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观察分析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化疗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2010年收治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2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1例)和对照组(11例),治疗组采用美罗华联合CHOP化疗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CHOP方案化疗,4个疗程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8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64%;2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化疗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有效率更高,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宁瑞玲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美罗华CHOP方案
HGF/c-Met信号通路在克唑替尼诱导不同肺癌细胞株凋亡中的作用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观察克唑替尼(crizotinib)诱导不同肺癌细胞株凋亡中HGF/c-Met信号通路的变化并探讨其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克唑替尼对H1993(c-Met扩增的肺腺癌细胞)、H2228(含有EML4-ALK融合基因的肺癌细胞)和A549细胞的活力抑制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种细胞在克唑替尼作用后24 h、48 h和72 h的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在克唑替尼作用前后HGF/c-Met信号通路中MET蛋白及其磷酸化形式p-MET的水平,同时观察其下游通路关键蛋白AKT、ERK、p-AKT和p-ERK的变化情况。结果:MTT结果表明克唑替尼作用72 h后,H1993、H2228和A549细胞株的细胞活力抑制率均呈剂量依赖性升高。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随着克唑替尼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率呈时间依赖性增加(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提示在H1993细胞株和H2228细胞株中,p-MET、p-AKT和p-ERK随着时间的延长蛋白水平呈现下降趋势。而在A549细胞株中p-AKT、p-ERK和p-MET在药物作用72 h后的变化趋势不明显。结论:初步证实HGF/c-Met信号通路与克唑替尼诱导肺癌细胞株H1993和H2228凋亡相关。
吕金益董芷辛李娅妮宁瑞玲宋向群周韶璋
关键词:细胞凋亡
安罗替尼一线治疗不耐受或拒绝化疗的驱动基因阴性的晚期NSCLC患者: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索安罗替尼单药一线治疗不耐受或拒绝化疗且驱动基因阴性的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12月至2021年1月就诊的不耐受或拒绝化疗的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患者,予以安罗替尼,每次12 mg,一日1次,清晨空腹服用,21天为1个周期,若不耐受可下调剂量(下调至10 mg,仍不耐受则下调到8 mg),直至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或病情进展。记录受试者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情况,随访截止2021年9月。结果:共纳入27例受试者,其中男性19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63岁(范围:47~85岁),年龄≥70岁者11例;腺癌19例,鳞癌及其他病例类型8例。整体人群客观有效率为56%,疾病控制率为7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4.0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9.0个月,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手足皮肤毒性(52%)、乏力(26%)和高血压(22%),多以1~2级为主。结论:安罗替尼一线治疗不耐受或拒绝化疗的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患者具有一定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PS评分高的患者疗效相对较好。
梁丹农先胜李彬宁瑞玲陆群英
唑来膦酸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疗效及安全性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临床确诊的41例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唑来膦酸4mg,溶于1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5min,每3~5周重复。[结果]用药第7d骨转移疼痛缓解有效率为78.0%。骨不良事件发生率中,骨放疗为12.2%,椎体压缩、变形为7.3%,脊髓压迫为4.9%,无1例病理性骨折、骨手术及高钙血症的发生。不良反应有流感样症状、发热、肾功能降低及眼结膜炎。[结论]唑来膦酸可以有效控制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性癌痛,预防、减少和延缓骨不良事件的发生,临床应用安全性好,无严重不良反应。
曾爱屏于起涛周韶璋赵文华宁瑞玲何剑波王惠临宋向群
关键词:唑来膦酸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
淋巴瘤二线化疗方案GDP和ICE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GDP和ICE作为二线方案治疗淋巴瘤的效果及不良反应耐受性。方法选取30例淋巴瘤患者应用GDP化疗方案,另选取同时期的30例患者采用ICE化疗方案,对比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结果 GDP组30例病例中,完全缓解12例(40%),部分缓解8例(26.7%),总有效率66.7%。ICE组30例病例中,完全缓解9例(30%),部分缓解9例(30.0%),总有效率6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淋巴瘤二线化疗方案中GDP和ICE的疗效相当,但GDP化疗方案的心脏毒副作用轻,更适合老年人及合并心脏病的患者。
宁瑞玲宋向群于起涛曾爱屏周绍璋
关键词:淋巴瘤GDPICE疗效
Bim在克唑替尼诱导EML4-ALK融合基因阳性肺腺癌细胞株H2228凋亡中的作用机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Bim在克唑替尼诱导EML4-ALK融合基因阳性肺腺癌细胞株H2228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不同时间点(24、48、72h)用不同浓度克唑替尼分别处理EML4-ALK阳性肺腺癌H2228细胞株和EML4-ALK阴性肺癌A549细胞株,采用MTT法检测克唑替尼作用72h的细胞增殖抑制情况;PI单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经300nmol/L克唑替尼作用24、48和72h的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克唑替尼诱导前后Bim蛋白(Bim-EL、Bim-L和Bim-S)的表达水平,同时对促凋亡分子Bid和抗凋亡分子Bcl-2、Bcl-xL的蛋白水平进行联合检测;采用siRNA技术"沉默"Bim基因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检测siRNA"沉默"Bim基因后克唑替尼诱导H2228细胞株的凋亡率。结果克唑替尼作用72h后,肺腺癌H2228细胞株和A549细胞株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均随着克唑替尼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呈剂量依赖性。克唑替尼作用于H2228细胞72h的IC50值为335nmol/L。300nmol/L克唑替尼作用H2228细胞株24、48、72h后的凋亡率分别为(19.19±0.61)%、(35.47±1.17)%、(43.58±4.84)%,作用A549细胞株的凋亡率分别为(12.71±0.1)%、(18.22±0.13)%、(19.36±0.45)%。随着克唑替尼(300nmol/L)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率亦随之增加,并呈时间依赖性(P<0.05)。在凋亡细胞中发现Bim蛋白水平升高,以及抗凋亡蛋白Bcl-2、Bcl-xL表达降低,但促凋亡蛋白Bid在不同药物浓度及时间点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此外,经siRNA技术"沉默"Bim基因后,克唑替尼诱导的H2228细胞株凋亡率明显降低。结论克唑替尼通过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Bcl-xL及上调Bim的表达水平来发挥其诱导细胞凋亡作用,该过程可被Bim siRNA抑制。
周韶璋宋向群曾爱屏王惠临宁瑞玲于起涛
关键词:BIM肺腺癌细胞株凋亡
决策树在MRI诊断腮腺区肿块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数据挖掘中决策树模型在MRI诊断腮腺区肿块中的应用。方法连续纳入2013年12月至2016年10月接受MRI检查的腮腺区占位的患者共32例,其中良性肿块24例,恶性肿块8例。分别取2项临床指标和9项MRI检查征象信息用于建立决策树。结果成功建立了能够判断腮腺区肿块良恶性的决策树模型,其中含有4条诊断规则,最低相对错误代价为0.0625,对诊断具有决策意义的最重要的前3项决策指标为肿块的边界、与邻近血管的关系以及与周围组织分界情况。结论对于MRI诊断腮腺区肿块,决策树可以对其良恶性进行正确地判断,有助于对医师进行规则指导,提高诊断水平,为未来计算机辅助诊断疾病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及途径。
董梦莹金观桥苏丹柯宁瑞玲
关键词:腮腺区肿块磁共振成像决策树
培美曲塞维持治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不同的一线治疗方案对培美曲塞单药维持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41例行培美曲塞联合顺铂(PC组)和29例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C组)一线治疗的ⅢB/Ⅳ期非鳞状细胞NSCLC患者,疾病得到控制者进入培美曲塞维持治疗。结果在一线治疗中,PC组和GC组有效率(χ2=0.0442,P=0.8332)和疾病控制率(χ2=0.0049,P=0.9439)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在维持治疗阶段,2组的有效率(χ2=0.0601,P=0.8059)、疾病控制率(χ2=0.0045,P=0.9464)和无进展生存期(χ2=1.904,P=0.168)均亦无显著性差异,但PC组患者的总生存期显著长于GC组的[15.4月∶11.6月(χ2=5.243,P=0.022)]。结论不同的一线治疗方案对培美曲塞单药维持治疗的近期疗效无影响,但在远期疗效上有差异。
王惠临周韶璋宋向群宁瑞玲赵文华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培美曲塞
癌胚抗原在厄洛替尼治疗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在厄洛替尼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意义。方法对EGFR突变的晚期NSCLC 78例患者,依CEA的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CEA阳性组和CEA阴性组,每天口服150mg厄洛替尼直至疾病进展,并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血清CEA阳性组患者的有效率(χ2=4.495,P=0.033)和疾病控制率(χ2=5.028 2,P=0.024 8)均高于CEA阴性组,而且无进展生存时间也比CEA阴性组长(χ2=9.826,P=0.002)。结论血清CEA水平能够反映EGFR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及预后。
王惠临宁瑞玲周韶璋宋向群曾爱屏赵文华
关键词:癌胚抗原厄洛替尼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