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国玉
- 作品数:32 被引量:86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哲学宗教理学更多>>
- 听觉事件相关电位对新生儿大脑皮质认知功能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6年
- 大脑的皮质功能从胎儿期至生后处于不断发育、完善的过程,由于多种宫内外高危因素会干扰这一发育过程,影响儿童认知、学习、记忆和社会活动能力,因此人们不断探讨有效的检查方法以评价发育中脑的皮质功能。近年来,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已经逐渐成为探索大脑功能的有力手段,广泛应用于脑皮质功能的研究。目前已有研究将ERP用于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脑认知功能的评价,然而新生儿由于无法配合测试者完成测试任务,应用受到限制。
- 孙国玉侯新琳周丛乐
- 关键词:大脑皮质事件相关电位皮质功能声音刺激社会活动能力听觉刺激
- 新生儿期起病的甲基丙二酸尿症并发脑积水患儿临特点总结
- 甲基丙二酸尿症(MMA)是最常见也是少数可以通过特异性治疗改善预后的先天性代谢病,并发脑积水的病例仅有极少个例报道.本研究对本院儿科收治的新生儿期起病的MMA并发脑积水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
- 刘黎黎侯新琳周丛乐姜毅汤泽中孙国玉
- 关键词:小儿患者甲基丙二酸尿症脑积水
- 新生儿期坏死性肠炎起病的炎症性肠病1例并文献复习
- 李礼孙国玉汤泽中刘黎黎姜毅候新琳周燕霞
- 4月龄以内起病的炎症性肠病7例临床特点及基因诊断病例系列报告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总结4月龄内起病的炎症性肠病(IBD)的临床特点和基因诊断,引起临床医师对以不明原因腹泻起病的小婴儿IBD的重视。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07至2015年收治的7例4月龄以内起病的IBD临床资料和其中5例行相关基因(IL10RA、IL10RB、IL6、NOD2、IRGM、ABCB1、ATG16L1、IL23R和IRF5)突变的检测资料。结果 7例患儿起病时间生后4 d至4月龄,均以腹泻、血便或便潜血阳性为首发症状,伴体重增长不良,肠外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溃疡和肛周病变。5例有阳性家族史。辅助检查多表现为血WBC、PLT、CRP、ESR升高,5例自身抗体阳性。肠镜特点为结肠广泛多发溃疡,病理多表现为非特异性的肠道炎症,可有隐窝炎及脓肿。5例行基因检测均发现IL10RA突变。患儿均予抗感染、更换为氨基酸配方奶或免乳糖奶喂养,加用美沙拉秦口服,部分患儿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沙利度胺。2例死亡,5例好转。结论对以不明原因的腹泻、血便起病的小婴儿要注意IBD的可能,早期诊治,改善预后。小婴儿IBD可能存在IL10RA基因突变。
- 刘黎黎姜毅侯新琳汤泽中周丛乐孙国玉
-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婴儿新生儿
-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学龄前重症肺炎患儿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23年
- 目的探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学龄前重症肺炎患儿效果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20年7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4例重症肺炎患儿,给予nCPAP治疗,评价nCPAP的治疗效果,调查患儿的一般资料,检测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nCPAP治疗学龄前重症肺炎患儿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84例重症肺炎患儿中,显效39例,有效24例,无效21例,治疗有效率为75.00%(63/8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儿有基础疾病、入院前病程较长、CRP水平异常、有合并症是重症肺炎患儿nCPAP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有基础疾病、入院前病程较长、CRP水平异常、有合并症的重症肺炎患儿应用nCPAP治疗的效果不佳,临床可据此进行合理干预,以提高治疗效果。
- 张军红马月莲刘雪芹孙国玉
-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 新生儿惊厥视频脑电图特点及其与临床表现和预后关系的研究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惊厥患儿视频脑电图(video electroencephalogram,VEEG)特点及其与临床表现、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9年7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新生儿惊厥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脑电图表现分为轻、中、重度异常3组,比较各组VEEG特点、病因、临床发作特点及预后差异。结果共纳入162例新生儿惊厥患儿,脑电图轻度异常组41例,中度异常组61例,重度异常组60例。脑电图重度异常组遗传性病因构成比高于非重度异常组(轻度+中度异常组)[38.3%(23/60)比21.6%(22/102)]、颅内出血/脑卒中比例低于非重度异常组[6.7%(4/60)比23.5%(24/102)]、每日均有发作的比例高于非重度异常组[76.7%(46/60)比32.4%(33/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异常组与非重度异常组患儿起病日龄≤3 d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电图重度异常组新生儿期后发展为癫痫、神经系统发育重度异常比例显著高于脑电图轻度、中度异常组(P均<0.05)。结论脑电图重度异常患儿遗传性病因比例高,惊厥发作更频繁,新生儿期后更易发生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和(或)发展为癫痫,预后不良。对于脑电图重度异常且病因未明的新生儿惊厥患儿,需积极完善遗传学检查。
- 马源培郝佳杨志仙孙国玉汤泽中侯新琳刘黎黎
- 关键词:新生儿惊厥脑电图预后
- 不同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患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被引量:8
- 2022年
- 目的分析不同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患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9年12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研究组患儿采用大潮气量(10~12 ml/kg)进行机械通气,对照组患儿采用小潮气量(6~8 ml/kg)进行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患儿的机械通气前急性肺损伤评分、小儿死亡危险评分,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和氧合指数(P/F),治疗相关参数,机械通气时间,病死率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机械通气前急性肺损伤评分和小儿死亡危险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和氧合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pH值及P/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第1、2、3天,两组患儿呼气末正压(PEEP)、平均气道压(Paw)、气道峰压(PIP)及吸入气氧浓度(Fi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为(5.61±1.92)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72±1.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2,P<0.05)。研究组患儿病死率为11.90%,对照组患儿病死率为30.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P<0.05)。研究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16.67%,对照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14.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P>0.05)。结论对于大范围肺内实变的患儿,初期使用大潮气量效果更好,小潮气量可用于肺内实变较轻的患儿,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肺损伤。
- 张军红刘雪芹孙国玉
- 关键词: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潮气量
- 胎儿期侧脑室增宽新生儿生后神经发育的初步探讨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 探讨胎儿期侧脑室增宽新生儿的神经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本院新生儿科就诊、宫内即发现侧脑室增宽的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儿于生后1周内,3、6、9个月和1岁时行动态头颅超声监测,出生6个月后行格赛尔(Gesell)发育量表评估.应用x2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影响患儿神经预后的因素.结果 共纳入胎儿期侧脑室增宽患儿103例,其中侧脑室轻度增宽95例(92.2%),重度增宽8例(7.8%);合并畸形(非孤立性侧脑室增宽)3例(2.9%),孤立性侧脑室增宽100例(97.1%).83例于我院定期行头颅超声监测至生后6个月,存在侧脑室进行性增宽9例,稳定或恢复正常74例.出生6个月后完成Gesell发育量表评估65例,侧脑室进行性增宽的8例均预后不良(8/8);未进展的57例中预后不良6例(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宫内侧脑室增宽程度与神经预后无关(P=1.000).合并畸形的3例患儿中随访2例,其中1例预后不良.结论 胎儿期侧脑室增宽以轻度、孤立性侧脑室增宽为主,大多数患儿生后侧脑室保持稳定或逐渐恢复正常,生后侧脑室继续增宽者不良神经预后发生率高.
- 孙国玉侯新琳周丛乐王红梅汤泽中姜毅刘黎黎周燕霞
- 关键词:胎儿侧脑室超声检查神经发育婴儿
- 新生儿期起病的甲基丙二酸尿症并发脑积水患儿临床特点总结
- 刘黎黎侯新琳周丛乐杨艳玲汤泽中姜毅孙国玉
- 早产儿生后早期振幅整合脑电图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探讨早产儿生后早期脑功能发育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9年4月至2013年8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新生儿科就诊的出生胎龄<37周的早产儿153例,于纠正胎龄足月时(≥38周-<42周)进行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phy, aEEG)检查。分析早产儿出生胎龄(<30、30≤-≤33+6和34≤-≤36+6周)、临床情况[相对平稳早产儿组(无任何严重合并症及脑损伤者104例)、仅患严重脑损伤组(19例)和仅患严重全身疾病组(30例)]及营养状况(营养良好或营养不良)对aEEG的影响,以及纠正胎龄足月时头颅B超及纠正胎龄6个月后Gesell量表评价与aEEG结果异常的关系。采用χ2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纠正胎龄足月时,52%(79/153)的早产儿aEEG达到正常足月儿水平,其余48%(74/153)aEEG异常。相对平稳早产儿随着胎龄增加,aEEG异常率由<30周组的3/6逐渐降至34≤-≤36+6周组的35%(13/3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98, P=0.353)。严重脑损伤组早产儿aEEG结果异常率高于相对平稳早产儿[14/19与44%(46/104),χ2=5.578,P=0.024]。在相对平稳早产儿组,宫内营养不良者的aEEG异常率与营养良好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19/41)与43%(27/63),χ2=0.122,P=0.727];宫外营养不良者的aEEG异常率与营养良好者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52%(13/25)与42%(33/79),χ2=0.805, P=0.369]。早产儿严重脑损伤是aEEG结果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OR=3.453,95%CI:1.177-10.132, P=0.024)。aEEG检查结果与头颅B超检查结果的符合率为57%(56/98),与Gesell发育量表评估结果符合率为50%(10/20)。结论早产儿生后早期脑功能可能存在追赶性发育,但受到出生胎龄和脑损伤严重程度的影响,结合其他评价方法可共同反映早产儿生后早期神经
- 孙国玉侯新琳周丛乐刘黎黎汤泽中姜毅王红梅周燕霞闫欢
- 关键词:脑电描记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