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洪越
- 作品数:42 被引量:69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论中华文化自信的历史前提、内容支撑和实践基础被引量:5
- 2016年
- 中华文化自信的历史前提是根基坚实、特性鲜明;中华文化自信的内容支撑是博大精深、兼容并蓄;中华文化自信的实践基础是国家强盛、人民幸福。应该在清醒认识和坚定继承中华文化优秀品质的基础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结合时代特征,充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成为推动"四个全面"战略的重要支撑内容。
- 姚洪越
- 关键词:中华文化文化自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思政故事”助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探析被引量:8
- 2020年
- 讲好思政故事,是提升思政课亲和力和实效性的重要抓手和途径。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的重大任务,充分发掘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进行治国理政、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过程中的大量精彩故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打造丰富多彩的“思政故事”,建设“思政故事库”,用故事来阐述道理,用身边来激活天边,是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 姚洪越
- 大视野下的新中国60年
- 新中国走完了60年的历程,应该站在中华民族复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人类文明发展的三大视野来给新中国60年定位。新中国的60年,实现了民族救亡的伟大任务,实现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取得了民族复兴的阶段性成果,在民族复兴的道...
- 姚洪越赵春丽
- 关键词:民族复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新中国
- 文献传递
- 试论毛泽东和平思想的内容、特点和地位被引量:2
- 2009年
- 毛泽东思想中包含丰富的和平思想,这包括消除剥削和压迫,实现人民解放的和平思想;积极采取和平方式解决国内政治冲突的思想;优先考虑和平方式实现和促进祖国统一的思想;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新中国的外交基础的思想;反对世界大战,不怕世界大战,发展和平力量,坚决维护世界和平的思想等内容。毛泽东和平思想具有人民性(革命性)、实践性、现实性和复杂性等特点。毛泽东和平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和平思想的重要发展阶段,是中国和平思想的新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思想的重要渊源。是中国和平事业的重要指导思想,促进了中国和世界的和平实践。
- 姚洪越
- 关键词:毛泽东
- 关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案例定义的争论与思考被引量:8
- 2010年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案例教学过程中存在4种主要的教学案例定义,这些定义具有程度不同的合理性,合理的定义应该既考虑到其学术性又考虑到其普及性,既考虑到和其他学科的教学案例的共同性,又考虑到这门课的特殊性,通过逐步发展来不断增进概论课教学案例定义的合理性。
- 姚洪越
-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案例
- 佛教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异同
- 2011年
- 佛教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时代背景、国内背景、国际背景、发展历程上存在明显异同,马克思主义可以借鉴佛教中国化的经验,立足时代,放眼全球,推动自身的中国化进程;要与中国文化要素结合,形成新文化体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指导地位与非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积极社会作用的双赢。
- 姚洪越
- 关键词:佛教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中心任务 提升对中国共产党的信赖
- 2014年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紧紧围绕"提升对中国共产党的信赖"这一中心任务来组织和实施教学,通过对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的工作路线、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的信心等内容的讲授,全面系统阐述中国共产党值得信赖的原因、增强中国共产党的可依赖性的途径方法。
- 姚洪越
-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共产党
- 高校思政课的核心概念: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党
- 2014年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概念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党;其根本任务是使大学生掌握、认可和支持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党(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其直接目标是提升大学生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信仰、信任、信念、信心和信赖;其最终目的是提升大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社会主义面临的各种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 姚洪越
-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共产党
- 中华信仰体系的传承发展视角下的宗教中国化
- 2019年
- 信仰是个人面对各种不确定因素时,缓解和消除疑虑和恐惧,坚定自身选择的重要力量。信仰缺失、信仰迷茫,以及由此带来的众多负面影响,已经引起了社会大众和众多学者的高度关注。(1)与此同时,宗教领域也存在诸多问题,佛教、道教的商业化,天主教、基督教的'去中国化',伊斯兰教的'极端化''沙化'等问题在一定领域、一定范围内存在,在某些地区、某些领域还相当突出。
- 姚洪越
- 关键词:信仰体系信仰文化神职人员传承发展
- 提升高校防范宗教渗透能力的机制探析
- 2019年
- 构建整体高效的机制,是提升高校防范宗教渗透能力的重要基础。提升高校防范宗教渗透能力的机制包括:防范宗教渗透的思想文化机制、防范宗教渗透的课程建设机制和防范宗教渗透的组织工作机制。高校作为思想文化建设、意识形态争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要不断完善防范宗教渗透的机制,提升自身防范宗教渗透的能力。
- 姚洪越
- 关键词: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