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雷

作品数:29 被引量:162H指数:8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流行病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东莞市科技计划医疗卫生类科研项目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4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慢性
  • 5篇心力衰竭
  • 5篇心率
  • 5篇心率变异
  • 5篇心率变异性
  • 5篇衰竭
  • 4篇心力衰竭患者
  • 4篇预后
  • 4篇慢性心力衰竭
  • 4篇慢性心力衰竭...
  • 3篇致病
  • 3篇致病性弧菌
  • 3篇自主神经
  • 3篇阻塞性
  • 3篇阻塞性肺疾病
  • 3篇外周
  • 3篇外周血
  • 3篇细胞
  • 3篇慢性阻塞性
  • 3篇慢性阻塞性肺...

机构

  • 13篇南方医科大学
  • 11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珠海国际旅行...
  • 1篇珠海出入境检...

作者

  • 24篇吴雷
  • 8篇许顶立
  • 6篇叶桃春
  • 4篇李杨
  • 4篇邓烈华
  • 3篇莫秋华
  • 3篇邬真力
  • 3篇王琪
  • 2篇姚月娴
  • 2篇温勇伟
  • 2篇雷莹
  • 2篇陈美华
  • 2篇邓瀚
  • 2篇叶翠萍
  • 2篇杨泽
  • 2篇滕勇勇
  • 2篇江晓玲
  • 2篇蔡绍曦
  • 2篇刘爱华
  • 2篇孙虹

传媒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国食品卫生...
  • 1篇广东药学院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现代医院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0
  • 2篇2009
  • 9篇2008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舒利迭治疗气道炎症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观察舒利迭(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剂)对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道炎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又分为治疗1组28例(嗜酸粒细胞升高型)、治疗2组22例(非嗜酸粒细胞升高型)采用舒利迭治疗,疗程为6个月。对照组采用万托林联合茶碱缓释片进行治疗,疗程为6个月。所有患者治疗前后测定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FVC。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肺功能FVC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FEV1/FVC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70%、98%,对照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48%、84%。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0021,P=0.0253;χ2=4.3956,P=0.0360)。治疗1组显效率为82.14%,治疗2组显效率为54.55%,治疗1组显效率明显高于治疗2组(χ2=4.4682,P=0.0345)。结论舒利迭吸入剂治疗COPD是有效和安全的,舒利迭吸入剂治疗嗜酸粒细胞升高型COPD的疗效比非嗜酸粒细胞升高型更高。
陈翠仪陈美华吴雷
关键词:舒利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嗜酸粒细胞气道炎症
多重PCR快速检测5种重要致病性弧菌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拟态弧菌和溶藻弧菌5种重要致病性弧菌的多重PCR方法。方法以霍乱弧菌omp W基因、副溶血性弧菌toxR基因、创伤弧菌vvh A基因、拟态弧菌VMH基因和溶藻弧菌gyr B基因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优化建立多重PCR反应体系,系统评价其特异性和检测下限值。结果成功构建致病性弧菌多重PCR检测方法。评价结果显示其特异性为100%,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和拟态弧菌的检测下限值为100 CFU/ml,创伤弧菌和溶藻弧菌的检测下限值为1 000 CFU/ml;多重PCR的弧菌检出率明显高于传统分离培养方法(56%vs 17%)。结论该多重PCR方法快速、灵敏、特异性好,可用于海环境和水产品中致病性弧菌的监测。
王琪滕勇勇何仕雯杨泽吴雷莫秋华
关键词: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拟态弧菌溶藻弧菌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中sCD14水平升高
目的CD14是位于单核细胞表面的一种白细胞分化抗原。研究观察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外周血可溶性CD14(sCD14)水平变化特点,探讨sCD14水平与慢性心衰患者病因、临床症状、外周血中单核细胞绝对数、相对数的相关性。方法...
吴雷许顶立邓烈华叶桃春邓翰李杨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衰患者外周血SCD14
文献传递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中sCD14水平变化的研究
研究背景与目的: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为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高,有临床症状患者的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对心力衰竭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发现慢性炎症系统的激活参与了心衰的发生与发展。白细胞分化抗原CD1...
吴雷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肠道菌群菌群失调外周血
文献传递
南方医院于2006-2009年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分析南方医院的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PAE)肺炎的预后因素。方法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回顾性分析本院3年间的136例医院感染PAE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高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OR=5.01)、第5天CPIS降低(OR=0·001)和泛耐药PAE(OR=28.80)是影响医院感染PAE肺炎患者死亡率的独立预后因素,其中第5天CPIS降低是保护性因素。经验性抗菌素联合治疗中,第5天CPIS降低的比例较高。结论高CPIS、第5天CPIS降低和泛耐药PAE是影响医院感染PAE,肺炎患者死亡率的独立预后因素。
吴雷蔡绍曦耿穗娜刘来昱佟万成刘刚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预后因素
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所致心脏毒性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对心脏的毒副作用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位患者使用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前后心电图、胸片、心肌酶的变化及所致心脏毒性临床表现。分析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致心脏毒性的危险因素,先对各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50例患者出现心脏毒性,发生率46.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出现心脏毒性组中年龄、肿瘤患者人数、马利兰(Bu)和环磷酰胺使用人数均大于或多于未出现心脏毒性组(P<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Bu的使用是增加心脏毒性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ATG致心脏毒性的发生较为普遍;年龄和Bu的使用是增加心脏毒性发生的危险因素。
李杨许顶立孙竞邬真力邓瀚叶桃春吴雷
关键词:心脏毒性影响因素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左室重构程度关系的探讨被引量:25
2008年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不同血尿酸(UA)水平和左室重构程度的关系。方法:565例CHF患者,按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Ⅰ、Ⅱ、Ⅲ、Ⅳ级,分别为236、138、132、59例;按照AHA/ACC的CHF分期法分为B、C、D期,分别为236、270、59例;健康体检者105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入院后急诊或常规检查UA、肝肾功能、电解质等项目;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计算左室质量(LVM)和左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CHF患者U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排除利尿剂的影响后仍随心功能分级和分期增高而增加;CHF组中UA增高者LVM、LVMI、LVEDd、LVPWd及左室肥厚发生率均显著高于UA正常者(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LVM、LVMI与UA呈明显的正相关,分别为r=0.406,P<0.01;r=0.388,P<0.01。结论:UA异常是CHF患者代谢障碍的早期信号,是左室重构的促进因素。
叶桃春许顶立沈倩波吴雷李杨邓瀚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中sCD14水平的变化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外周血可溶性CD14(sCD14)、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特点,探讨sCD14水平与CHF患者病因、临床症状及单核细胞数量的关系。方法选取入院CHF患者246例,按病因、临床症状进行分组,并以107例健康人作为对照。入院次日清晨抽取静脉血,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的sCD14含量,速率散射比浊法测CRP浓度。结果CHF组外周血CRP、sCD14水平较同年龄健康对照组显著性升高(P<0.01),不同临床症状组间有显著性差异(F=3.787,P=0.024),中重度临床症状组较无临床症状组显著性升高(P<0.05)。病因不同的CHF组间sCD14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冠心病病因组与风湿病病因组均较高血压病因组显著性增高(P=0.009,P=0.016)。CHF组sCD14水平与CRP水平及临床症状成显著正相关(r=0.396,P=0.000;r=0.206,P=0.001),而与单核细胞的绝对数及相对数无关。结论sCD14和CRP水平在CHF患者外周血中明显升高,受病因及临床症状的影响,但sCD14水平的增高并非由单核细胞数量增加引起。
吴雷许顶立邓烈华叶桃春邓翰李杨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细胞因子可溶性CD14C-反应蛋白
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 :观察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AECOPD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吸入噻托溴铵粉。治疗前及结束后分别观察两组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指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评分、疗效、生活质量、呼吸困难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指标、CAT评分、生活质量、疗效以及呼吸困难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AECOPD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噻托溴铵粉吸入剂,能明显改善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治疗效果明显。
曾惠权潘春予霍炽荣陈锦暖吴雷潘玉嫦
关键词:噻托溴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疗效
致病性弧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因子研究进展被引量:33
2014年
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拟态弧菌和溶藻弧菌广泛存在于海水环境和水产品中,人们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伤口暴露于被污染的水环境中可引起腹泻、伤口感染和败血症等疾病。在选择性TCBS培养基上培养,霍乱弧菌和溶藻弧菌因能利用蔗糖发酵呈黄色菌落,其他三种弧菌呈绿色菌落。5种重要致病性弧菌主要由肠毒素、溶血素、粘附素和铁摄取系统等致病因子共同作用而致病,尤其对于患有血清铁过量性疾病的个体,铁摄取系统将增加致病性弧菌的致病性,使感染的临床症状加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5种重要致病性弧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因子的研究进展,为致病性弧菌的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滕勇勇王琪吴雷姚月娴赵德坚莫秋华孙虹
关键词:致病性弧菌生物学特性致病因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