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晓春

作品数:7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四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耐药
  • 2篇教育
  • 1篇单胞菌
  • 1篇地塞米松
  • 1篇地塞米松治疗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反
  • 1篇炎症反应
  • 1篇炎症反应综合...
  • 1篇药剂师
  • 1篇药师
  • 1篇药物
  • 1篇药物分类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炎
  • 1篇用药
  • 1篇在职
  • 1篇在职培训
  • 1篇执业
  • 1篇执业药师

机构

  • 7篇解放军第四医...
  • 2篇解放军15医...

作者

  • 7篇吴晓春
  • 2篇史颖
  • 2篇王琼
  • 1篇倪玲芬
  • 1篇王丽媛
  • 1篇李军
  • 1篇王栋

传媒

  • 2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第二届全国妇...
  • 1篇首届全国肝病...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对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的思考被引量:4
2011年
本文以培训体系的意义、现状、培训内容与组织、培训效果分析为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的框架,从执业药师职业化、提高执业药师在从业机构中的作用、执业药师素质与社会需求间的差距展开讨论,说明基础专业知识、基础专业技能、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培训的重点,并提出了培训效果评估原则,力图满足构建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培训体系的实际需要。
吴晓春
关键词:执业药师在职培训
探究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
2017年
分析和研究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集到的不重复病原菌检测样,对其进行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 在分离出的1864株菌株中,527株(28.27%)为革兰氏阳性菌,1167株(62.61%)为革兰氏阴性菌,常见的细菌为大肠埃希菌(26.93%)、铜绿假单细胞(14.16%)。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的敏感性都是100%,耐药率分别为93%、90%、92%、90%。结论 在临床微生物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促进微生物标本检验阳性概率的提升,为准确诊断和治疗临床疾病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王琼王丽媛吴晓春赵静
关键词:临床微生物细菌耐药性病原菌
浅谈避孕药物与妇女生殖健康
避孕是关系到妇女生殖健康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着重介绍了口服避孕药物的分类、好处以及应用的注意事项。
吴晓春
关键词:避孕药物妇女生殖健康药物分类
文献传递
关于执业药师队伍建设的粗浅思考
2009年
随着近年来执业药师队伍的壮大,执业药师在临床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我国大部分执业药师基本上都是在岗位上通过自己的努力考试取得执业药师资格的,综合素质比起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一段差距。怎样使执业药师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史颖吴晓春
关键词:药剂师
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细菌室分离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5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多重耐药的危险因素。结果机械通气时间≥1周、感染前住院时间长、有经验性应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有鼻饲机械介入操作等是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需要给予抗生素药物治疗的患者,应当早期行细菌学检查确定致病菌,且应当减少鼻饲等机械介入操作,降低经验性应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频率,减少患者机械通气的治疗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可降低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的感染率。
王琼李军吴晓春倪玲芬
妊娠和哺乳期肝病治疗的安全用药
本文介绍了在妊娠期肝病治疗的用药原则,同时简述了哺乳期妇女用药注意事项,指出了药物在人体的作用机制。
吴晓春
关键词:妊娠期哺乳期肝脏疾病肝病治疗安全用药
文献传递
乌司他丁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SIRS的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笔者科室收治的76例SAP并发SIRS的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乌司他丁组,乌司他丁组37例,给予常规的禁食、充分液体复苏、抑酶、防治感染、胃肠减压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联合组39例,在乌司他丁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治疗2 w后,比较两组生存情况及炎症介质的变化。结果治疗2 w后,两组TNF-α、IL-6、CRP及血淀粉酶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联合组降低幅度大于乌司他丁组(P<0.05)。在治疗的2 w内,联合组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及病死率分别为4.26%和2.13%,较乌司他丁组的18.75%和14.58%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地塞米松治疗SAP并发SIRS,较单用乌司他丁更能有效控制炎症反应,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史颖吴晓春王栋
关键词:乌司他丁地塞米松重症急性胰腺炎炎症反应综合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