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成
- 作品数:82 被引量:104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基于热疏水回收喷雾冷却的核电厂抽汽供热系统及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热疏水回收喷雾冷却的核电厂抽汽供热系统,包括核岛系统、常规岛系统和热网首站系统,常规岛系统中设置水‑水换热器和喷雾冷却泵,水‑水换热器利用热网换热器产生的冷凝疏水加热来自凝汽器的凝结水,加热后的凝结水...
- 顾先青颜岩叶成黄增宏王岳姜旭东王晨晨张晋桂璐廷夏栓武心壮
- 大型压水堆核电站事故后堆芯完全非能动冷却系统
- 本发明涉及压水堆核电站专设安全系统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大型压水堆核电站事故后堆芯完全非能动冷却系统。解决大型压水堆核电站事故后堆芯余热长期完全非能动余热排出问题。堆芯完全非能动冷却装置。屏蔽厂房的顶部采用双层结构,在圆筒...
- 郑明光叶成葛鸿辉董宪康顾国兴严锦泉苗富足王勇叶元伟陈煜夏祖讽邱健凌云
- 文献传递
- 一种核电站事故后Ⅱ型堆外熔融物滞留装置
-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电站事故后II型堆外熔融物滞留装置,包括内墙、固定于内墙内侧的底部开口的蒸汽通道壁、置于蒸汽通道壁之内的压力容器,还包括围于内墙之外的外墙、以及固定于内墙底部的堆芯熔融物滞留装置;堆芯熔融物滞留装置上表面...
- 郑明光叶成顾国兴顾申杰邱忠明
- 文献传递
- 一种基于核电厂海水高温的海水淡化系统及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核电厂海水高温的海水淡化系统及方法,包括核电厂冷水组件、热泵机组和海水淡化组件,所述核电厂冷水组件与热泵机组的蒸发端进行耦合,所述海水淡化组件与热泵机组的冷凝端进行耦合,海水经过热泵机组的蒸发端进行降...
- 姜旭东颜岩王勇叶成王岳武心壮桂璐廷王晨晨张晋
- 翅片管束大空间自然对流三维数值模拟被引量:3
- 2019年
- 本文对大尺寸热管冷凝段管束的大空间自然对流散热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多孔介质简化模型,附加热源分别采用体积热源和面热源两种方式。首先采用较小的管束模型对简化方法的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模型简化前后计算得到的掠管风速相差约10%,准确度较高。在此基础上对大尺寸大数量的翅片管束自然对流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两种热源设置方式得到的管束区域空气平均流速基本相等。简化后可以在计算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对管束区域的空气流动宏观参数进行模拟计算,为热管管束换热系统的设计提供数据参考。
- 马腾飞王文叶成左巧林
- 关键词:翅片管束自然对流CFD多孔介质
- 一种用于乏燃料池非能动冷却的插入式热管蒸发段换热器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乏燃料池非能动冷却的插入式热管蒸发段换热器,包括:冷凝液联箱、蒸气联箱、蒸发管以及竖直翅片;其中,蒸发管由蒸发管内套管和蒸发管外管组成,蒸发管内套管嵌套于蒸发管外管内;冷凝液联箱设置于蒸发管的上方,并位...
- 叶成左巧林陈丽桂璐廷王芳袁钢柴庆竹秦文松韩菲匡以武王文
- 一种适用于飞轮单体安装的防护外壳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飞轮单体安装的防护外壳,属于飞轮储能技术领域,包括防护壳体、防护顶盖和防护基座,所述防护壳体为筒状结构,其两端开口设置,防护顶盖和防护基座分别设置在防护壳体的两端;所述防护壳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散...
- 王岳颜岩王勇武心壮桂璐廷夏栓叶成姜旭东王晨晨张晋顾先青
- AP1000应急运行规程接口分析
- 2011年
- AP1000的应急运行规程是基于功能恢复,面向征兆的运行规程。及时地执行应急运行规程可以尽可能地避免严重事故的发生。但是,应急运行规程的进入接口复杂,难以掌握,而且不局限于保护系统内的整定值。通过对AP1000整个运行规程的全面分析,系统总结应急运行规程的所有接口,可以帮助技术人员从总体上把握AP1000的停堆和专设安全设施的动作条件,掌握AP1000应急运行规程以及优化AP1000应急运行规程。
- 叶成郑明光王勇薛山虎
- 关键词:AP1000
- 多支管并联蒸发联箱流量分配特性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基于分离式热管在一定温度水池中的应用,本文采用流体体积函数(VOF)模型就两种不同热流边界条件对蒸发段7根并联支管中的流量分配特性进行了CFD两相仿真计算。在CFD计算中,对连续性方程添加了蒸发源项,而对动量方程添加了表面张力源项。结果表明:在较低热流条件下(外界水池温度为60℃),各支管的流量分配呈现联箱两封头处支管流量大中间支管偏小的特点,其中支管1的质量流量最大约为0. 025 kg/s,支管4内的质量流量最小约为0. 016 kg/s;在较高热流条件下(外界水池温度为80℃),各支管的流量沿着下联箱中工质流动方向逐渐减小,其中支管1的质量流量最大约为0. 025 kg/s,支管7内的质量流量最小约为0. 017 kg/s。对比分析仿真计算结果与并联分离型热管实验数据,实验中热负荷对各支管流量分配的影响趋势与仿真结果相吻合。
- 罗云王文左巧林叶成
- 关键词:热负荷分离式热管
- 一种基于绿电转化的核电厂调峰系统及其合成氨应用系统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绿电转化的核电厂调峰系统及其合成氨应用系统,包括氦氙布雷顿子循环系统,氦氙气体工质经反应堆加热后通过第一透平做功,带动第一发电机发电;有机朗肯子循环系统,液态有机工质经过有机工质泵压缩形成高压液态有机...
- 史凌玥叶成章俊武秦文松刘奕伽徐淼邹建平文林强叶青刘乔李林杰胡士光陈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