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会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环县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护理
  • 2篇初中生
  • 1篇电图
  • 1篇动态心电图
  • 1篇动态心电图分...
  • 1篇心电
  • 1篇心电图
  • 1篇心电图分析
  • 1篇心肺
  • 1篇心肺复苏
  • 1篇心律
  • 1篇心律失常
  • 1篇心律失常患者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病
  • 1篇医院工作
  • 1篇医院工作人员
  • 1篇预后
  • 1篇源性
  • 1篇身份识别

机构

  • 6篇环县人民医院

作者

  • 6篇叶会
  • 2篇林爱芳
  • 2篇杨芳霞
  • 2篇黄锡通
  • 2篇林美爱
  • 2篇许琴英
  • 1篇胡春霞
  • 1篇陈香美

传媒

  • 2篇中国乡村医药
  • 1篇浙江医学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护理管理杂志
  • 1篇护理与康复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ICU获得性败血症患者预后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影响ICU获得性败血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为改善败血症患者的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ICU获得性败血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影响ICU获得性败血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0岁、电解质紊乱、合并真菌感染、外科手术后及肠外营养方式。结论 IUC获得性败血症发生率极高,且影响因素较多,患者多预后不良。医护人员应根据不同影响因素采取合理措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胡春霞叶会
关键词:ICU预后
肺源性心脏病昼夜心律失常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分析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昼夜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0年9月至2012年2月我院诊治的82例肺心病昼夜心律失常患者,分别采用静息常规心电图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种方法心律失常检出率。结果 24h动态心电图的心律失常检出率明显高于静息常规心电图。心电图异常情况中,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出的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静息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肺心病昼夜心律失常患者,动态心电图能够明显提高心律失常诊断的准确率,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陈香美叶会
关键词:肺源性心脏病动态心电图
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镇静患者行脑电双频指数监测的护理被引量:6
2010年
总结16例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镇静患者行脑电双频指数监测的护理。认为护理重点是严格掌握操作要领,做好一般护理及镇静水平监测,避免干扰因素,提高镇静深度评估的准确性。
林美爱潘平芬应红峰叶会
关键词:重症患者机械通气脑电双频指数护理
持续质量改进在ICU患者身份识别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CQI)是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更注重过程管理、环节质量控制的一种新的质量管理理论。住院识别腕带是系在患者手腕上标有患者重要资料的身份识别带,患者入院时,用特殊设计的卡扣系或粘合在其手腕处,能够有效保证医院工作人员随时对患者进行快速而准确的识别。为加强患者的安全管理,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落实《患者安全目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确认患者身份,确保各项护理工作准确执行是非常重要的。但在临床实践中,腕带的使用仍存在较多问题。为消除隐患,本院ICU应用CQI管理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林美爱叶会狄钢琴
关键词:ICU患者医院工作人员临床护理工作QUALITY过程管理
初中生两种不同心肺复苏技能培训模式的效果比较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初中生心肺复苏(CPR)技能培训模式。方法选取浙江省玉环县4所初级中学225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102名学生和实验组123名学生。常规组采用常用的"培训者-民众"的普及方法,实验组与学校合作开展生存教育课堂,先由课题组对老师进行培训,再对学生按课程设置进行培训,学生掌握后进行考核,学校开设第二课堂专门教CPR,第二学期再进行复训。比较两种培训模式的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掌握CPR的知晓率高于常规组(<0.05);且第二学期CPR技能掌握高于常规组(<0.05)。结论对初中生采取"培训-考核-复训"模式明显优于"培训者-民众"的普及方法。
林爱芳杨芳霞黄锡通许琴英叶会
关键词:心肺复苏
玉环县2013年民工子弟学校与普通学校初中生急救认知现状调查
2017年
目的比较民工子弟学校与普通学校初中生急救知识、急救态度、急救行为的差异性。方法 2013年6—12月采取自行设计问卷,对整体随机抽样的玉环县3 02名民工学校学生和3 35名普通学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普通学校学生心肺复苏术、异物梗喉救护、肢体外伤救护、眼外伤救护、烧烫伤救护、触电防护、食物中毒急救等项目知晓率均明显高于民工子弟学校,各项目急救态度持有情况及对于有人倒地去急救、有人流血去包扎情况均好于民工子弟学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不同对初中生急救知识知晓率、急救态度、急救行为养成有较大影响,应根据不同学校类型制定培训方案,加强培训工作。
林爱芳黄锡通杨芳霞许琴英叶会
关键词:初中生急救知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