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之美
- 作品数:17 被引量:74H指数:5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氟康唑治疗全身真菌病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被引量:12
- 1997年
- 为观察国产氟康唑对全身性真菌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采用国产氟康唑与酮康唑随机双盲对照和开放治疗全身真菌病共222例,其中随机双盲对照试验124例,包括氟康唑组64例,酮康唑组60例;开放组98例。氟康唑治疗根据病情分首剂400mg及200mg,以后200mg及100mg,每日1次,疗程1~8周;阴道真菌病150mg单剂;酮康唑每次200mg,每天2次,疗程1~8周,阴道真菌病疗程5天。氟康唑和酮康唑治疗深部真菌病的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5.0%、44.4%和89.3%、66.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两组浅部真菌病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氟康唑组和酮康唑组总的痊愈率分别为81.3%(52/64)和58.0%(35/60),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开放试验痊愈率和有效率各为85.7%和95.9%。氟康唑162例总的痊愈率为84.0%,有效率为95.1%。真菌培养阳性率为100.0%,真菌清除率氟康唑和酮康唑分别为85.7%和70.0%,清除率差异无显著性,开放组清除率为92.9%。不良反应发生率氟康唑和酮康唑分别为3.1%及5.0%,两组差异无显著性,开放组为6.1%。本结?
- 张慧琳卢毅梁德荣吴瑾绪邱文玉穆国尧叶之美李桂明胡大荣邱敦功
- 关键词:真菌病药物疗法氟康唑
- 国产氟康唑和酮康唑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及实验观察被引量:3
- 1997年
- 本文报告氟康唑和酮康唑胶囊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氟康唑组和酮康唑组各25例。每天服药2次,每次服1粒胶囊,共5天。氟康唑总剂量为150mg,酮康唑总剂量为2000mg。治疗结果表明,两组的治愈率和真菌阴转率基本相同,两种药物均有效。对50株念珠菌作了体外抗菌活性试验,发现氟康唑的MIC相对偏高,酮康唑的MIC相对偏低,说明酮康唑对白念珠菌、克柔氏念珠菌、假热带念珠菌的抑菌活性强于氟康唑。据文献报告,在动物体内试验抗白念珠菌活性氟康唑又强于酮康唑。
- 李桂明叶萍杨凤翔叶之美周勤
- 关键词:氟康唑酮康唑念珠菌性阴道炎疗效
- 绝经后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自发破裂1例
- 2014年
- 1病例报告
患者,58岁,G2P2,绝经11年。因下腹胀痛10^+小时于2013年2月13日入我院。患者于2月13日0时无诱因出现持续性下腹胀痛,休息后无缓解,无转移性腹痛,无腹泻、发热、寒战,无阴道流血等。8时患者自觉下腹胀痛加重,疼痛剧烈,难以忍受,伴有肛门坠胀感,既往未使用任何激素替代治疗。
- 黄琳娟叶之美袁瑞胡琢瑛周勤
- 关键词:绝经后下腹胀痛激素替代治疗转移性腹痛肛门坠胀感
- 慢性盆腔痛的神经生理与神经解剖被引量:7
- 1999年
- 叶之美
- 关键词:妇科盆腔痛神经生理神经解剖
- 卵巢支持—间质细胞瘤的病例分析被引量:1
- 1997年
- 卵巢支持—间质细胞瘤的病例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一院(630042)赵国瑛叶之美卵巢支持—间质细胞瘤(SLCT)又名睾丸母细胞瘤,其发生率为卵巢肿瘤的0.08%~0.4%[1]。我院自1960年以来收治3例,其中1例肿瘤巨大,且伴有软骨肉瘤。现报道如下...
- 赵国瑛叶之美
- 关键词:卵巢肿瘤病例分析
- 子宫角妊娠21例临床分析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子宫角妊娠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3~ 2 0 0 2年收治的子宫角妊娠 2 1例。结果 :8例确诊为宫角妊娠 ,9例误诊为异位妊娠 ,1例误诊为早孕人流术子宫穿孔 ,1例误诊为妊娠合并子宫畸形 ,1例误诊为不全流产 ,1例误诊为绒毛膜癌。手术治疗 19例 ,保守治疗 2例。结论 :宫角妊娠易被误诊为异位妊娠或其他与妊娠相关的疾病 ,仔细的妇科检查和超声检查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王辉叶之美
- 关键词:子宫角妊娠
- 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38例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卵黄囊瘤15例、无性细胞瘤10例、未成熟畸胎瘤9例、成熟畸胎瘤恶变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中位年龄25岁(11~54岁);FIGO临床分期:Ⅰ期18例(47.4%),Ⅱ期及Ⅲ期各7例(18.4%),Ⅳ期2例(5.3%),复发4例(10.5%)。全组总的2年生存率为76.3%,Ⅰ、Ⅱ期患者为96.0%。保留生育功能有生育要求的6例,娩出4例健康新生儿。结论: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治愈率明显提高,临床分期及治疗方式是重要的预后因素,保守性手术及生育功能的保留是可行的。
- 陈小芬梅耀宇叶之美
- 关键词: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预后
- 化疗对卵巢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 2001年
- 目的 研究化疗对卵巢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MTT比色法、ELISA检测围手术期卵巢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NK)活性及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rIL-2R)。结果 卵巢癌患者PBL中CD3^+、CD4^+、CD4^+/CD8^+均明显低于良性肿瘤组,而Tac^+、明显升高;化疗后患者CD3^+、CD4^+明显降低,而rIL-2R、NK活性无明显改变。结论 化疗可使卵巢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受抑,且恢复困难,需选择适当免疫治疗以提高机体自身抗瘤活性。
- 何畏叶之美卞度宏史常旭
- 关键词:卵巢肿瘤化疗细胞免疫
- Ki-67抗原与P_(53)蛋白在卵巢粘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0年
- 探讨细胞增殖活性及P53基因突变与卵巢粘液性囊腺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卵巢粘液性囊腺癌42例、粘液性交界性瘤10例及粘液性囊腺瘤16例肿瘤组织中Ki-67抗原及P53蛋白过度表达情况。结果:卵巢粘液性囊腺癌的MIB1指数明显高于交界性瘤和囊腺瘤(P<0.01),MIB1数与肿瘤分期、分级、术后残余癌灶大小相关(P<0.05)。卵巢粘液性囊腺癌的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28.6%,P53阳性表达与肿瘤分级、MIB1指数明显相关(P<0.05)。经Kaplan-Meier生存率曲线和Log-rank检验分析发现MIB1指数≥14.2%,或P53蛋白阳性表达者生存率均明显降低(P<0.05)。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MIB1指数≥14.3%者死亡危险性是MIB1指数<14.2%者的3.7倍(P<0.01),P53蛋白阳性的死亡危险性是阴性患者的4.7倍(P<0.01)。结论:用MIBI或P53单抗检测卵巢粘液性囊腺癌石蜡切片中的Ki-67抗原和P53蛋白,对判断肿瘤的分化程度,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 王辉叶之美彭真年
- 关键词:卵巢粘液性肿瘤KI-67抗原P53蛋白
- 22卷10期疑难病案
- 2006年
- 周勤唐良萏叶之美
- 关键词:疑难病案淋巴细胞浸润手术切除后外阴部反复复发皮肤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