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立伍 作品数:48 被引量:258 H指数:9 供职机构: 中国地质博物馆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生物学 文化科学 历史地理 更多>>
北京与邻区中生代晚期昆虫群及其古生态和古地理研究 任东 尹继才 卢立伍 姬书安 该项目对北京与邻区中生代晚期昆虫区系的形成及演化历史进行系统研究,建立化石昆虫2新科、90个新属和160个新种,其中21个科级单元为世界最老代表,23个科级单元为中国首次发现,证实燕辽地区为昆虫的重要起源与演化中心之一。...关键词:关键词:中生代晚期 昆虫群 昆虫区系 演化历史 古生态 古地理 宁夏中卫纳缪尔期古鳕类化石一新属 被引量:6 2002年 记述了产于宁夏中卫县石炭纪纳缪尔期地层的古鳕类化石一新属新种——潘氏黄河鳕(huanghelepis pani gen.et sp.nov.)。新属种的个体中等大小,体形狭长,头长约为体长的1/6左右。颌悬挂很倾斜,具有长而窄的梯形鳃盖骨、相对较大的下鳃盖骨。全身覆鳞,体侧各有一列高度远大于宽度的长方形侧线鳞。这是在中国石炭纪地层中古鳕类化石的首次描述。 卢立伍关键词:新属 中国发现二叠纪鲟形鱼类化石 被引量:3 2005年 卢立伍 李大庆 杨良锋关键词:鱼类化石 二叠纪 中生代地层 硬骨鱼类 早侏罗世 白鲟 典藏地壳--现代数字化技术条件下地质类博物馆典藏模式转型的初步讨论 2010年,中国地质博物馆在"典型地质矿产标本调查与综合研究"项目中开始试验一种新的典藏模式,即在采集地质标本的同时用数字化影像和图像方式记录标本所代表的地质体的信息,其中包括标本在该地质体所处位置的... 曹希平 杨良锋 卢立伍 吕林素关键词:博物馆 典藏 信息技术 内蒙古呼鲁斯太石炭纪脊椎动物化石 被引量:2 2002年 首次记叙了发现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呼鲁斯太地区上石炭统土坡组上部和羊虎沟组下部的鱼类鳞片 ,其种类与在宁夏中卫纳缪尔期地层中发现的鱼类相似 ,均属古鳕类 (Palaeoniscoids) ; 卢立伍 靳悦高 方晓思关键词:脊椎动物化石 石炭纪 鱼类 牙齿化石 辽宁凌源晚侏罗世白鲟化石 被引量:11 1994年 本文记述了辽宁凌源晚侏罗世义县组下段白鳍科化石一新属、新种,Protopsephurusliuigen.etsp.nov..它的吻部、方轭骨形状和鳞片特征与美国的Paleopsephurus和Crossopholis相似,但以具有一块颈片,多块鳃条骨,近似菱形的膜质筛骨和相对较短的吻部区别于其他白鲟。这是目前世界上时代最老的白鲟科化石。 卢立伍关键词:晚侏罗世 化石 基于MIP图像拼接系统的地质剖面数字化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017年 野外地质剖面考察是开展地质研究的一项重要工作。在野外地质考察过程中,为了直观展示地质剖面的细节信息,往往需要拍摄大量的影像。同时,为了提高细节信息的展示程度,这些影像往往分辨率高,但视场角小,所以单一的影像注定无法兼顾的展示地质剖面的整体信息和细节信息。因此基于这种同时展示整体和细节信息的需求前提下,本文在自主研发的Mosaic of Image Program(MIP)图像拼接系统的基础上,对野外拍摄的影像进行了拼接处理,形成地质剖面的长条带全景影像。为了提高拼接处理的精度,本文对高精度的相机检校、畸变校正及MIP的地质剖面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在湖南古丈县地质遗迹剖面的实际处理中,完成了300多张高分辨率影像的快速拼接,获得了良好的数据记录和展示效果,拼接影像几何失真小于2像元。本文实现的技术手段在野外地质剖面考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孙韬 杨良锋 卢立伍 王伟 徐峰 李莹关键词:地质剖面 数字化 宁夏中卫石炭纪鱼类化石 本研究小结了宁夏中卫石炭纪地层中已发现的鱼类化石,首次报道了肉鳍鱼类Strepsodus sp.和软骨鱼类原端齿鲨(种未定)(Protacrodus sp.)在宁夏石炭纪地层中的发现.前者也是该类化石在东亚大陆的首次发现... 卢立伍 谭锴 陈晓云关键词:鱼类化石 晚石炭世 地质标本数字化实践研究新进展、问题与展望 被引量:11 2017年 地质标本作为地质历史和地学研究的见证物,是地质生产、研究与教学的核心材料和基础资源,是博物馆的立馆之本、服务之基,更是博物馆数字化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通过回顾总结中国地质博物馆十多年的数字化实践,以及横向对比国内外博物馆领域的数字化工作基础上,并结合测绘、光谱等领域的最新进展,进一步明确了数字标本的概念,数字标本的来源不局限于对现有标本的数字化,可超越传统标本尺度空间的限制,直接到标本采集点面向地质体进行无损采集,从而极大地开展标本采集、典藏、研究与科学传播工作。利用环拍-摄影测量法、矩阵拍摄法、拼接拍摄法等方法,对地质体进行大尺度的数字采集、后期加工形成数字地质体,因其具有地质体野外产出的空间关系、纹理特征、质地色泽等视觉特征,等同于在虚拟空间中再现了野外地质体,实现了地质体的数字化典藏,随着数字地质体的量的积累,孤立的地质体连成片,理论上讲可以实现典藏地壳。数字地质体不仅具有对已有地质体的数字化保护意义,而且具有科研、科普价值。自主研制的地质标本三维影像获取系统基本上解决了地质标本三维数字化存在的表面纹理信息清晰度低、高光材质及透明材质效果差、后期人工干预工作繁琐与艰巨这三个关键问题。最后,指出了当前数字标本正经历着由三维到多维的蝉变,综合分析了现代信息提取技术获取蕴藏在实体地质标本中专业信息的可行性,展望了多维数字标本实现的技术手段及其应用前景。 杨良锋 孙韬 赵宏雷 卢立伍 王伟 曹希平 陈晓雯 耿竹南关键词:数字技术 摄影测量 地质体 博物馆 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早白垩世恐龙动物群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5 2017年 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是中国早白垩世恐龙动物群研究的典型地区之一,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以中国— 加拿大恐龙考察计划(Sino ? CanadianDinosaur Project)项目为代表的科研队伍, 相继在杭锦旗和鄂托克旗发现了龟类、离龙类、鳄形类、恐龙、鸟类和原始哺乳类等化石, 但我们对该恐龙动物群面貌的认识仍存在很多不足。深入开展对这一地区恐龙动物群及其地层的系统调查, 不仅有利于厘清该动物群的总体组成面貌, 而且对中国北方不同地区早白垩世陆相地层的精细对比亦具有重要价值。 姬书安 卢立伍 张笠夫 袁崇喜 蒋珊 陈晓云 侯彦冬关键词:白垩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