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薇

作品数:35 被引量:445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中药
  • 9篇药材
  • 7篇色谱
  • 6篇中药材
  • 6篇贝母
  • 6篇川贝
  • 6篇川贝母
  • 5篇饮片
  • 5篇质谱
  • 4篇资源普查
  • 4篇相色谱
  • 3篇液相色谱
  • 3篇色谱法
  • 3篇女贞子
  • 3篇中药资源
  • 3篇中药资源普查
  • 3篇高效液相
  • 3篇高效液相色谱
  • 2篇冬虫夏草
  • 2篇性状

机构

  • 33篇中国食品药品...
  • 6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国家药典委员...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河南省食品药...
  • 1篇杭州中美华东...
  • 1篇威海市经济技...
  • 1篇山东宏济堂制...
  • 1篇江西济民可信...

作者

  • 33篇魏锋
  • 33篇刘薇
  • 24篇马双成
  • 16篇程显隆
  • 13篇李明华
  • 11篇张萍
  • 8篇石岩
  • 5篇陈佳
  • 4篇李向日
  • 4篇肖新月
  • 4篇张文娟
  • 3篇林瑞超
  • 3篇高岩
  • 2篇王海丽
  • 1篇康帅
  • 1篇李娟
  • 1篇余坤子
  • 1篇宋宗华
  • 1篇熊婧
  • 1篇陆兔林

传媒

  • 11篇药物分析杂志
  • 5篇中国药事
  • 3篇中国药学杂志
  • 3篇中国中药杂志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药材
  • 2篇中国现代中药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医药学报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1
  • 2篇2019
  • 6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7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用于检定川贝母掺伪情况的研究被引量:30
2014年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在检定川贝母掺伪中的应用。方法:将川贝母药材DNA与伊贝母药材DNA按不同比例混合,进行PCR扩增,限制性内切酶SmaI作用及琼脂糖凝胶电泳。通过这些实验,可以知道混合样品中伪品的检出限。接着,为了探究本实验中条带灰度与掺伪比例之间的关系,用Image J软件分析凝胶电泳图上的条带,根据未切割条带与切割条带的灰度比,得到标准化值。通过标准化值和掺伪比例2个参数,得到标准曲线,并进行准确性验证。结果:低至0.5%的掺伪比例即可通过该方法被检测。随着掺伪比例增加,未切割条带逐渐增强,切割条带逐渐减弱,两者条带的灰度比值也逐渐增加,到掺伪50%时,几乎没有肉眼可见的切割条带。根据不同掺伪比例对应的标准化值做出标准曲线,经验证该标准曲线的误差率约为0.94%。结论:PCR-RFLP法用于川贝母掺伪检测的检出限为0.5%,灵敏度高;且可通过条带灰度定量的方法反应掺伪比例大小。本研究为改变川贝母PCR-RFLP检验的取样方式和确定取样量提供了实验依据。
张文娟刘薇魏锋马双成
关键词:川贝母伊贝母检出限
中药酸枣仁的真伪鉴别方法研究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针对酸枣仁的质量问题,研究建立酸枣仁及常见伪品理枣仁的鉴别方法,为酸枣仁的质量控制和市场监管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国范围内抽取的酸枣仁药材及饮片样品进行检验和研究,分析其总体质量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针对理枣仁掺伪情况,建立性状鉴别法、薄层色谱法(TLC法)、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法)等手段鉴别真伪的方法。结果:抽验结果表明市场上酸枣仁的主要质量问题为以理枣仁冒充或掺伪。研究发现酸枣仁和伪品理枣仁在性状特征、TLC、UPLC-QTOF/MS等方面均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针对性应用于酸枣仁药材或饮片的真伪鉴别及掺伪检验,特别是当性状鉴别法和TLC法难以鉴别时,新建的UPLC-QOTF/MS方法对于炒酸枣仁饮片中掺伪理枣仁的鉴别和检验有较大的优势,该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有效打击掺伪造假的违法行为。建议进一步提高和完善质量标准,加强酸枣仁药材和饮片的质量控制。
刘薇李明华余坤子程显隆魏锋马双成
关键词:酸枣仁性状鉴别薄层色谱鉴别
虫草发酵类产品质量评价与控制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1年
虫草发酵类产品是一类与天然冬虫夏草具有相似药理药效的产品,市面上有多种此类产品及制剂,尚无统一的质量标准。目前相关研究及质量控制主要着重于对虫草发酵类产品成分检测及药理作用研究,而对该类产品的源头-菌种鉴定及其菌株专一性的研究甚少。本研究通过对虫草发酵类产品的菌种来源、发酵工艺、质量控制及评价标准、临床应用等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探讨质量评价中的菌种控制问题,以期为虫草发酵类产品的专属性标准制定及菌株专一性控制提供思路和方法。
张萍刘薇邹秦文魏锋马双成陆兔林
关键词:发酵工艺菌种鉴定
2015年全国中药材及饮片质量状况分析与探讨被引量:20
2016年
目的:探讨与分析我国中药材及饮片质量总体状况。方法:针对2015年全国中药材及饮片的专项抽验工作,结合各省市药品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抽验工作,对发现的中药材及饮片的质量情况进行了汇总、分析。结果:随着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中药材及饮片的质量问题近几年逐渐呈现出来:近缘品种冒充正品药材或饮片使用,外观性状难区分的药材混用,非药用部位大量存在,药材提取后染色,加工过程中增重情况严重等。结论:本研究可为相关部门制定监管策略、提高和完善标准提供参考。
张萍李明华刘薇陈佳魏锋马双成
关键词:中药材饮片
HPLC-RID法替代滴定法测定百令胶囊中甘露醇含量的研究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建立HPLC-RID法测定百令胶囊中甘露醇的含量。方法:样品以乙醇为溶剂,加热回流提取甘露醇。采用氨基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水(86:14)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采用示差折光检测器进行检测。结果:甘露醇浓度在0.28~7.00 μg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定量限8.55 μg,回收率在98.81%(n=6)。测定了3批样品,甘露醇含量范围为5.9~7.3 mg·粒^-1。结论:本方法简单、准确,专属、灵敏,适用于百令胶囊中甘露醇的含量测定;可以替代百令胶囊及其他发酵虫草制剂标准采用的,以测定含羟基化合物总量为甘露醇含量的氧化还原滴定法。
刘薇肖新月宋宗华程显隆魏锋刘燕张昀
关键词:百令胶囊甘露醇高效液相色谱
人工麝香中五种重金属的含量测定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对人工麝香中5种有害重金属元素进行考察和测定,评估其安全性。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人工麝香中铅(Pb)、镉(Cd)、砷(As)、汞(Hg)、铜(Cu)含量。结果 10批人工麝香样品中Pb的含量小于0.35 mg/kg、Cd的含量小于0.05 mg/kg、As的含量小于0.30 mg/kg、Hg的含量小于0.20 mg/kg、Cu的含量小于4.50 mg/kg。结论人工麝香中5种重金属含量较低,符合药品质量安全的要求。
刘薇邹秦文程显隆李明华陈佳肖宣魏锋章菽马双成
关键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人工麝香重金属
中药五味子的质量和临床应用有关问题分析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通过国家评价性抽验工作对我国当前中药五味子(包括中国药典收载的五味子和南五味子)的市场质量情况分析,为监管和临床用药工作提供建议。方法:检验数据和文献整理相结合,分析五味子的质量、标准及临床使用问题,同时提出建议。结果:质量方面,部分五味子饮片存在染色现象;标准方面,五味子检测方法专属性欠佳,研究提出专属性强的检测方法;临床应用方面,《中国药典》按品种来源分五味子、南五味子,而临床上,两个来源均统称为五味子,且各地在名称、处方应付方面差别较大,使用较为混乱。结论:建议在提升标准、规范生产和流通环节外,加强标准和临床使用的衔接。对临床使用环节中不同来源五味子的名称、饮片规格、处方等进行明确和规范。
刘薇李明华程显隆张萍魏锋马双成
关键词:五味子南五味子
我国中药红花的质量问题和监管策略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通过检验和监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对当前红花市场质量状况进行分析,为红花的质量监管及临床用药提供建议。方法: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抽样检查,依据红花现行标准对抽验样品进行检验。统计分析检验数据及其存在的质量问题。结果:检验发现部分样品有染色现象。结论:染色的目的是掩盖药材的质量问题;非法加入的色素和染料,特别是一些化工合成染料的安全性风险较高,染色行为严重危害公众用药质量和安全。提升红花药材及饮片的质量,需要注重源头治理和可追溯体系建设,加强生产、流通、使用领域的监管,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和有效。
李明华刘薇程显隆张萍魏锋马双成
关键词:红花中药材饮片染色
新疆地区光果甘草与胀果甘草化学成分差异的多元统计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比较研究胀果甘草和光果甘草化学成分的差异,为甘草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从新疆喀什、图木舒克、阿克苏及和田等地区分别收集胀果甘草和光果甘草各10批样品,依据课题组已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胀果甘草和光果甘草中20个化学成分(2个三萜皂苷类、2个香豆素类、3个查耳酮类、13个黄酮类化合物)含量,通过t检验、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评价胀果甘草和光果甘草的化学成分差异。结果:新异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查耳酮A、甘草苷、甘草酚、甘草皂苷G_(2)及异甘草素是胀果甘草和光果甘草的差异化学成分。结论:不同结构类型的化学成分在胀果甘草和光果甘草中含量均存在一定差异,为甘草药材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制定提供参考。
陈佳聂黎行戴胜云刘薇魏锋马双成
关键词:光果甘草胀果甘草高效液相色谱法
2013-2016年我国中药材及饮片质量状况及相关问题探讨被引量:20
2018年
目的:分析近几年来我国中药材及饮片质量总体状况。方法:针对2013-2016年全国中药材及饮片的专项抽验、监督抽验及评价性抽验等工作,结合各省市药品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抽验工作,对近几年来发现的中药材及饮片的质量情况进行了汇总与分析。结果:几年来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和地方药品监管部门的大力监管,中药材及饮片的质量有所好转,但总体情况仍不容乐观。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意见。结论:为相关部门制定监管策略提供大数据支持,进而有针对性地提高和完善药品标准,并有序、稳妥推进药品质量监管工作。
张萍李明华石岩刘薇魏锋马双成
关键词:中药材饮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