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萍
- 作品数:36 被引量:78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战后中法引渡战犯问题交涉
- 2019年
- 1944年1月,联合国战争罪行委员会成立后,制定了近代以来国际社会第一份战犯引渡公约——《解递战事罪犯及其他战事违法人犯公约》,公约剔除了传统引渡制度中"政治犯不引渡"的条款,以保证对战犯的彻底追究和惩治。二战结束后,中法两国达成以该公约为相互引渡战犯依据的协议,在处置战犯问题上从冲突走向司法合作,保证了战犯审判的顺利进行。中法两国在引渡战犯上的初步实践,较为全面地诠释了公约的主要原则和精神,也开启了现代国际社会通过司法合作惩处战争犯罪的先例。同时也是废除治外法权后,中国政府处理外交事务的一次成功案例,对于当今社会处理国际事务富有启迪。
- 刘萍
- 关键词:战犯引渡审判
- 盟国审判机制下的国民政府审判“台籍战犯”问题被引量:1
- 2023年
- 抗战胜利后对“台籍战犯”进行审判,是中国政府收复国土后,在中国台湾恢复行使国家主权的第一次司法实践。受盟国审判机制及国际法的规约,国民政府始终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对违法战犯坚决进行惩处,二是对违法中国台湾人依据国际法以战犯身份审判。由于相关法规出台迟滞,以及司法群体对法的理解存在差异,对“台籍战犯”的身份存在争议。但作为审判战犯最高决策机构的国民政府战争罪犯处理委员会,始终坚持以国际法审判“台籍战犯”,部分司法判决也较好地诠释了国际法,一定程度体现了近代以来司法群体对国际法的理解和接受。
- 刘萍
- 关键词:汉奸
- 日本画家笔下的中日战争--以《靖国の(绘)巻》为中心的考察
- 献一样,影像与绘画,离不开生产过程。摄影瞬间的场景是真实的,但摄影者的取景角度、时机却可以自主掌控。影像这一“有选择”的生产过程,使得影像只是“再现”,而非“映现”。除技术因素外,职业素养和政治倾向也直接影响着图像的真实...
- 刘萍
- 关键词:中日战争摄影作品
- 民国时期的西部开发被引量:1
- 2009年
- 抗战期间,西部地区的政治局势日趋复杂化,外国势力、地方军阀、各种民族与宗教势力,纵横捭阖。因南京政府以苏联为心腹大患,一时间,西北国防被视为要计,急欲开发西北,以加强其控制。
- 刘萍
- 关键词:民国时期抗战期间政治局势外国势力地方军阀宗教势力
- 王可风与中国史料学学科建设被引量:2
- 2017年
- 史料学是新中国建立后史学界最早提出需要并从历史学中分离出来,独立建设发展的一门学科。王可风最早从学科理论的高度对史料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和研究,他从史料学的研究对象、目的、任务,史料学的发展历史、史料学与历史学的关系等方面,论证史料学应当成为一门科学,并在实践中对史料编纂学进行了探讨,在史料学学科建设上具有重要的开拓意义。当下数字化技术对传统史料学构成了巨大的冲击,总结前辈学者的史料学理论,探讨史料学的应对方略,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 刘萍
- 关键词:史料学学科
- 战时日本的战争形塑初探——以《靖国之绘卷》为中心的考察
- 2019年
- 《靖国之绘卷》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由日本陆海军省共同编辑,用于靖国神社春季、秋季例行大祭的纪念画册。考察《靖国之绘卷》的缘起、主题、内容、构图、色彩并与同时期日本随军记者的摄影作品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以《靖国之绘卷》为代表的日本战时影像作品,在其生产过程揉进了创作者及日本政府的诸多“心念”。这种带有强烈的军国主义意识的形塑,无法客观公正地还原战争的真相。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影像只是“再现”,而非“映现”,这是学者在利用和研究战时日本的影像时必须要注意到的问题。
- 刘萍
- 关键词:抗日战争靖国神社
- 联合国战争罪行委员会的设立与运行——以台北“国史馆”档案为中心的探讨被引量:4
- 2015年
- 酝酿成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联合国战争罪行委员会,是同盟国为惩处轴心国战争罪行而成立的国际法律组织。该委员会成立后,主持指导了对德日等战争罪行证据的搜集和调查,审核了各国提出的战犯名单和案件,对适用法律、审判方式、法律程序等问题进行法理上的讨论,目的就是要将审判纳入"法"的轨道。中国政府明确提出以"同一原则惩治日军暴行",参加了同盟国家关于惩治战争犯罪行为的有关国际法的论证工作,最终将日军罪行的追溯时期及范围划定为1931年至1945年,从而使得日军侵略战争中对中国人民和整个亚洲人民犯下的种种暴行,以法律审判的方式得到较为全面的清算。由此可以说明,二战结束后对德日法西斯的战争罪行审判尤其是东京审判绝非所谓的"胜者的审判",而是国际社会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与正义、基于共同的价值观念和法律观念所采取的行动。
- 刘萍
- 关键词:国际刑法二战
- 1942—1944年豫籍灾民迁移新疆述略被引量:1
- 2014年
- 移民史研究是社会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但目前的研究多局限于"求证""历次移民的数量和规模"方面,对于移民的具体迁移过程,极少有涉及,更缺乏对影响历次移民成效的因素的探讨。民国以来,移民西北的呼声不绝于耳,中央政府多次提出移民西北的庞大计划,但都未能实现。纵观整个民国时期,移民西北的实际成效极为有限。是什么因素制约了民国时期移民西北的计划,确实耐人寻味。1942年中原旱灾,为了救济灾民,国民政府决定将部分河南灾民迁移新疆垦殖。虽然由于种种困难,使得移民计划未能全部完成,但这是民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由政府组织的移民新疆的具体实践。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所反映出的矛盾和困难,对于探讨影响民国时期乃至于今天移民成效的因素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 刘萍
- 关键词:移民史河南灾荒移民
- 国民政府之日军罪证调查问题再考察被引量:2
- 2015年
- 日本侵略中国14年间,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无数惨绝人寰的暴行。1942年,同盟国开始筹设联合国战争罪行委员会,号召各国调查搜集德意日战争罪行证据,以备战后对战犯进行法律审判。中国国民政府成立敌人罪行调查委员会,对日军罪证进行调查,但因调查机构和调查方法存在弊端,调查成果不佳。二战结束后,国际检查局在中国检察处和国民政府相关机构配合下,赴中国调查取证,并确定了出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作证的证人,为法庭对日本侵略中国的罪行和制造南京大屠杀等暴行的判决提供了重要证据。但因证据的缺失和美国对战犯的庇护,日军在中国广大地区犯下的暴行却没有得到惩处,从这个意义上看,东京审判是不完整的审判。
- 刘萍
- 关键词:东京审判日军罪行
- 川督锡良与中英江北煤铁公司交涉——以锡良档案为中心
- 2021年
- 1903-1907年,英国驻重庆总领事谢立山、葛福借“过气”英商立德乐之名,向四川总督锡良提出合资开发江北厅煤铁矿的要求,并唆使英驻华公使不断向清廷外务部施压。双方由此展开长达数年的交涉。锡良虽照矿章,并吸取外省合资办矿失败的教训,在合同中对英方权限做了种种限制,但因自始在英方就是一场总领事与英商之间合谋的骗局,其最终目的是通过圈占矿地的方式,扩大英国的势力范围,故交涉中已埋下种种矛盾,更因交涉建立在不平等条约的基础上,使得原本富于近代契约精神的经济合同沦为一纸空文,英方的违约不可避免。从中英江北煤铁公司交涉变迁历史可以看出,晚清中外合资办矿的失败在所难免。
- 刘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