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莲
- 作品数:34 被引量:218H指数:9
- 供职机构:厦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厦门市疾控机构免疫规划人力资源配置及公平性分析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从人口和地域面积角度评价厦门市疾控机构免疫规划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方法采用基尼系数测量厦门市级及区级疾控机构的免疫规划人力资源的公平性。结果厦门市区级疾控机构共有免疫规划工作人员16人;每万名7周岁以下儿童拥有免疫规划人员数为0.27人,湖里区最多,为0.38人,海沧区最少,为0.14人;按地域面积计算,厦门市疾控机构免疫规划人员为0.01人/km^2,湖里区人员密度最大,为0.08人/km^2,同安区人员密度最小,不足0.01人;按照7岁以下儿童分布的公平性基尼系数是0.046 3,除中专学历的基尼系数为0.558 6,其它基尼系数均在0.4以下;按照地域面积分布的公平性基尼系数是0.409 7,本科及以上、大专学历、中级、无职称、<35岁的5个基尼系数均超过0.4,表示分布不均匀。结论厦门市区级疾控机构免疫规划人力资源存在着人员不足、地域性分布极不均衡、职称结构不合理、年龄断档问题,可通过扩充人员队伍、加强业务能力培训、均衡城乡人员分配等措施进行解决。
- 谢群刘红莲
- 关键词:免疫规划人力资源
- 厦门市2011-2013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及发病趋势预测方法研究
- 目的研究厦门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并探讨SARIMA模型拟合厦门市手足口病发病趋势预测的可行性。方法利用SPSS软件对厦门市手足口病的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通过取自然对数、差分等方法对手足口病月发病数序列进行平稳化,...
- 颜玉炳郑惠能刘红莲
- 关键词:手足口病发病率发病趋势
- 文献传递
- 厦门市2008—2013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 了解厦门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手足口病发病及病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报告手足口病16 67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91.29/10万,重症68例,死亡4例.发病大高峰为5~6月份,小高峰为9月份.岛外发病率(102.08/10万)高于岛内(81.67/10万).5岁及以下儿童占93.75%,重症64例(94.12%).实验诊断病例3 005例(18.01%),其中EV71为1 977例,Cox A16为658例,其他肠道病毒为370例.实验室诊断的重症病例中,EV71阳性53例(89.83%),Cox A16阳性4例,其他肠道病毒阳性2例.死亡病例均为EV71阳性.结论 春末夏初为高发季节,5岁及以下儿童是重点防控对象,主要优势病原为EV71,优势病原随时间变迁.
- 刘红莲郑惠能颜玉炳
-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
- 厦门市手足口病发病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25
- 2012年
- 目的了解厦门市手足口病发病危险因素,为今后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随机选取厦门市各医疗机构报告的手足口病临床诊断或实验室确诊病例150例作为病例组,从"厦门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中随机选取150个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制定统一调查表并进行电话调查,使用SPSS 16.0软件对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散居幼儿(OR=6.897,95%CI:2.298~20.707)、近1周手足口病病例接触史(OR=323.879,95%CI:73.262~1 432.214)、近1周到过人群密集场所(OR=4.647,95%CI:2.054~10.517)为危险因素;奶瓶消毒(OR=0.273,95%CI:0.111~0.671)、玩具消毒(OR=0.135,95%CI:0.052~0.348)为保护因素。结论间接接触是厦门市手足口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加强健康教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意义重大。
- 颜玉炳苏成豪牛建军陈达望刘红莲林勇
- 关键词:手足口病病例对照研究
- 网络直报6年后厦门市传染病监测时效性评价
- 了解网络直报系统运行6年后厦门市传染病疫情报告时效性.方法 利用厦门市2004年和2009年网络直报系统的传染病个案库,分析网络直报各环节的时效性及影响因素.结果 2009年全市传染病监测时效性指标:诊断-填卡、填卡-生...
- 俞新莲刘红莲颜玉炳郑惠能
- 文献传递
- 2004-2013年厦门市流感病原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分析2004-2013年厦门市流感监测结果,了解流感病毒的流行规律,为科学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厦门市流感监测哨点医院的流感病例样本极其病原检出情况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3年,厦门市共采集流感样病例标本8726份,检出1402株流感病毒,检出率为16.07%,其中季节性流感H1N1共111份,季节性流感H3N2共353份,甲型H1N1流感518份,B型流感420份,不同年份和月份流感活动水平和病原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结论厦门市流感活动水平和病原构成变化较快,应加强监测。
- 颜玉炳蒋丽娜刘红莲沈惠燕
- 关键词:流感病毒病原甲型H1N1流感流感样病例
- 养殖场牛蛙及池水霍乱弧菌监测分析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了解养殖场牛蛙及池水霍乱弧菌污染的现状及随季节、气温变化的情况。[方法]在牛蛙养殖区选定3个个体养殖场,按月定点采集一定数量的牛蛙及池水标本进行霍乱弧菌培养、鉴定和毒力基因测定,统计检出率、型别、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及检出率与季节、气温的关系。[结果]牛蛙及水样霍乱弧菌检出率为26.2%,其中牛蛙标本检出率为28.5%,养殖池水检出率为23.7%;检出菌株经鉴定均为O1群稻叶型非产毒株,检出率冬春季高于夏秋季。[结论]养殖牛蛙及池水已成为霍乱弧菌生存的适宜环境,检出的非产毒株的流行病学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牛蛙及养殖池水应成为霍乱监测重点。
- 俞新莲刘红莲黄仕杰
- 关键词:霍乱弧菌牛蛙霍乱监测
- 2004—2013年厦门市猩红热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调查分析2004—2013年厦门市猩红热发病特征,为制定相应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3年厦门市猩红热发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3年厦门市报告猩红热938例,年平均发病率3.42/10万,均为散发病例,无死亡病例。2004、2007、2011年出现发病高峰,发病率分别为4.24/10万、3.78/10万、5.49/10万。11月—次年6月共报告792例,占发病总数的84.43%。全市6个区均有病例报告。男女比例为1.54:1,1~14岁儿童共报告889例,占发病总数的94.78%,5岁儿童发病率(67.59/10万)最高。职业分布居前三位的为幼托儿童、学生、散居儿童,发病数依次为454例(48.40%)、223例(23.77%)、215例(22.92%)。结论冬春季为厦门市猩红热的高发季节,幼托儿童、学生、散居儿童为猩红热防控的重点人群。
- 刘红莲郑惠能颜玉炳
- 关键词:猩红热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发病趋势
- 厦门市2011—2014年手足口病病原监测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了解厦门市手足口病病原特征。方法采用实时RT-PCR对手足口病标本进行总肠道病毒通用核酸及EV71、Cox A16特异性核酸检测。结果共报告手足口病12 010例,总阳性率为58.5%,其中EV71占38.1%,CoxA16占20.9%,EV71和CoxA16同时阳性0.1%,其他肠道病毒占41.0%,优势病原呈动态变化。2岁儿童阳性率最高(63.2%)。EV71重症病例发生率最高,死亡5例均为EV71阳性;重症病例92.0%为5岁以下儿童。发病高峰为5~6月。结论厦门市手足口病主要由EV71引起,其他肠道病毒的作用越来越重要,5岁以下儿童仍是重症病例的主要人群。建议继续加强手足口病病原监测,并对其他肠道病毒鉴定型别。
- 刘红莲郑惠能颜玉炳林勇
-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手足口病肠道病毒阳性检出率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了解手足口病病原阳性检出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在2011年4月-2013年11月,通过监测哨点医院收集全市手足口病病例的咽拭子和血清标本1 522人份,并填写病例相关基本信息,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分析肠道病毒阳性检出率的相关因素。结果 1 522人份标本中,肠道病毒阳性927份,其中EV71阳性379份,Cox A16阳性137份,其他肠道病毒阳性411份,总阳性率为60.9%。咽拭子标本的阳性率(61.37%)高于血清(28.81%),发病3 d内的标本阳性率(62.81%)高于3 d以上的标本(52.04%),岛内(66.71%)和近岛(65.69%)医院的标本阳性率高于岛外(44.47%)医院,随着发病年龄的增加,阳性检出率先升高后下降。结论标本类型、标本采集时间、医院地理位置、患者年龄与肠道病毒阳性检出率相关。
- 颜玉炳刘红莲何水珍
-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检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