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景瑶
- 作品数:22 被引量:79H指数:6
-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肺炎支原体实验室诊断的研究与进展
-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是较为常见的导致呼吸道感染发生的病原菌之一,易引发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其发病率可达肺炎发生数的15% ~ 20...
- 刘景瑶
-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
- 黑龙江省布鲁菌病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分析黑龙江省布鲁菌感染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布鲁菌病(简称布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经验和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设计,以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收治确诊为布病的住院患者为布病组,对其一般特征、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效果等进行总结分析。同时选取同期本院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室血生化检测。结果布病组共纳入患者396例,其中男性298例、女性98例;年龄(43.6±15.6)岁,范围为1~75岁。对照组纳入125例,其中男性83例、女性42例;年龄为(41.7±18.0)岁,范围为7~71岁。两组人群年龄、性别间比较差异乖统计学意义(t=1.083,X^2=3.789,P均>0.05)。布病患者年龄集中在>14~64岁(90.15%,357/396);居住地以农村为主(76.01%,301/396);职业分布以养殖户居多(50.51%,200/396);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3-6月(47.73%,189/396);临床症状以发热、关节肌肉痛、多汗居多,分别占91.16%(361/396)、76.26%(302/396)、44.19%(175/396)。与对照组比较,布病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α-羟丁酸脱氢酶(HBDH)、乳酸脱氢酶(LDH)均明显升高(t=4.956、2.746、4.019、3.272、7.008、3.728、3.409,P<0.01或<0.05),总蛋白(TP)、白蛋白(ALB)均降低(t=-7.252、-8.601,P均<0.01)。布病组治疗前、后CRP、ALT、AST、γ-GT、TP、ALB、ALP、HBDH及LD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1、4.393、3.382、2.608、-7.516,-4.710、3.509、4-585、4.473,P<0.01或<0.05)。结论黑龙江省布病患者以男性养殖户为主,发病时间多集中在3-6月份。布病临床表现多样,临床医生应加强辨别,防治误诊,并监测肝功能和心肌酶的变化,指导临床用药。
- 何晶晶张雁刘长民郑遵荣刘景瑶吴楠赵琳琳赵冬梅
- 关键词:布鲁菌病流行病学
- 布鲁氏菌病实验室检测及新技术进展被引量:1
- 2013年
-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全身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神经痛、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人感染病菌后,在人体中产生菌血症和毒血症,累及各个器官,慢性期多侵及脊柱和大关节。该病是一种呈世界范围流行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 赵冬梅刘景瑶何晶晶
-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人畜共患传染病长期发热肝脾肿大共患性
- 布鲁菌病诊断的六种血清学方法比较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观察诊断布鲁菌病(简称布病)的6种血清学方法,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6月在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就诊的160例布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人员23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荧光偏振试验(FPA)、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半胱氨酸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SAT)、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6种方法进行布病血清学检测,比较4种初筛方法中RBPT与FPA、iELISA、半胱氨酸凝集试验和2种确诊方法中SAT与Coomb′s的一致性,并分析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和误诊率。结果初筛方法中,RBPT与FPA、iELISA的一致性为比较符合(Kappa = 0.872、0.784),与半胱氨酸凝集试验的一致性为一般符合(Kappa = 0.543)。确诊方法中,SAT与Coomb′s的一致性为比较符合(Kappa = 0.861)。FPA、iELISA、半胱氨酸凝集试验、Coomb′s 4种方法的灵敏度分别为91.03%、75.00%、56.41%、80.14%;特异度分别为95.81%、100.00%、98.74%、100.00%;漏诊率分别为8.97%、25.00%、43.59%、19.86%;误诊率分别为4.19%、0、1.26%、0。结论 FPA、iELISA灵敏度较好、特异度较高,适宜临床推广。建议多种血清学方法联合检测,从而降低布病误诊、漏诊概率,提高布病的诊断水平。
- 刘景瑶毕惠梅郑遵荣周珣侯丽萍王刚
- 关键词:布鲁杆菌病血清学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学龄前布鲁菌病患儿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了解学龄前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患儿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以提高对儿童布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18年11月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收治确诊的学龄前布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儿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治疗和转归情况。结果共纳入45例学龄前布病患儿,其中男性29例,女性16例;年龄为(3.7±1.6)岁,范围为6个月~6岁,主要集中在>3~6岁(64.44%,29/45);居住地以农村为主(97.78%,44/45);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3-6月(46.67%,21/45)。临床症状以发热、关节痛居多,分别占97.78%(44/45)、57.78%(26/45);淋巴结及肝脾肿大较多见,分别占42.22%(19/45)、35.56%(16/45)。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HBDH)及乳酸脱氢酶(LD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74、2.970、2.229、5.664、5.805,P均<0.05)。血标本培养布鲁菌阳性36例(80.00%,36/45),治疗后均转为阴性。结论学龄前儿童布病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不典型。在布病流行区域及多发季节,对于不明原因发热的患儿,临床医生应详细询问其流行病史并结合临床特征,考虑布病的可能,争取早诊早治。
- 何晶晶张雁郑遵荣刘长民刘景瑶赵冬梅
- 关键词:布鲁杆菌病流行病学学龄前儿童
- 894例健康体检人员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 :了解健康体检人员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情况. 方法:应用liaison及配套试剂对894不同单位职工根据不同性别选择不同项目的检测,分别进行5项肿瘤标志物检测,并对检测异常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肿瘤标志物检测的异...
- 周玉珍郑遵荣侯丽萍刘景瑶
- 关键词:肿瘤标志物健康体检人员阳性率
-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传统血清学方法应用于人布鲁杆菌抗体的试验比较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与传统血清学方法在人布鲁杆菌抗体的检测中的差别。方法采用IELISA、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试管凝集试验(SAT)、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和半胱氨酸试验方法对430例确诊及疑似布病患者(病例组)和同期30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进行布鲁杆菌抗体检测。分析IEUSA方法与RBPT、SAT、Coomb’S试验、半胱氨酸试验的符合程度。结果病例组IELISA、RBPT、SAT、Coomb’8试验及半胱氨酸试验的布鲁杆菌抗体检测阳性率高于健康组(IELISA:83.49%比0;RBPT:86.97%比0;SAT:76.27%比0;Coomb’s试验:65.58%比0.02%;半胱氨酸试验:67.91%比0,χ2=535.05、412.47、437.66、339.22、489.49,P均〈0.01)。IELISA与RBPT、SAT、Coomb’s试验、半胱氨酸试验检测布鲁杆菌抗体阳性符合率分别为87.19%、79.39%、71.59%和76.60%,其中IELISA与RBPT的阳性符合率最高,而与Coomb’s试验的阳性符合率最低。结论RBPT和IELISA的联合应用可简便、快速、准确的检测布鲁杆菌抗体,为布鲁杆菌病的防治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值得推广应用。
- 何晶晶赵冬梅周珣刘景瑶郑遵荣周玉珍张雁
- 关键词: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管凝集试验布鲁杆菌病
- Sysmey 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在临床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9年
- 刘景瑶孟冬梅赵冬梅赵琳琳张柠
- 关键词:尿分析
-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人布鲁菌病诊断中的价值研究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ndirect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IELISA)在诊断人布鲁菌感染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16例布鲁菌病(布病)确诊患者、66例疑似布病患者和72名健康对照者,采集静脉血,应用试管凝集试验(standard tube agglutination test,SAT)、IELISA、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ose-Bengal plate agglutination test,RBPT)和血培养方法进行检测,以SAT检测结果为诊断标准,分析IELISA、RBPT和血培养方法在布病诊断中的价值。结果:SAT、IELISA、RBPT及血培养方法检测人血清布鲁菌在急性、慢性布病组中的阳性率(100%、100%;98.6%、97.9%;91.3%、91.5%;20.3%、10.6%)显著高于疑似布病组(0、6.0%、0、0,P均<0.05)及健康对照组(1.4%、0、2.8%、血培养未做,P均<0.01)。IELISA法与RBPT、SAT法间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46和0.966)。IELISA检测的灵敏度(98.3%)和特异度(100%)最高;RBPT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则分别为91.4%和97.2%。结论:IELISA法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更简便、迅速的对布病进行诊断。
- 何晶晶刘景瑶张雁赵冬梅郑遵荣
- 关键词:试管凝集试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布鲁菌病
- 布病快检三项在布鲁杆菌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讨布病快检三项在布鲁杆菌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取来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就诊布鲁杆菌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荧光偏振检测方法(FPA)、传统虎红试验(RBVr)和试管凝集试验(SAT)检测布鲁杆菌病。结果布病快检三项与试管凝集试验(SAT)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均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均≥0.75)。布病快检三项的符合率98.3%和灵敏度97.2%要稍高于试管凝集试验(SAT)检测方法。结论布病快检三项较传统的血清学方法操作简单、快速,为临床布鲁杆菌病诊断和治疗节省了时间,值得在临床布鲁杆菌病诊断中推广应用。
- 刘景瑶赵冬梅毕惠梅何晶晶张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