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希平
- 作品数:121 被引量:290H指数:11
- 供职机构:天津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更多>>
- 阈下情绪面孔的注视线索提示效应被引量:2
- 2019年
- 采用线索-靶子范式,利用2个预实验和1个正式实验,考察阈下不同情绪面孔的注视线索提示效应。要求被试在具有表情与注视线索的面孔呈现完毕后,快速而准确地对目标的位置进行判断。记录被试反应时间。结果显示,当被试未有意识的觉察到注视线索与面孔表情时,注视线索提示效应存在,并受到表情的调节。表现为:在注视线索有效并伴有恐惧表情时,被试对于目标的判断更加迅速;当比较不同表情下线索无效与线索有效条件下的反应时差异时发现,恐惧表情面孔出现时,线索无效与线索有效条件之间反应时的差异最大。结果表明,阈下情绪刺激能够激发个体更原始的生物性反应;在早期注意阶段,个体对于恐惧信息更加敏感,注意存在负向情绪偏差。
- 刘希平王贝妮唐卫海
- 关键词:面孔表情
- 国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干预效果的元分析被引量:25
- 2008年
- 对国内过去12年间的62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干预研究结果进行了元分析,结果显示:(1)国内现有的ADHD干预措施取得了显著的干预效果;(2)在不同干预措施中,药物治疗与行为疗法或认知行为疗法相结合具有最佳疗效,单独的药物治疗次之,单独的行为疗法或认知行为疗法效果较低;(3)在各种效果指标中,学业指标上的效果量是最大的,这一结果与国外已有的元分析研究发现不一致;(4)在各种效果信息来源中,来自客观观察的效果量最高,来自父母评价的效果量次之,来自教师评定的效果量最差。(5)各种干预措施在不同效果指标上有不同的表现。药物治疗对于学业和行为指标的效果最强烈,而认知行为疗法和脑电反馈疗法对认知指标的效果最明显。最后,结合干预措施的选择、效果指标的采用以及研究质量问题进行了讨论。
- 盖笑松兰公瑞刘希平
- 关键词:ADH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干预
- 儿童社会分享型提取诱发遗忘的发展特点
- 2024年
- 为了考察社会分享型提取诱发遗忘是否存在于儿童群体中,研究选取了9~12岁儿童各30名,以30名大学生作为成人对照,考察了儿童社会分享型提取诱发遗忘的发展特点。实验为5(年龄:9岁、10岁、11岁、12岁、21岁)×3(项目类型:Rp+、Rp-、Nrp)的混合实验设计。结果发现:5个年龄组均产生了社会分享型提取诱发遗忘,并且各年龄儿童社会分享型提取诱发遗忘表现与成人相当。社会分享型提取诱发遗忘在9~12岁儿童中稳定存在。
- 储月刘希平徐慧唐卫海
- 关键词:儿童
- 测试的间接效应:语义中介视角的解释被引量:1
- 2017年
- 测试效应,是指复习时的测试比重复学习更能促进记忆保持。它分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测试效应的早期理论着重研究其直接效应。近年来,研究者开始关注测试的间接效应,经历了借鉴其他理论、关注语义加工、探讨其作用机制三个阶段后,研究者们提出了语义中介假说。该假说认为,提取练习会促使学习者对学习内容进行语义加工,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其后续学习。这是对测试效应作用机制的更深层次的解释,对未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刘希平刘湍丽唐卫海
- 部分线索效应的作用机制被引量:3
- 2011年
- 部分线索效应指让学习者学习一系列材料,在随后的测试阶段,给学习者提供先前学习的部分材料作为提取线索,让学习者回忆剩余的材料,其回忆成绩反而比没有提取线索时回忆成绩差。该效应的经典理论模型主要有组织干扰假说和提取抑制假说。由于它们有许多分歧之处,最近提出的双机制解释试图将二者融合,显示了诸多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缺陷。对双机制解释的进一步探索应侧重于确定组织干扰的量、探讨部分线索相对持久抑制作用的过程、界定组织干扰假说和提取抑制假说的关系,此外对部分线索效应在实际学习生活中的检验也很重要。
- 刘希平石英唐卫海
- 序列统计结构对内隐序列学习发展的影响被引量:2
- 2010年
- 采用序列学习研究范式,考察小三到大三学生内隐序列学习的发展规律及制约因素。结果表明:(1)各年龄组被试均能在序列学习中获得序列规则;(2)不同年龄组被试序列反应时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内隐序列学习从小三到大三之间一直存在发展变化;(3)被试在高统计结构下的反应时要低于低统计结构下的,且这种差异不存在发展变化,说明高统计结构下的内隐学习成绩要好于低统计结构下的;(4)外显被试的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说明对序列学习的有意识加工能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 刘湍丽刘希平
- 关键词:内隐序列学习年龄
- 注意资源、学习方式与年龄因素对协作抑制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探讨不同编码因素对协作抑制效应的制约作用,从协作抑制角度为挖掘集体记忆的作用机制提供证据。实验1结果发现,集中注意条件下,出现协作抑制;分配注意条件下,协作抑制消失。说明学习时注意资源的投入程度,对协作抑制有影响。实验2结果发现不同的学习方式对协作抑制的影响在不同年龄被试身上表现不同。本研究将视角聚焦于编码因素,研究结果证实,协作抑制受到不同编码因素的制约,此外,本结果亦为协作抑制的提取策略破坏假说提供了新的证据。
- 张环唐卫海陈果刘希平
- 关键词:注意资源
- 关注度及得失量对损失规避的影响
- 损失规避是预期理论关注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指的是损失带来的痛苦要比等量获益带来的快乐对人心理的影响更大,因此当人们面对概率相等的获益和损失时,倾向于选择不参与活动来回避可能的风险。为了探查损失规避的影响因素,设计了两个实验...
- 刘希平徐晓惠刘玉霞唐卫海
- 关键词:损失规避关注度
- 同龄效应的类别化-个体化模型被引量:2
- 2017年
- 针对面孔认知偏好的类别化-个体化模型,探讨该模型中的知觉经验、加工方式和动机水平对本龄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对异龄面孔的知觉经验、个体化加工异龄面孔及提高加工异龄面孔的动机都能有效改善对异龄面孔的再认,减少本龄效应量。这说明本龄效应遵循类别化-个体化模型,且在类别化-个体化模型中本龄效应与本族效应加工原理相仿。。
- 唐卫海张晓沛唐乐李楠李楠
- 关键词:动机水平
- 组织策略对学前儿童和大学生协作抑制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采用经典的协作抑制研究范式,通过控制小组内部组织策略的相同与否,比较分析4岁、5岁学前儿童和大学生在协作提取任务中的表现及差异。方法:实验1从天津市某幼儿园选取160名4岁和160名5岁学前儿童,采用2×2×2的三因素被试间设计,分别考察4岁、5岁儿童在有无组织策略指导的条件下,小组在协作提取任务上的表现。实验2从天津某大学选取160名本科生,采用2×2的被试间设计,考察在相同和不同组织策略条件下,其协作提取任务的表现。结果:在4岁儿童组,无论是否有指导,儿童在协作提取过程中均出现协作抑制,而在5岁儿童组,当儿童以给定的相同的组织策略进行编码后,协作抑制现象消失;大学生被试在相同组织策略的条件下,协作组的组织策略破坏程度大,协作抑制出现;而在不同组织策略条件下,协作组的组织策略破坏程度小,协作抑制消失。结论:提取策略破坏机制不能完全解释不同年龄被试的协作抑制现象,大学生的协作抑制由提取策略破坏导致,而学前儿童在不存在提取策略破坏的条件下仍出现协作抑制。提取策略破坏不是协作抑制的唯一解释。
- 唐卫海张环冯虹刘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