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黎敏

作品数:38 被引量:156H指数:8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 2篇理学

主题

  • 12篇中毒
  • 12篇百草枯
  • 11篇内皮
  • 11篇百草枯中毒
  • 10篇细胞
  • 9篇内皮细胞
  • 8篇原花青素
  • 8篇景天
  • 8篇花青素
  • 8篇红景天
  • 8篇红景天苷
  • 6篇凋亡
  • 6篇中毒大鼠
  • 6篇鼠肺
  • 6篇细胞凋亡
  • 6篇内皮细胞凋亡
  • 6篇肺损伤
  • 6篇肺组织
  • 6篇大鼠肺组织
  • 6篇CASPAS...

机构

  • 26篇浙江中医药大...
  • 10篇浙江省中医院
  • 4篇浙江省医学科...
  • 3篇浙江中医药大...
  • 2篇浙江省立同德...
  • 1篇台州市中心医...

作者

  • 38篇丁黎敏
  • 24篇黄小民
  • 22篇陆如凤
  • 21篇张卓一
  • 8篇何煜舟
  • 7篇徐俪颖
  • 7篇蒋旭宏
  • 5篇郑兰芝
  • 5篇张微
  • 4篇吴海波
  • 4篇吴丽娟
  • 3篇吴丽娟
  • 3篇周晶晶
  • 3篇干铁儿
  • 3篇汪云开
  • 3篇朱越献
  • 2篇阮善明
  • 2篇夏永良
  • 2篇黃小民
  • 1篇孙志超

传媒

  • 4篇中华中医药学...
  • 3篇中国中医急症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国现代应用...
  • 2篇浙江医学
  • 2篇中华医学会急...
  • 2篇中华医学会急...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浙江实用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华危重症医...
  • 1篇中华医学会急...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1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7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种黄酮类药物对氧化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及caspase-3的影响
黄小民何煜舟汪云开丁黎敏张卓一吴丽娟蔡婷婷蒋旭宏何若虚陆如凤
该课题通过过氧化氢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制备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模型,了解内皮细胞氧化损伤的凋亡途径,并采用山萘酚、原花青素对氧化损伤内皮细胞进行干预。通过该实验讨论了:LDH、NO、MDA与内皮细胞凋亡的关系;SOD、GSH...
关键词:
关键词:黄酮类药物细胞氧化损伤
痰热清注射液对百草枯中毒大鼠肺内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研究痰热清注射液对百草枯(PQ)中毒大鼠肺组织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对照组、PQ模型组和痰热清干预组,每组24只。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PQ溶液的方法,制备PQ中毒ALI模型,PQ溶液20mg/kg。PQ模型组和痰热清干预组注射PQ溶液,NS对照组腹腔注射等容积NS。染毒1 h后,痰热清干预组尾静脉注射痰热清1 mL,NS对照组、PQ模型组尾静脉注射等容生理盐水,每24h注射1次。分别在染毒后6 h、24 h、48 h和72 h麻醉处死大鼠,测定肺湿/干重比,进行肺组织HE染色,病理学观察,对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清中白介素-6(IL-6)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各时间点观察,病理学表明,PQ模型组肺组织水肿、出血和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痰热清干预组的肺组织损伤明显减轻,肺泡腔及支气管腔炎细胞及渗出物与PQ模型组相比明显减少。PQ模型组肺湿/干重比与NS组相比明显增加(P<0.05),肺组织匀浆中TNF-α含量、IL-6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在痰热清干预组中,肺湿/干重比、肺组织匀浆中TNF-α含量、IL-6含量与PQ模型组相比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能抑制PQ中毒大鼠肺内炎症因子的表达,减轻肺损伤程度。
陆如凤黄小民张卓一吴海波吴丽娟徐俪颖丁黎敏
关键词:痰热清注射液百草枯中毒急性肺损伤白介素-6
痰热清注射液对百草枯中毒大鼠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痰热清注射液对百草枯(PQ)中毒大鼠的保护作用. 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对照组、PQ模型组和痰热清治疗组,每组24只.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PQ溶液的方法,制备PQ中毒ALI模型,...
陆如凤黄小民张卓一蒋旭宏丁黎敏
关键词:百草枯中毒肺保护作用
原花青素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研究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artherosclerosis,AS)是心血管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AS主要累及大中动脉,可致管壁变硬,管腔狭窄,并引起一系列继发性病变。血管内皮损伤和功能障碍与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它是动...
丁黎敏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内皮细胞原花青素氧化应激
文献传递
红景天苷对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组织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通过观察红景天苷对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TNF-α(含量和血清IL-6水平的影响,探索其对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百草枯模型组、红景天苷治疗组,后两组再分为1、6、24、72h 4个亚组,每组10只。百草枯模型组和红景天苷治疗组采用百草枯溶液1ml/kg一次性灌胃制备急性百草枯中毒肺损伤模型,然后分别予等容积的0.9%氯化钠溶液、红景天苷1ml/kg腹腔注射。3组大鼠麻醉后,取股动脉血测定IL-6水平,处死后取肺组织,观察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测定肺组织中TGF-β1及其mRNA的表达情况,并测定肺组织中TNF-α含量。结果百草枯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出现大片出血及坏死,红景天苷治疗组大鼠肺组织损伤程度较百草枯模型组减轻。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百草枯模型组、红景天苷治疗组肺组织6、24、72h TGF-β1表达显著增加(均P<0.01),但红景天苷治疗组较百草枯模型组为低(均P<0 05)。百草枯模型组与红景天苷治疗组中毒后第1h起大鼠肺组织TGF-β1mRNA水平开始增加,但红景天苷治疗组较百草桔模型组为低(均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百草枯模型组及红景天苷治疗组肺组织中TNF-α含量、血清IL-6水平从第6h开始显著增加(均P<0.01),但红景天苷治疗组在各时点均较百草桔模型组为低(均P<0.05)。结论 TGF-β1参与了百草枯中毒大鼠肺损伤的早期病理生理过程,红景天苷能抑制TGF-β1的表达,降低肺组织TNF-α含量、血清IL-6水平,从而减轻百草枯对大鼠肺组织的损伤。
郑兰芝张卓一黄小民徐俪颖陆如凤周晶晶丁黎敏
关键词:红景天苷百草枯中毒急性肺损伤转化生长因子-Β1
原花青素对H202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及通路caspase-3的影响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procyanidin)对氧化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保护作用. 方法:体外培养内皮细胞,将细胞分为6组,即空白对照组(Control)、氧化损伤组(H202)、氧化损伤加入V...
丁黎敏陆如凤黄小民
关键词:原花青素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细胞凋亡抗氧化作用
清开灵片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之风热证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评价清开灵片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之风热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3例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之风热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9例与对照组24例,试验组服用清开灵片;对照组给予清热解毒口服液,每次20ml,每日3次。两组均以3d为1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症状、体征及中医证候疗效,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治疗组有效率100%,对照组为83.33%,其差异显著;中医证候疗效及退热时间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清开灵片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之风热证的安全和有效的药物。
丁黎敏黄小民何煜舟汪云开
关键词:上呼吸道感染外感风热证清热解毒口服液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血清D-二聚体、乳酸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评价D-二聚体、乳酸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120例SIRS患者按照诊断标准的项目数,分为A1组、A2组、A3组;根据是否由感染诱发分为B1组(sepsis组)、B2组(非sepsis组);根据疾病结局分为MODS组和非MODS组,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各组的血D-二聚体、乳酸水平。结果 SIRS组D-二聚体、乳酸水平、均高于非SIRS组(P<0.01),各亚组间A3组、A2组间D-二聚体、乳酸水平均高于A1组(P<0.01和P<0.05);B1组(sepsis组)D-二聚体、乳酸水平高于B2组(非sepsis组)(P<0.01);MODS组、死亡组D-二聚体、乳酸水平高于非MODS组和存活组(P<0.05和P<0.01)。结论 SIRS时血浆D-二聚体、乳酸水平明显升高,并与病情危重程度有密切关系,测定D-二聚体、乳酸对判断SIRS患者炎症反应程度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张卓一黄小民何煜舟丁黎敏陆如凤
关键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MODS乳酸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本科课程设计与实施被引量:1
2024年
为了探索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本科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并提高其教学效果。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本科生中开设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通识选修课,采用塔巴目标模式进行课程设计,以“一核、二融、三联”的教学理念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线上为理论教学,线下为实践教学,同时通过学生考核和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2020至2022年共开课4个学期,有444名本科学生选修了该课程,273名(61.5%)学生考核成绩优秀。选取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的104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92名(88.5%)学生对该课程整体非常满意,100名(96.1%)学生表示有机会愿意再次接受类似教育,104名(100.0%)学生愿意将课程推荐给其他同学。本课程被评为浙江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通识选修课程有助于学生掌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知识和技能,受到学生的认可,也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为更好地推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本科课程建设积累了经验。
干铁儿余旭霞丁黎敏朱越献王敏芳朱美飞吴建浓
关键词:医学生本科课程课程设计教学实施
建立脓毒症/脓毒症休克早期诊断模型和脓毒症中医证型的研究
第一部分:基于随机森林算法建立脓毒症/脓毒症休克早期诊断模型并临床验证目的:通过多中心的研究,运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脓毒症/脓毒症休克的早期诊断模型,并进一步验证。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在中国五个地区共12家医院的...
丁黎敏
关键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脓毒症中医证型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