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健
- 作品数:50 被引量:56H指数:5
-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民初中央实业管理机构的整合及现代转型
- 2016年
- 民初北京政府建立之后,为了发展实业,在中央设置了农林部和工商部。由于中央财政困难,北京政府积极推行减政主义,加之农林、工商两部部务又有重叠之处,为了统一行政,中央政府决定将之合并为农商部。通过合并,农商部的机构大为精简,效率大大提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进程。
- 丁健
- 关键词:民初
- 辛亥袁世凯再起述论被引量:3
- 2010年
- 丁健
- 关键词:袁世凯述论辛亥革命史武昌起义社会反应史实
- 民初北京政府两次重要实业会议述论
- 2013年
- 民初北京政府曾组织召开两次重要的实业会议,两次实业会议的召开,不仅充分表明了北京政府对实业发展的重视,亦对民初农林、工商业的发展起到重大的推进作用。
- 丁健
- 关键词:民初
- 民初北京政府设立过程中之权力纠葛被引量:1
- 2016年
-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当选为统一临时政府大总统,南北剑拔弩张的局面暂告一段落。但就组织北京政府问题上,南北双方则从原来的明争,重新卷入到新一轮暗斗的漩涡里。他们分别就袁世凯的就职地点、新国务总理、国务总长的任命等问题上继续展开角逐。由于南北双方都想增加自己所占未来政府总长的名额,导致北京政府创建困难重重,给民初政局蒙上不祥的阴影。
- 丁健
- 关键词:袁世凯
- 清季袁世凯开缺问题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关于1909年袁世凯开缺回籍问题,学界深入探讨了其缘由,但对袁世凯遭罢黜之前的史实梳理尚显薄弱,特别是对袁世凯五十大寿及其影响重视不够。在清末统治岌岌可危的情况下,袁世凯五十大寿的排场、造势之大,刺中了清廷上层年轻贵胄们的心。因此,慈禧、光绪过世之后,这些年轻贵胄就肆无忌惮地把矛头对准袁世凯。其次,对袁世凯开缺之后的社会舆论反应亦注意不够,报刊舆论对袁世凯开缺的认识与同情,正好为袁世凯赚足了社会声望。最出乎清廷意料的是外国媒体所表现的惋惜与遗憾,而此正为之后历史发展埋下深刻的伏笔。放逐袁世凯加重了清末以来本已缓和的满汉畛域,导致满汉官僚矛盾激化,是清朝快速走向灭亡的重要原因。
- 丁健
- 关键词:袁世凯清廷满汉畛域
- 清廷对陕西辛亥革命的因应
- 2012年
- 陕西是最早响应武昌起义的省份之一,陕西辛亥革命有力地促进和影响了河南、山西、甘肃、新疆等省的革命进程,是全国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界对之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对清廷在因应陕西辛亥革命的决策和举措,似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着墨甚少,这与其伟大的历史地位毫不相称,因此有进一步研究之必要。其实,清廷在陕西辛亥革命的过程中,制造了诸多阻力,采取了多种措施,硬软兼施,妄图剿灭革命,尽管其军事上一度曾获得了很大进展,甚至收复潼关,但革命党人并没有完全气馁,而是继续战斗。最后在南北和谈的大背景下,陕西辛亥革命暂告一段落。
- 丁健
- 关键词:清廷陕西辛亥革命新军
- 再论辛亥革命中清、袁、孙妥协的原因被引量:1
- 2009年
- 辛亥革命中清、袁、孙之间的妥协,要从整体上把握武昌起义后中国政局演变的内在理路,才能更准确地理解这段历史。清、袁、孙之间的妥协不是以哪一派政治势力的意志而转移的,而是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各方理性认识时局的结果。他们之所以妥协,是因为妥协既有现实的基础,又有主观条件,还有积极促成的内外因素。
- 丁健
- 关键词:辛亥革命袁世凯孙中山清皇室妥协
- 民初北京政府实业管理机构筹组述略
- 2014年
- 民初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十分重视实业之发展,在对晚清农工商部和南京临时政府实业部整合的基础上,将实业管理机构一分为二,是为农林部和工商部。
- 丁健
- 论民国初年农林总长陈振先及其施政理念被引量:3
- 2013年
- 唐绍仪内阁总辞职后,时任农林次长的陈振先被任命为农林总长。为了促进农林事业的发展,陈振先在主持部务期间,进一步完善了中央和地方的农林行政组织机构,整顿官常,澄清吏治,并主持召开第一届全国农会联合会,促进全国范围内农林思想交流,为民初农林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由于自身私生活的不检点,遭到报章舆论之揭发,最后不得不辞职。
- 丁健
- 关键词:民初施政理念
- 清帝退位前袁世凯的谋划与经营被引量:2
- 2016年
- 清帝退位不仅是晚清史上重大的历史事件,而且是近代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认真梳理清帝退位前袁世凯活动的相关史实,既有利于准确评价和定位袁世凯北洋集团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有利于理解民初'非袁不可'的成因,亦有利于深化认识清末民初转型期社会的复杂性。袁世凯在清帝退位前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仔细缜密的谋划,这些筹划与经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去乱,二是求稳。正是因为袁世凯布置得体,谋划有力,最终促成了清帝和平退位,权力和平交接,完成了革命赋予革命党人应该完成的历史使命。
- 丁健
- 关键词:清帝退位袁世凯南北和谈民主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