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丹
- 作品数:9 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江苏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 化学氧化法合成聚吡咯工艺条件优化及电化学性能被引量:8
- 2010年
- 采用化学氧化法合成粉末状导电高分子材料聚吡咯(PPy),研究氧化剂浓度、氧化剂种类、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PPy电导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设计思路,优化合成工艺条件,并研究其电化学活性.结果表明,合成导电高分子材料PPy的影响因素顺序依次为:氧化剂种类、反应温度、氧化剂用量、反应时间;PPy的最佳合成条件为:以FeC l3为氧化剂,PPy与FeC l3用量摩尔比为1∶1,在0℃冰水浴条件下反应6 h;聚吡咯的电导率随氧化剂用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合成聚吡咯的氧化剂为FeC l3时电导率较高,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聚吡咯的电导率有显著地增加,在低温下有利于提高聚吡咯的电导率;循环伏安表明,PPy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活性.
- 林生岭曹旭林琪储艳文郭寅丹龙丹万勇
- 关键词:聚吡咯正交循环伏安电化学性能
- CS/La_(0.7)Ca_(0.3)Fe_(0.25)Co_(0.75)O_3复合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采用甘氨酸-硝酸盐燃烧法成功的制备了La0.7Ca0.3Fe0.25Co0.75O3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将钙钛矿La0.7Ca0.3Fe0.25Co0.75O3与壳聚糖(CS)共混交联制备出一种新型的光催化剂,通过XRD、SEM、FT-IR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以酸性橙为对象,高压汞灯紫外光为光源,研究了一些影响因素,如染料的初始浓度以及催化剂的投放量的改变对光催化剂光降解酸性橙的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得的光催化剂能够显著地降解酸性橙,脱色率高达99%。
- 储艳文林生岭何金芳郭寅丹龙丹万勇
- 关键词:光催化
- 聚苯胺的合成优化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运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温度、酸浓度、氧化剂配比、金属离子掺杂对乳液聚合聚苯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最佳条件为NH4S2O8(m=1.5g):An=3:5、HCl浓度1.2mol/L、反应温度20℃、掺杂离子为Fe3+。不同条件下合成的掺杂态聚苯胺经红外、电导率测定以及循环性能测试,证明,掺杂聚苯胺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
- 林生岭龙丹陶楠楠储艳文郭寅丹万勇
- 关键词:聚苯胺掺杂电导率循环性能
- 聚苯胺、聚吡咯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本论文通过正交设计思路,采用化学氧化法合成粉末状导电高分子聚苯胺、聚吡咯,优化了合成工艺。研究了温度、盐酸浓度、氧化剂与苯胺单体的比例和金属离子掺杂对PAn电导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温下有利于提高聚苯胺的电导率,聚...
- 龙丹
- 关键词:聚苯胺聚吡咯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交流阻抗
- 镧掺杂钙锰氧体/聚吡咯复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其电化学性能被引量:4
- 2010年
- 采用甘氨酸-硝酸盐燃烧法和溶液原位复合技术分别制备了镧掺杂钙锰氧体(La1-xCaxMn0.7Co0.3O3,x=1.0,0.9,0.8,0.7,0.6)粉末及其聚吡咯(PPy)相对质量分数为60%和80%的钙锰氧体/聚吡咯复合物微粒La0.3Ca0.7Mn0.7Co0.3O3/PPy。借助FTIR、XRD、SEM和电化学测试等分析手段表征了钙锰氧体粉末及其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包覆的聚吡咯外层和复合氧化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PPy减少了纳米颗粒的团聚现象,La0.3Ca0.7Mn0.7Co0.3O3和La0.3Ca0.7Mn0.7Co0.3O3/PPy的粒径分别为46.2 nm和43.5 nm,并且复合物的氧化还原峰电流随吡咯含量的增加而变大。
- 林生岭曹旭陈传祥郭寅丹储艳文龙丹万勇
- 关键词:聚吡咯钙钛矿掺杂
- 掺杂聚吡咯/聚乙烯醇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以过硫酸铵为氧化剂,对甲基苯磺酸钠为掺杂剂,PVA为改性剂采用化学氧化法制备了聚吡咯(PPy)/PVA复合材料。用红外光谱、拉曼光谱以及扫描电镜等表征手段对比研究了复合材料与单一聚吡咯产物结构和形貌变化,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VA的加入对聚吡咯的性能改善有一定的影响,PVA添加量为0.5g时复合材料有较大的电导率,经循环伏安和充放电测试表明,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
- 林生岭龙丹郑家青张庆涛
- 关键词:电导率循环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