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臻奇

作品数:31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蛋白
  • 4篇食管
  • 4篇胃癌
  • 4篇腺癌
  • 4篇酒精
  • 4篇酒精性
  • 4篇基因
  • 4篇表达及临床意...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3篇血清
  • 3篇生存素
  • 3篇生存素蛋白
  • 3篇食管鳞癌
  • 3篇缺氧
  • 3篇胃腺
  • 3篇胃腺癌
  • 3篇消化道
  • 3篇鳞癌
  • 3篇化道

机构

  • 26篇青海大学
  • 1篇青海省人民医...

作者

  • 26篇马臻奇
  • 7篇王学红
  • 5篇绽永华
  • 3篇马雪芹
  • 3篇郭新建
  • 3篇郜茜
  • 3篇王芳
  • 2篇杨勇
  • 2篇沈利娟
  • 2篇马旭翔
  • 2篇芦永福
  • 2篇范钟麟
  • 2篇张洪芳
  • 2篇蒋汉梅
  • 2篇陈凤娟
  • 2篇赵彬
  • 1篇肖惠宁
  • 1篇王丰梅
  • 1篇马雪琴
  • 1篇赵珺

传媒

  • 6篇青海医学院学...
  • 5篇青海医药杂志
  • 2篇医学信息(医...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2016年《...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17
  • 9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巴柳氮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巴柳氮钠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52例UC患者分为巴柳氮钠治疗组和柳氮磺胺吡啶(SASP)对照组,治疗8周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肠镜检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及肠镜下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P〈0.01)。结论巴柳氮钠可作为首选药物之一用于轻、中度UC活动期及缓解期的治疗。
马臻奇
关键词:结肠炎溃疡性巴柳氮柳氮磺吡啶
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长期大量饮酒后酒精对肝脏产生毒性损伤并导致相关健康问题的疾病,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本文将从ALD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面最新进展综述如下。
白菊芳王学红马臻奇
关键词:ALD流行病学发病机制
腹水65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腹水发生的病因、规律及诊断。方法对本院5 a内收治的657例腹水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导致腹水产生的前三位的病因依次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结核性腹膜炎、腹膜转移癌;腹膜转移癌患者肿瘤标志物检测值及腹水/血清比值明显高于其他患者(P<0.01)。结论在腹水鉴别诊断中,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测定可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马臻奇
关键词:腹水病因
P53蛋白与miR375在青海地区胃癌患者血浆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李苏华王学红马臻奇
胃腺癌组织趋化因子受体7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7年
目的检测胃腺癌术后组织中趋化因子受体(CCR)7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D的表达,分析二者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性。方法确诊为胃腺癌患者53例为观察组,距肿瘤边缘>5 cm的非肿瘤性胃黏膜组织29例为对照组,均留取术后蜡块组织,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CCR7和VEGF-D表达。结果观察组CCR7和VEGF-D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CCR7和VEGF-D表达阳性率均与肿瘤脉管累犯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观察组CCR7表达与肿瘤增殖指数密切相关。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CCR7和VEGF-D呈正相关。结论 CCR7和VEGF-D高表达对胃腺癌形成和进展有一定促进作用,CCR7对肿瘤的作用可能与VEGF-D介导的淋巴管生长因子生成有一定关联。
沈利娟王学红马臻奇马雪芹
关键词:胃腺癌趋化因子受体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免疫组化
Smac、Survivin基因与消化道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6年
近年来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其中胃癌、食管癌位居前列,且存在性别和地区分布差异。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多数研究认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异常表达是肿瘤发生的基础,其中Smac和Survivin基因在细胞凋亡调节和血管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与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关系密切。本文将对Smac和Survivin基因与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关系进行简要综述。
马臻奇陈凤娟
关键词:细胞凋亡消化道肿瘤
p53基因第72密码子多态性与青海地区胃癌易感性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p53基因第72密码子(Arg72Pro)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青海地区胃癌及其胃癌发生部位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胃癌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标本p53基因Arg72Pro多态性。结果 p53基因Arg72Pro 3种基因型Arg/Arg、Pro/Pro、Arg/Pro在胃癌组中的频率分别为21.86%、25.00%、53.14%,在对照组中分别为16.67%、31.94%、51.39%。等位基因Arg和等位基因Pro在胃癌中的频率分别为48.44%、51.56%,在对照组中分别为42.36%、57.64%。两组间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59、0.32),p53基因型分布和胃癌发生的部位亦不具有相关性(P=0.74)。结论p53基因Arg72Pro多态性与青海地区胃癌易感性无明显相关,与胃癌发生部位也无明显相关性。
魏桃王学红马臻奇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胃癌
癌基因、缺氧与食管鳞癌的关系
2009年
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是一种典型的分化缺陷性疾病,鳞状上皮细胞正常分化过程被破坏导致细胞发生恶性转化。ESCC的形成是多因素作用、多基因变化和多阶段发展的过程,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动态失衡与ESCC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本文通过探讨癌基因、缺氧和肿瘤增殖之间的内在联系,可进一步了解肿瘤的发病机制,对ESCC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马臻奇
关键词:癌基因抑癌基因食管癌缺氧
青海地区133例肝衰竭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马臻奇刘卫华
青海地区汉族胃癌患者血清P53、sFas蛋白表达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测定青海地区汉族胃癌(GC)、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患者血清中P53蛋白、可溶性Fas蛋白(sFas)水平,明晰青海地区汉族胃癌患者血清P53、sFas蛋白表达特点。方法收集世居青海地区因消化道症状前来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汉族GC、CAG、CSG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P53蛋白、sFas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血清P53蛋白水平在GC组、CAG组、CSG组依次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sFas水平GC组较CAG组、CSG组明显降低(P<0.05);3.GC组血清P53蛋白与sFas间呈负相关,r=-0.543,P<0.05。结论青海地区汉族GC患者血清中P53蛋白显著升高、sFas显著性降低,二者联合检测有望作为胃癌诊断的一种新型的简单易行的检测指标。
周真真王学红马臻奇郑有花
关键词:汉族胃癌P53蛋白SFAS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