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秀华 作品数:45 被引量:277 H指数:9 供职机构: 郑州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 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重庆医科大学创新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高场MRI诊断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 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高场MRI对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IHPCC)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经病理证实的IHPCC的MR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MR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观察MR平扫和各期强化特点,测量病灶和正常肝实质的ADC值。结果所有病灶T2WI主体均呈不均匀高或稍高信号,其中11例中心可见斑片状或星芒状低或略低信号。12例病灶动脉期呈环状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范围向中心扩展;3例动脉期周边及中心均不规则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范围扩大;1例动脉期未见强化,门静脉期边缘强化,延迟期中心强化;2例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呈环状强化,延迟期中心未见强化。DWI病灶均呈不均匀高或稍高信号。病变区和正常肝实质ADC值为(1.42±0.13)×10-3mm2/s、(1.26±0.08)×10-3mm2/s(P<0.05)。结论高场MRI的T2WI、DWI、ADC值及多期增强扫描相结合对IHPCC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薛鹏 高剑波 张伟 陈勇 马秀华关键词:胆管细胞癌 磁共振成像 诊断显像 布加综合征的多层螺旋CT诊断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在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DSA或手术证实的布加综合征MSCT影像特... 马秀华 吕富荣 尤云峰 肖智博 黄铀新 李越 张瑜关键词:布加综合征 肝脏疾病 多层螺旋CT 血管造影术 文献传递 原发性肝脏透明细胞癌的CT和MRI诊断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脏透明细胞癌(primary clear cell carcinoma of liver,PCCCL)的CT 和MRI 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 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CCCL 的CT 及MRI 检查资... 马秀华 薛鹏 陈勇 仲继刚 郑红伟 刘勇 张伟Wernicke脑病的MRI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颅脑MRI检查对Wernicke脑病(WE)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临床证实的WE患者的临床及MRI检查资料。结果 12例WE患者,病变累及双侧丘脑内侧及第三脑室周围5例,中脑导水管周围、桥脑被盖4例,乳头体2例,双侧大脑脚1例。上述病例表现为等或稍长T1稍长T2信号5例,稍长T1长T2信号7例,信号边缘均模糊不清,4例中心区域信号欠均匀;FLAIR呈稍高或高信号。DWI呈明显高信号5例,4例ADC图呈低信号,1例高信号;DWI呈稍高信号4例,ADC图均呈低信号;2例DWI呈等信号,ADC图均呈稍低信号。结论 WE早期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但具有典型的MRI表现,头颅MRI检查尤其是DWI,对于该病早期诊断及临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弓莉 马秀华 薛鹏 皇甫幼田 陈勇 张斯佳关键词:WERNICKE脑病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表现与病理对照 2012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的MRI表现与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PCNSL的MRI资料和病理资料。结果 18例患者均为B细胞淋巴瘤,16例为单发,2例为多发。多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较清楚,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轻。MR平扫T1WI等信号12个,略低信号16个,T2WI呈等低信号21个,略高信号7个;DWI呈高信号20个。14例行1H-MRS检查,11例肿瘤实质区均出现典型中度减低的NAA峰,明显升高的Cho峰,10例出现高耸的特征性的Lip峰。增强扫描,18个病灶明显团块状或结节状均匀强化,典型的出现"缺口征"及"尖角征"。13例可见瘤细胞围绕血管呈袖套样浸润。结论 PCNSL的病理学基础决定其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MRI检查对于PCNSL的鉴别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马秀华 薛鹏 皇甫幼田 陈勇 张斯佳 祁佩红关键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波谱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高场磁共振成像诊断与临床分析 被引量:9 2012年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peripher-alcholangiocarcinoma,IHPCC)约占原发性肝内恶性肿瘤3.25%,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传统意义上,对于IHPCC的检出和诊断主要依靠CT检查,由于部分病例表现不典型,误诊时有发生。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快速发展为IHPCC的准确诊断开辟了新途径,提供了更多的思维方向。 薛鹏 张伟 刘勇 马秀华 陈勇 杨文魁关键词: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 磁共振成像诊断 年发病率 CT检查 病例表现 双流率扫描技术在活体肾移植术前供肾血管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双流率一期扫描法在供肾血管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8例活体供肾者分为Ⅰ(21例)、Ⅱ(15例)、Ⅲ(12例)三组进行肾血管成像检查,每组采用不同的扫描方法,分别为自动触发扫描、固定时相扫描和双流率一期扫描,再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曲面重组(CPR)等后处理技术进行肾动、静脉重建。对三组肾血管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对三组间肾动脉和肾静脉的CT值均数分别作单因素方差分析,三组间肾动脉和肾静脉的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动脉的CT值均值比较,Ⅰ组>Ⅱ组>Ⅲ组;肾静脉的CT值均值比较,Ⅰ组>Ⅲ组>Ⅱ组。对三组肾静脉图像质量进行非参数秩和检验,各组间不同等级图像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图像质量存在差异;两两比较,Ⅰ、Ⅱ组间及Ⅱ、Ⅲ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Ⅲ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肾动、静脉差值的高低,将Ⅲ组肾静脉的图像质量分为良好、一般及较差三个级别,各级别例数分别为6、4和2例。结论:双流率扫描法可实现一期扫描完成肾动、静脉检查,能有效降低受检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并可获得较理想的动、静脉融合图像,满足诊断要求, 薛鹏 郑红伟 张伟 陈勇 马秀华 刘忠贤 漆剑频关键词:肾移植 肾动脉 肾静脉 弥散加权成像和波谱分析在肝豆状核变性诊断及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通过弥散加权成像(DWI)及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分析肝豆状核变性(HLD)脑部不同代谢物的变化,探讨DWI处于不同信号时,病变区域表现扩散系数(ADC)值、MRS与病理变化的关系及治疗后疗效判定。方法对临床确诊并纳入研究标准的53例HLD患者,按DWI信号高低分为DWI高信号组(n=31)和DWI低信号组(n=22),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个月行磁共振常规扫描、DWI和波谱分析,比较ADC值,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复合物(Cho)/Cr比值及治疗后变化。结果治疗前DWI高信号组NAA/Cr显著高于低信号组(P=0.002),而ADC值、Cho/Cr显著低于低信号组(P=0.004,P=0.014);治疗后DWI高信号组NAA/Cr明显高于低信号组(P=0.036),而ADC值、Cho/Cr与低信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WI高信号组治疗后ADC值及NAA/Cr显著高于治疗前(P=0.006,P=0.008),Cho/Cr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WI低信号组治疗后NAA/Cr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5),ADC值、Cho/Cr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成像联合MRS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评价HLD铜沉积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和代谢变化,弥补常规磁共振成像检查对代谢观察的不足,对其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薛鹏 刘勇 马秀华 陈勇 张斯佳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 弥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波谱 磁共振成像 瘤样炎性脱髓鞘病的磁共振成像与氢质子磁共振波谱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分析瘤样炎性脱髓鞘病(TIDD)的磁共振成像/氢质子磁共振波谱(MRI/1HMRS)特征,探讨MRI/1H-MRS对TID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脑TIDD的MRI征象,并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病变主要位于脑白质,占位效应较轻.MRI平扫均呈T1低T2高信号,DWI 7例呈明显高信号,3例呈稍高或高低混杂信号.MRI增强:5例明显强化呈“开环征”,4例斑片状或结节样明显强化,1例片状或线状轻度强化.3例内缘显示扩张血管影,垂直于侧脑室壁.4例1H-MRS均表现为乳酸和脂质明显升高;3例出现谷氨酸和谷氨酰胺的复合物β,γ-谷氨酸复合物峰升高,N-乙酰天冬氨酸均不同程度降低,胆碱升高.病理表现为病变区髓鞘脱失,炎细胞浸润伴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肥大及异常核分裂象,7例见具有核分裂的肥胖型胶质细胞.结论 TIDD的MRI征象有其突出特点:水肿明显占位效应轻,MRI增强可见“开环征”及扩张小静脉,肿块呈低灌注,1 H-MRS出现明显升高β,γ-谷氨酸复合物峰,乳酸和脂质峰明显升高,N-乙酰天冬氨酸轻度减低,胆碱轻度升高,综合分析MRI及1H-MRS典型特征,结合临床表现,有助诊断. 黄艳 马秀华 肖智博 薛鹏 张斯佳 陈勇 张琼关键词:脱髓鞘疾病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学 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SPIO)体外标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的适当浓度和不同标记浓度对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影响,以及经MR成像的特征等。方法:选取第5代细胞进行不同浓度SPIO标记,运用光学昆微镜观察铁颗粒在细胞内的位置、分布及标记率;选取适当浓度标记量,使用1.5T磁共振进行T1WI、T2WI、T2*WI扫描,测量不同扫描序列标记细胞管的信号强度改变,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标记后的铁颗粒均位于细胞质内;含量在25~50μg Fe/ml的培养液是SPIO标记干细胞的安全浓度,在此浓度阈值标记后孵育24h即可有效标记细胞97%~100%;SPIO标记的MSCs在T1WI,T2WI及T2*WI序列信号均降低。结论:SPIO可以简便标记MSCs。并且在适当浓度下对MSCs的生物学活性没有影响,MR T2WI和T2*WI序列可有效显像磁性标记的干细胞,为下一步活体试验奠定基础。 黄铀新 吕富荣 吕发金 肖云华 马秀华 肖智博关键词:干细胞 超顺磁性氧化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