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鹏

作品数:13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青海省科技厅应用基础研究项目青海大学中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乳腺
  • 6篇腺癌
  • 4篇乳腺癌
  • 4篇肿瘤
  • 4篇细胞
  • 4篇腺肿瘤
  • 3篇乳腺肿
  • 3篇乳腺肿瘤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甲状旁腺
  • 2篇甲状腺
  • 2篇甲状腺癌
  • 2篇MIR
  • 1篇动态监测
  • 1篇多西他赛
  • 1篇亚群
  • 1篇增生
  • 1篇增殖
  • 1篇乳腺癌患者

机构

  • 11篇青海大学
  • 2篇青海卫生职业...

作者

  • 11篇陈鹏
  • 6篇马德寿
  • 4篇刘震
  • 4篇刘燕
  • 3篇才旦多杰
  • 3篇赵海宁
  • 2篇徐婷
  • 2篇史娜
  • 2篇王晓武
  • 1篇杨勇莉
  • 1篇谢莹莺
  • 1篇窦拉加
  • 1篇李耀丽
  • 1篇杨如意
  • 1篇王玉花
  • 1篇张雪云
  • 1篇张希全
  • 1篇朱需胜

传媒

  • 2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肿瘤药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西他赛为主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乳腺癌30例
2012年
目的观察国产多西他赛为主的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和临床受益反应(CBR)。方法A组30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既往未采用蒽环类药物治疗的14例,采用国产多西他赛联合阿霉素治疗(A1组),既往蒽环类药物治疗失败的16例,采用国产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A2组);B组25例转移乳腺癌患者作对照,其中未采用蒽环类药物治疗的11例,采用进口多西他赛联合阿霉素治疗(B1组),既往蒽环类药物治疗失败的14例,采用进口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B2组);3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评价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A组有效率66.7%,肿瘤控制率93.3%;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脱发,可耐受,无治疗相关性死亡;CBR评价有效者73.3%。B组有效率68.O%,肿瘤控制率92.0%;不良反应与A组相似;CBR评价有效者72.0%。结论国产多西他赛为主的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乳腺癌有很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临床受益反应良好,与进口多西他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相似。
马德寿陈鹏才旦多杰刘震
关键词:多西他赛乳腺肿瘤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Zuckerkandl结节在甲状腺手术中的解剖意义
2012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Zuckerkandl结节(ZT)与喉返神经(RLN)和上甲状旁腺(SP)的解剖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11年2月~2012年8月同一手术组连续施行的80例甲状腺全切术(甲状腺癌50例、甲状腺良性疾病30例)及120例双侧次全切除术行回顾性分析,观察ZT的有无、大小,以及与RLN和SP的解剖位置关系。结果 ZT的出现在绝大多数病例:左侧为85%(170/200),在右侧为87.5%(175/200),两侧同时出现的为81%(162/200)。RLN主要位于ZT后方,其左侧92.6%(126/136),右侧为90.5%(124/137)。SP左侧91.9%(125/136)在ZT的外上方(1点和2点钟),其右侧91.9%(126/137)在ZT的外上方(10点和11点钟)。结论 ZT与RLN和SP之间有密切的解剖关系。
赵海宁窦拉加陈鹏刘震
关键词:喉返神经甲状旁腺
评判性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和睡眠状况的影响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评判性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和睡眠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1月间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34例乳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7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评判性护理。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疼痛程度及睡眠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提升,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提升幅度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疼痛度聚集在中度和重度两个等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度皆有好转,且观察组轻度疼痛人数较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睡眠质量皆低于正常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入睡所需时间及睡眠持续时间改善效果均强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评判性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和睡眠状况的改善均有显著效果,较单一接受常规护理有突出优势,适合临床推广。
史娜陈鹏晁华山
关键词:乳腺肿瘤术后疼痛睡眠状况
趋化因子受体4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乳腺癌组织中趋化因子受体4(CXCR4)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SP法检测60例乳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CXCR4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CXCR4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XCR4表达与乳腺癌的临床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CXCR4表达明显升高,检测CXCR表达有助于乳腺癌的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
赵海宁谢莹莺马德寿才旦多杰刘震陈鹏刘燕
关键词:趋化因子受体
乳腺癌中CD44v6与CXCR4 mRNA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细胞表面黏附分子拼接变异体-6(CD44v6)和趋化因子受体4(CXCR4)m RNA的表达,探讨其表达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q RT-PCR检测60例乳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CD44v6和CXCR4 m RNA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癌组织CD44v6和CXCR4 m RNA表达水平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P<0.05);CD44v6和CXCR4的m 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67%(34/60)和61.67%(37/60),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P<0.01),且两者表达具有正相关性(r=0.399,P<0.05);CD44v6与CXCR4 m RNA表达与乳腺癌的临床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P<0.05),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及病理类型无关(P>0.05)。结论:CD44v6和CXCR与乳腺癌发展和转移密有关,可作为乳腺癌的重要分子标志物和治疗靶点,联合检测两者的m RNA表达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赵海宁马德寿才旦多杰刘震陈鹏刘燕
关键词:CD44V6CXCR4
circ_0000264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2023年
目的探讨环状RNA circ_0000264在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中的功能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qRT-PCR检测乳腺癌组织和细胞系中circ_0000264的表达;利用si-circ_0000264构建敲低circ_000026的细胞模型;分别采用CCK-8、BrdU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circ_0000264与miR-622的靶向调控关系。结果circ_0000264在乳腺癌组织和细胞中均呈高表达(P<0.05)。与对照组相比,敲低circ_0000264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P<0.05)。circ_0000264对miR-622具有吸附作用。下调miR-622可部分逆转敲低circ_0000264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抑制作用。结论circ_0000264在乳腺癌进展过程中发挥促进作用;circ_0000264通过负向调控miR-622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陈鹏马德寿
关键词:乳腺癌增殖迁移
三苯氧胺联合岩鹿乳康胶囊治疗中重度乳腺增生(肾阳不足型)临床研究
王晓武杨勇莉马德寿李耀丽杨如意徐婷王玉花朱需胜陈鹏刘燕张雪云
现代医学治疗乳腺增生多采用抗雌激素疗法,主要药物为“三苯氧胺”,但停药后易复发。“岩鹿乳康胶囊”治疗肾阳不足型乳腺增生效果良好,但中重度乳腺增生患者存在服药时间长、肿块消退不完全的情况。该课题选择中重度乳腺增生(肾阳不足...
关键词:
关键词:乳腺增生三苯氧胺
甲状旁腺腺瘤7例误诊分析及外科治疗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腺瘤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误诊原因,提高对甲状旁腺疾病的认识。方法:总结2013年1月—2013年12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例甲状旁腺腺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7例女性患者均出现误诊误治;延误诊断时间11个月至6年不等;全组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关节疼痛表现,曾误诊疾病:骨质疏松、风湿性关节炎、肌营养不良、病理性骨折、肾结石、甲状腺结节等,部分患者多次误诊。随后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均为甲状旁腺腺瘤。结论:临床医生应提高对甲状旁腺疾病的认识,探讨甲状旁腺腺瘤患者的临床特点,降低误诊率,并及时给予患者手术治疗。
王晓武陈鹏徐婷
关键词:甲状旁腺肿瘤外科学误诊
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术治疗180例甲状腺癌的手术体会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研究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180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其中,有143例在全身麻醉状态下行甲状腺全切除术,37例行近全切除术。结果术后16例患者出现短期或一次性低血钙情况,约占8.9%;23例患者出现短暂性声音嘶哑,约占12.8%,经过积极对症治疗,患者自行康复。对患者进行3年随访,患者均存活,均无淋巴及转移、肿瘤复发等情况。结论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术是治疗甲状腺癌的有效方式,严谨、规范的手术操作方式,能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
陈鹏
关键词:甲状腺癌甲状腺全切除
动态监测胃癌术后感染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分析胃癌根治术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关系。方法 2014年6月-2017年11月在医院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患者80例,根据术后是否合并感染,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术后合并感染)和对照组(术后未合并感染)。分析术后感染的发病率和影响因素。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两组术前、术后1d、4d和9d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结果 80例患者中,有15例术后并发感染,感染率为18.7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手术范围和肿瘤分期是术后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术后4d时,观察组CD_3、CD_4、CD_4/CD_8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D_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段无明显差异。结论手术范围和肿瘤分期是术后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术后4d,CD_3、CD_4和CD_4/CD_8表达下降,而术后大多数并发症也是在术后4~5d,这说明T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有密切关系。因此手术前后检测T细胞亚群的变化对早期发现和治疗感染性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史娜陈鹏刘燕张希全孙彩霞
关键词:胃癌T淋巴细胞免疫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