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死亡率
  • 2篇早死
  • 2篇死因
  • 2篇疾病负担
  • 2篇减寿
  • 2篇减寿分析
  • 1篇新生儿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病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癌
  • 1篇人口
  • 1篇人口结构
  • 1篇妊娠
  • 1篇妊娠期
  • 1篇妊娠期糖尿病
  • 1篇伤残
  • 1篇伤残调整寿命...

机构

  • 12篇上海市松江区...
  • 2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上海市疾病预...

作者

  • 12篇陈岚
  • 6篇陆慧萍
  • 4篇关颖
  • 3篇姜永根
  • 3篇徐爱英
  • 3篇黄丽妹
  • 2篇朱美英
  • 2篇吴毅凌
  • 1篇张文翠
  • 1篇苏旭燕
  • 1篇黄中敏
  • 1篇顾伟栋
  • 1篇陆红梅
  • 1篇黄丽美
  • 1篇徐春泽
  • 1篇朱云
  • 1篇倪建华
  • 1篇李晋麟

传媒

  • 3篇中国初级卫生...
  • 3篇上海预防医学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国肿瘤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中国卫生统计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中华糖尿病杂...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3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3
  • 2篇200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上海市松江区2003年三种不同死亡证填报质量调查被引量:2
2003年
徐爱英陈岚
关键词:填报质量
2014—2020年上海市松江区居民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分析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分析2014—2020年上海市松江区居民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4类主要慢性病死亡水平、早死概率等指标的变化趋势,为慢性病的干预、控制提供建议。方法:收集2014—2020年上海市松江区全人群死因监测数据,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概率、年度变化百分比等指标。结果:2014—2020年松江区居民的4类主要慢性病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松江区居民的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从8.76%下降至7.39%;男性和女性居民的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均呈下降趋势,男性的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高于女性,是女性的1.65~2.36倍。结论:松江区居民的4类主要慢性病标化死亡率和早死概率均呈下降趋势。松江区已提前实现“健康上海2030”的目标。
孙聪张玉陈岚关颖徐春泽吴珺姜永根陆慧萍庄苗
关键词:慢性病
2016—2020年上海市松江区居民胰腺癌死亡特征及减寿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松江区居民胰腺癌死亡特征和寿命减少情况,为松江区的胰腺癌防控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收集2016—2020年松江区居民胰腺癌死亡资料,计算并分析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亡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平均减寿年数等指标。结果:2016—2020年,松江区居民胰腺癌死亡顺位上升至恶性肿瘤的第3位,年均粗死亡率为18.34/10万,年均标化死亡率为12.64/10万。男性居民胰腺癌粗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松江区居民胰腺癌死亡率从60~79岁年龄段开始迅速增长,在≥80岁年龄段达到高峰。松江区男性居民历年减寿相关指标均大于女性。结论:胰腺癌已经成为导致上海市松江区居民死亡的主要恶性肿瘤,男性和≥60岁人群有较高的患病风险,应加强对胰腺癌危险因素的预防,减少胰腺癌对松江区居民寿命损失的影响。
孙聪张玉陈岚关颖陆慧萍
关键词:胰腺癌死亡率平均减寿年数
上海市松江区居民健康诊断和对策研究
2007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松江区居民健康状况,发现主要卫生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采用二手资料应用法、定量调查和定性调查的研究方法,对社区各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松江区人口老龄化,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26%;2005年,平均期望寿命为79.76岁,婴儿死亡率为3.41‰。居民的主要健康指标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传染病控制在历史较低水平;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已成为影响松江区居民健康的主要卫生问题;吸烟、饮酒、缺乏体育锻炼及不合理的膳食是社区居民的主要行为危险因素。结论重视老年人的卫生保健,加强慢性病管理和行为危险因素监测。
朱美英顾伟栋朱云黄丽妹陈岚黄中敏陆红梅
上海市松江区老龄人口结构与死因分析被引量:4
2002年
徐爱英陈岚
关键词:人口结构死因老年人
上海市松江区大肠癌死亡趋势APC模型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预测上海市松江区大肠癌死亡趋势,为大肠癌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死亡数据来自上海市松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亡登记系统。采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APC模型)的分析方法,根据模型拟合结果进行预测。[结果]模型拟合结果以同时加入年龄、时期、队列效应的模型为最佳。分性别大肠癌死亡率的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均表现出序列趋势。应用模型拟合预测2016~2020年上海市松江区分性别的30~89岁年龄组大肠癌死亡率,各年龄组死亡率相对于2006~2010年(除30~34岁年龄组外)均有所下降。[结论]开展大肠癌早发现为先导的社区综合防治工作应成为大肠癌预防控制的优先策略。
朱美英张文翠黄丽妹陆慧萍陈岚
关键词:大肠癌死亡率
松江区1990~1999年伤害死亡原因及减寿分析被引量:3
2002年
徐爱英陈岚
关键词:减寿死因
上海市松江区2002-2006年伤害死亡和潜在寿命损失分析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松江区居民伤害死亡情况,为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标化死亡率、标化潜在寿命损失(SYPLL)、YPLL标化率(SYPLLR)等指标对松江区2002-2006年居民死因登记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居民伤害的标化死亡率为47.80/10万,伤害死亡位居SYPLL构成比的第一位。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意外跌落、其他意外事故和中毒效应、淹死和自杀占总伤害死亡的87.66%,除意外跌落和其他意外事故和中毒效应之外,男性伤害死亡率高于女性。位居YPLL标化率排序前三位的依次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和淹死、自杀,其YPLL标化率分别为5.45‰,1.73‰和0.99‰。位居平均减寿数排序前三位的依次为淹死、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和自杀,其平均减寿数分别为33.13年,25.21年和23.67年。结论伤害已经成为威胁松江区劳动力生命的重要问题,有必要积极开展伤害的预防控制工作。
倪建华黄丽美陈岚李晋麟
关键词:死亡率
2002-2023年上海市松江区缺血性心脏病死亡趋势及疾病负担分析
2024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松江区缺血性心脏病(IHD)的死亡趋势,以及该病造成的疾病负担。方法收集松江区2002—2023年死因监测数据和人口数据,计算IHD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损失寿命年(YLL)、伤残损失寿命年(YLD)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并用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析IHD死亡趋势和疾病负担变化趋势。结果2002—2023年松江区男性居民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从18.16/10万和16.02万上升至159.50/10万和56.01/10万(AAPC=8.24%、5.68%;P<0.05),女性从30.86/10万和22.98/10万上升至200.99/10万和63.70/10万(AAPC=7.96%、5.59%;P<0.05);80岁以下各年龄组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2002—2023年男性50~岁、60~岁、70~岁组死亡率有上升趋势,女性50岁以下组死亡率有下降趋势,80岁及以上年龄组男性和女性均呈上升趋势。男性和女性DALY率呈上升趋势,分别从0.96‰和1.47‰上升至5.88‰和5.44‰(AAPC=7.90%、6.87%;P<0.05)。结论松江区IHD死亡率及疾病负担上升速度快,在性别、年龄方面存在差异,需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陆慧萍苏旭燕孙聪张玉陈岚裴秋彤黄丽妹吴毅凌姜永根关颖
关键词:缺血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疾病负担
2002—2023年上海市松江区脑卒中疾病负担变化分析
2024年
目的 了解2002—2023年上海市松江区脑卒中疾病负担变化趋势,为制定脑卒中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上海市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中获取2002—2023年松江区户籍居民脑卒中死亡资料,采用Excel 2007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所致寿命损失年(YLL)率、伤残引起的健康寿命损失年(YLD)率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等指标分析松江区脑卒中疾病负担状况。运用Joinpoint 4.7软件进行变化趋势分析,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 2002—2023年松江区共报告脑卒中死亡9 773例,其中男性死亡4 696例,女性死亡5 077例,出血性脑卒中3 202人,缺血性脑卒中4 324例,未分型脑卒中2 247例。2002—2023年松江区总人群、男性和女性人群的脑卒中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APC分别为-4.84%、-4.56%和-5.21%),脑卒中YLL率、YLD率和DALY率总体呈下降趋势(AAPC均为-2.94%),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2—2023年女性脑卒中YLD率均高于男性,除2006年和2011年外其他年份中男性脑卒中YLL率高于女性;2004年、2007年、2010年、2013年、2014年和2016—2023年男性脑卒中DALY率高于女性,其余年份女性脑卒中DALY率高于男性。出血性脑卒中的YLL率、YLD率和DALY率总体呈下降趋势(AAPC分别为-2.50%、-2.81%和-2.51%),缺血性脑卒中的YLL率、YLD率和DALY率总体呈上升趋势(AAPC分别为2.52%、2.32%和2.47%),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02—2023年松江区脑卒中疾病负担呈下降趋势,但仍需加强对男性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防治工作,进一步降低脑卒中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的负担。
张玉李咏梅陆慧萍孙聪裴秋彤关颖吴毅凌姜永根赵根明陈岚
关键词:脑卒中疾病负担伤残调整寿命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