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华
- 作品数:166 被引量:473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河北省交通厅科学技术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文化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 半柔性材料干缩特性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通过修正已有的收缩变形测试方法,得到了半柔性材料的干缩变形测试方法。基于半柔性材料的收缩成因,选择水胶比、设计孔隙率和灌浆料类型3个设计参数,探究其对半柔性材料收缩变形的影响规律,并从材料设计上对改善干缩变形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半柔性材料的干缩变形随水胶比增大而增大,且不同水胶比半柔性试件干缩率差距较水泥砂浆试件大;半柔性材料的干缩变形受灌浆料类型影响较大;设计孔隙率增大,材料的干缩变形也随之增大;建议从降低水胶比和提高设计空隙率的方向进行材料优化设计。回归分析表明,一元对数回归分析对半柔性路面材料干缩变形随时间变化规律具有良好的表征效果。
- 陈海峰何建胜周义馨陈先华
- 关键词:水胶比
- 一种评价桥面铺装粘结层界面特性的试验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评价桥面铺装粘结层界面特性的试验装置,包括试验底板,试验底板上安装预制试验块,试验底板和预制试验块上设有上下相通的通孔;通孔内安装加载器,加载器包括侧壁和活塞;预制试验块上方铺设防水粘结层;侧壁上设置...
- 陈先华戴松柏曾勇汪学军李亚平汪遵彪陈小兵黄奶清张璠
- 文献传递
- 弯曲梁流变仪沥青试件成型模具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弯曲梁流变仪沥青试件成型模具,包括底板、内模与侧模,底板、两相邻内模和侧模之间构成的半封闭腔体为沥青试件的成型区。该成型模具的内模和侧模装卸方便,冷却后的成型沥青很容易从模具中脱出。该模具的使用,...
- 王昊鹏杨军陈先华于智光
- 文献传递
- 正交异性钢桥面铺装轴载换算的初步研究被引量:7
- 2004年
- 钢桥面铺装的受力变形特性与普通沥青铺面的受力变形特性有较大差别。因此,钢桥面铺装层厚度的设计及铺装疲劳试验技术标准的制定等不能套用现行规范的方法。针对润扬大桥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及其铺装,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以钢桥面铺装中的最大横向及纵向拉应力为换算指标,分析钢桥面铺装的轴载换算,并以BZZ 100为标准车型,推导并得出单轴单轮、单轴双轮、双轴双轮3类后轴形式的钢桥面铺装的轴载换算系数。
- 陈先华黄卫王建伟
- 关键词:钢桥正交异性板桥面铺装
- 一种无砟轨道结构防水减振的柔性防护结构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砟轨道结构防水减振的柔性防护结构,在无砟轨道基座板底部与基床表层/桥面板顶面之间,全宽铺设防水联接层和缓冲保护层。本实用新型利用全断面铺设的联接层与缓冲保护层实现全面立体防水与整体性,利用特种改性增...
- 陈先华赵国堂杨国涛杨军蔡德钩周文章王萌叶阳升韩自力张千里闫宏业崔颖辉
- 文献传递
- 一种适用于低温潮湿环境的固化冷补料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低温潮湿环境的固化冷补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用冷补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RAP料64‑78份、新集料16‑31份、再生剂0.9‑1.1份以及冷补沥青3‑5份。其中冷补沥青按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改性沥...
- 陈先华阳静瑶徐刚孔佩佩张璠杨军
- 一种免伸缩缝的混凝土桥梁端部桥面铺装结构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免伸缩缝的混凝土桥梁端部桥面铺装结构,在混凝土桥梁端部设置,利用波形薄钢板与及内部植筋的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变形能力适应桥梁在温度与荷载综合作用下产生的纵向位移。波形薄钢板位于梁底部,高延性水泥基复...
- 陈先华汪学军徐琪烽曾勇戴松柏汪遵彪李亚平陈小兵张璠黄奶清
- 文献传递
- 一种长寿命水泥混凝土桥梁多介质防水复合层
- 一种长寿命水泥混凝土桥梁多介质防水复合层,所述防水黏结复合层按照沿桥面向外依次由双组分黏结剂层与橡胶改性沥青层,所述双组分黏结剂层与橡胶改性沥青层之间穿插单一粒径碎石,所述双组分黏结剂层由双组分黏结料形成,橡胶改性沥青层...
- 陈先华龚晓静王国清邱文利王志斌许忠印权恒友张博王洪涛陈攀李海冬张莹刘栋黄威翰林瑞轻杨军
- 一种快速恢复路面与桥面功能的铺装结构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快速恢复路面与桥面功能的铺装结构,所述铺装结构,由下至上包括双层加纤碎石封层和超薄抗滑磨耗层,所述双层加纤碎石封层由下至上包括下粘结剂层、短切纤维层和上粘结剂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快速恢复路面与桥面功能...
- 陈先华黄卫杨军钱振东王建伟龚明辉
- 文献传递
- 基于二维浅水方程的直线段沥青路面径流特性被引量:6
- 2019年
- 基于二维浅水方程的水动力学方法建立了直线段沥青路面径流的数值模型,根据实际降雨条件下沥青路面径流变化过程的监测结果验证了模型参数,研究了路面宽度、组合坡度等几何参数与路侧排水方式对路面径流时空分布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设计降雨条件下,路面径流在空间分布上呈较强的二维特性,沥青路面径流深度变化依次经历增加、稳态径流与退水3个过程;漫排水条件下,路面宽度分别为11、15、20、25、30 m时,路面径流最大深度分别为11.87、14.39、17.08、19.69、21.98 mm,退水时间分别为1.4、1.4、2.4、2.9、3.4 min;路面径流深度增幅随路面宽度的增加而降低,退水时间随路面宽度的增加而增加;相比于行车道,硬路肩路面径流的退水时间延长约20%;较大的坡度组合(横坡为3%,纵坡为2%)有利于排水;当采用集中排水时,路缘石的阻拦使路侧产生壅水,壅水区宽度为6~8 m,壅水区范围占路面宽度的比例随路面宽度的增加而逐渐缩小,非壅水区内的路面径流深度变化与漫排水条件下基本相同;为保证行车安全,可通过改变路面坡度来减少路面径流的汇流时间;路缘石对路面径流的阻拦效应明显,在排水设计中应合理设置路缘石高度与开口间隔,避免行车道出现壅水现象。
- 耿艳芬陈先华陈悦马耀鲁黄晓明
- 关键词:路面工程沥青路面径流二维浅水方程路面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