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昌华
- 作品数:17 被引量:96H指数:5
-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温岭市科技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丹参注射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变化的影响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变化的影响。方法将50名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A组)和丹参治疗组(B组),各2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F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PA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3、5及10d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丹参注射液可以通过降低SAP患者PAF水平,从而达到对SAP患者的治疗作用。
- 李彬斐郑昌华
- 关键词:胰腺炎血小板活化因子丹参注射液
- 哮喘大鼠HIF-1α、转化生长因子-β的表达及调控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 探讨HIF-1α、TGF-β1在哮喘急性发作期中的作用及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均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地塞米松治疗组(地塞米松组)、布地奈德治疗组(布地奈德组).制备大鼠哮喘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原位杂交法测定各组大鼠肺组织中HIF-1α、TGF-β1的表达情况,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正常对照组大鼠气道及肺实质无异常改变,细胞结构完整;哮喘组大鼠气道腔内有大量炎症细胞及分泌物充塞,形成黏液栓,气道上皮细胞损伤、脱落、基底膜增厚且形态不规则、平滑肌肥大增生;布地奈德组和地塞米松组大鼠气道腔内无明显分泌物,其它症状亦较哮喘组明显减轻.哮喘组细胞总数及EOS、PMN、Lym计数比例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Mφ计数比例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布地奈德组和地塞米松组细胞总数及EOS、Lym计数比例均显著低于哮喘组(P〈0.01),Mφ计数比例显著高于哮喘组(P〈0.01).哮喘组大鼠肺组织HIF-1α及TGF-β1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地塞米松组和布地奈德组HIF-1α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布地奈德组和地塞米松组大鼠肺组织HIF-1α及TGF-β1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哮喘组(P〈0.01).哮喘大鼠肺组织中HIF-1α与TGF-β1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哮喘急性发作期HIF-1α及TGF-β1的表达显著增加,两者间呈现显著正相关;糖皮质激素干预可以降低HIF-1α及TGF-β1的表达,减轻哮喘气道炎症.
- 郑昌华李彬斐李昌崇童夏生张维溪张建民
- 关键词:哮喘低氧诱导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
- 小儿博卡病毒感染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 目的研究博卡病毒检测方法与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小儿人博卡病毒感染的诊治技术。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患者鼻咽部抽取物、咽拭和血清标本
- 林峰曾爱平杨宁敏林海燕郑昌华李桦陈弘李旭阳郁明素金大智王升启
- 关键词:博卡病毒临床与实验研究
- 文献传递
- 博卡病毒VP2基因在昆虫细胞sf9中表达及临床标本筛查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表达人博卡病毒(HBoV)vP2蛋白,用于临床标本HBoV的筛查。方法将VP2基因重组于杆状病毒基因组,重组的杆状病毒感染昆虫细胞sf9,用HA抗体进行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融合vP1蛋白表达。通过电镜观察重组蛋白颗粒。以vR2蛋白作为抗原对176例临床样本进行免疫印迹筛查。结果在昆虫细胞中vB蛋白的表达量约占细胞总蛋白的60%以上,VP2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60×10^3。电镜观察博卡病毒vP,蛋白形成病毒样颗粒(VLP),其大小在20nm左右;采用免疫印迹技术从临床标本中筛查出4例患者HBoV阳性,阳性率达到2.28%(4/176)。结论本研究成功的在昆虫细胞中表达了博卡病毒VR蛋白;表达vP2蛋白具有一定抗原性,为开展人博卡病血清学研究方法建立提供基础。
- 滕灵方林峰郑美云郑昌华吴锋曾爱平黄恩佩莫一涵郑敏巧李旭阳侯建毅
- 关键词:基因表达调控免疫印迹法
- 利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分离和培养人博卡病毒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研究人博卡病毒(HBoV)在呼吸道感染中致病性及机理。方法利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进行HBoV分离及培养,通过电镜对培养细胞中HBoV的形态及感染细胞进行研究,并采用逆转录PCR(RT-PCR)方法,检测HBoV在细胞中转录产物mRNA,同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及分析。结果将含有HBoV阳性痰液标本无菌接种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出现2例致使细胞发生明显的病变(CPE)。电镜观察在细胞质中散在六角形或圆形的病毒粒子,大小18-26nm之间,大部分是20nm。RT-PCR扩增产物经电泳检测与预期结果相符是295bp,扩增产物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HBoV序列比较,核苷酸同缘性99%,氨基酸同缘性100%。结论HBoV感染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后能够在该细胞内增殖,并产生特征性生物学改变。本研究为今后HBoV致病性及免疫应答谱研究奠定基础。
- 林峰滕灵方郑美云郑昌华吴锋李桦郑敏巧曾爱平黄恩佩莫一涵侯建毅
- 关键词:支气管上皮细胞细胞
- 基因芯片检测拉米夫定治疗乙肝病毒感染耐药分析
- 2010年
- 目的 分析拉米夫定治疗乙肝病毒感染耐药性,旨在为指导慢性乙肝患者临床药物治疗提供新方法.方法 应用基因芯片检测255份51名拉米夫定抗乙肝病毒治疗自愿者不同阶段服药的临床标本及145份HBV DNA阴性血清耐药突变,并对突变进行分析.结果 经一年药物治疗10名患者产生耐药突变,耐药率19.6%(10/51),产生突变阳性标本病毒载量>105拷贝/ml.药物治疗后产生突变>6个月.10例突变病毒株中,552密码子处突变9例,528密码子处突变3例,密码子555中未发现突变.5例血清存在混合感染,其中4例为野生型病毒与突变型的混合,野生型病毒所占比例皆在40%以下.1例血清出现在(4,4)位点的密码子ATT与(3,3)位点密码子TTG两种突变,两种突变类型病毒并行产生同步增长.(3,3)突变类型首次报道.结论 拉米夫定抗乙肝病毒治疗6个月以上易产生耐药,产生耐药病毒载量>105拷贝/ml.主要发生在YMDD区,且存在两种突变类型病毒的混合感染,以上结果对慢性乙肝患者用药具有指导作用.
- 郑昌华李彬斐林峰郑敏巧方合志陈弘蔡丽敏侯建毅
- 关键词:拉米夫定基因突变
- 人博卡病毒感染支气管上皮细胞生物学特征的研究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研究人博卡病毒(HBoV)在呼吸道感染中的致病性及机制。方法采用人博卡病毒阳性标本感染健康人支气管上皮细胞,观察HBoV感染支气管上皮细胞后的生物学特征,并进行病毒空蚀斑、红细胞吸附抑制及免疫荧光测定。结果75%感染细胞变圆并堆积成葡萄状,伴随有坏死、破碎、脱落。病毒蚀斑测定出典型“猫头鹰眼”现象。红细胞吸附实验观察到90%以上红细胞附着感染支气管上皮细胞。荧光检测出在细胞核内具有典型荧光块。结论支气管上皮细胞可用于分离HBoV,HBoV感染支气管上皮细胞后能够在该细胞内增殖,并导致特征性生物学改变。本研究为今后人博卡病毒致病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 林峰侯建毅郑敏巧吴锋曾爱平李桦郑昌华陈弘李旭阳饶高峰莫一涵黄恩佩
- 关键词:上皮细胞支气管
- 小儿巨细胞病毒病30例临床特点及诊疗分析
- 巨细胞病毒病是由巨细胞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本病发病率并不低,在已知的病毒病因中, CMV最易引起胎儿、新生儿和婴幼儿的急性、慢性感染及迟发性后遗症。故本病的死亡率和残废率高。为提高对本诊疗水平,特将本院收治的30例小儿巨细...
- 郑昌华林峰丁佳锋
-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病先天性感染更昔洛韦CMV
- 文献传递
- 浙江沿海地区性早熟的调查与研究被引量:43
- 2004年
- 目的 掌握我国沿海地区小儿性早熟的发病情况。方法 对温岭市全市范围内性早熟患儿进行临床筛查、调查性早熟儿的流行病学并进行相关分析 ,分初步筛查、临床检测及相关分析 3个阶段。检测性早熟儿卵泡刺激素 (FSH)、黄体生成素 (LH)、雌二醇 (E2 )等激素。并作黄体激素释放激素 (LHRH)试验 ,对早熟儿进行韦氏量表评分分析。对女性早熟儿行B超子宫及卵巢检查 ,并与正常同龄儿对照。探讨当地性早熟儿的流行病学 ,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本地区 2 2 2 81人次筛查 ,查出阳性病例 84例。其中男 9例 [特发性性早熟 (IPP) 7例、部分性性早熟 (PPP) 2例 ],女 75例 (IPP 30例、假性性早熟 8例、PPP 37例 ) ;2 .女性IPP儿子宫、卵巢B超及FSH、LH、E2 等指标显著高于正常同龄儿 (P均 <0 .0 5 ) ,而其余患儿均基本正常。 3.早熟儿智商略低于正常儿 ,但差异不明显。 4 .生活在城镇、经济发达、污染地区、母亲初潮早、社会因素、营养状况、服用滋补药、遗传等诸多因素与性早熟有关。结论 沿海地区性早熟儿的发病率为 0 .38% ,女性性早熟发病率较高 (0 .6 7% )。B超测子宫、卵巢及FSH、LH、E2 等激素检测是女童IPP筛查简易、可靠的方法。性早熟病因复杂 ,对多影响因素进行干预 。
- 林峰郑昌华李桦潘玲玲饶高峰曾爱平颜道茹
- 关键词:性早熟子宫卵巢性激素B超流行病学
-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WU多瘤病毒
- 2012年
- 目的建立并应用检测儿童下呼吸道感染WU多瘤病毒(WU polyomavirus)的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tquantitativePCR,FQ—PCR)方法。方法选择WU多瘤病毒的VP2基因作为检测的目标基因,设计FQ—PCR引物和检测探针,以重组质粒为标准品建立标准曲线,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进行评价;应用该方法对温州医学院附属温岭医院收集的临床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痰液、咽拭子846份及血清标本846份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本研究建立FQ—PCR检测方法,质粒标准曲线的方差系数为0.998,灵敏度可达到50拷贝;应用该方法检测700份痰液标本,检测到7例阳性标本,146份咽试子标本中未检测到阳性标本,总阳性率为1.00%(7/700),846份血清标本未检测到阳性标本。结论本研究建立的rQ—PCR方法可以特异、快速、灵敏地对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WU多瘤病毒进行定量检测;痰液标本较咽拭子或血清标本更适用于WU多瘤病毒感染的核酸检测。
- 林红霞郑昌华郑志辉欧阳后先郑敏巧吴锋林峰侯建毅吕建新
-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荧光抗体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