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例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全脑血管造影的分析
- 2014年
- 目的对青年缺血性卒中50例全脑血管造影进行分析。方法符合标准的50例已行全脑血管造影的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入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神经功能NIHSS评分及mRS评分。结果入组患者女性20例,占40.0%,平均年龄(39.80±4.14)岁,TOAST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占24%,小动脉卒中占26%,心源性脑栓塞占16%,原因不明占16%,其他原因占18%。患者头颅DSA结果与头颅非DSA影像结果进行比较,DSA组在颅内外动脉狭窄、动脉瘤、肌纤维发育不良检出率呈现优势,但未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动脉夹层方面非DSA影像有优势,但两组未有统计学差异(P>0.05)。侧支循环评估方面,一级代偿DSA与非DSA未有差异(P>0.05),二级侧支代偿及三级侧支代偿,两组有统计学差异(14%vs 2%,P=0.027;10%vs 0%,P=0.022)。结论青年缺血性卒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可能仍是主要病因,全脑血管造影术对脑侧支循环评估更有优势。
- 黄楚明黄林欢周厚仕连晓东林麒
- 关键词:青年卒中全脑血管造影病因与发病机制
- 青年脑梗死的常见危险因素及对发病年龄的单独及叠加作用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观察青年脑梗死的常见危险因素及对发病年龄的单独及叠加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初诊青年脑梗死患者396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和危险因素相关病理资料,并依据中位年龄分为高龄组(36-45岁)和低龄组(16-35岁)各198例。分析不同年龄阶段青年脑梗死危险因素发生率差异,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确定危险因素对发病年龄的影响。结果高龄组高血压、糖尿病低于低龄组(P〈0.01),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显著高于低龄组(P〈0.01)。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合并上述1种或3种危险因素不会导致发病年龄提前(P〉0.05),但高血压、糖尿病两因素合并会导致发病年龄提前(χ2=4.72,P〈0.05)。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在年龄较低的青年脑梗死患者中发病率较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年龄较高的青年脑梗死患者中发病率较高,高血压、糖尿病两因素合并患者发病时间较早。
- 周厚仕黄楚明连晓东黄林欢林麒
- 关键词:青年脑梗死年龄
- 青年缺血性卒中50例全脑血管造影分析
- <正>目的对青年缺血性卒中50例全脑血管造影进行分析。方法符合标准的50例已行全脑血管造影的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入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神经功能NIHSS评分及mRS评分。结果入组患者女性20例,占40.0%,平均年龄...
- 黄林欢黄楚明周厚仕连晓东林麒
-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全脑血管造影侧支代偿
- 文献传递
-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非苯二氮?类药物降阶梯疗法对轻中度失眠症的治疗效果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联合非苯二氮䓬类药物(non-benzodiazepines,non-BZDs)降阶梯疗法对轻中度失眠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汕头市中心医院2021年8月至2022年2月睡眠亚专科门诊接诊的轻中度失眠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non-BZDs降阶梯疗法,研究组采用CBT联合non-BZDs降阶梯疗法,疗程22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scale,PSQI)评分及客观睡眠质量,比较两组患者在22周的non-BZDs服用情况。结果对照组共36例,研究组共39例纳入最终分析。研究组患者治疗22周PSQI量表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紊乱、催眠药物、日间功能维度得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22周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夜间觉醒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2周时,研究组患者non-BZDs足量服用比例低于对照组(23.08%vs.58.33%),停药比例高于对照组(28.21%vs.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仅应用non-BZDs疗法相比,轻中度失眠症患者应用CBT联合non-BZDs降阶梯疗法,失眠改善效果更好,non-BZDs戒断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连晓东连晓东
- 关键词:认知行为疗法
- 一种反射测试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镀膜片检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反射测试装置,包括工作箱,工作箱顶部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板,固定板的顶部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安装盘,安装盘内腔的中间部位活动安装有驱动转盘,驱动转盘的顶部且延伸至安装盘的外侧固...
- 连晓东 吴楚钟
- 依达拉奉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不良反应观察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1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联合应用依达拉奉和阿司匹林,分别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欧洲脑卒中量表(E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ESS评分和ADL评分均提高(P〈0.05),且随着治疗的进展治疗组的ESS评分和ADL评分提高的程度更为明显(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89%和6.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依达拉奉和阿司匹林可以减缓神经功能的损伤,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有效的脑组织保护药物。
- 连晓东田贤先周建华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依达拉奉阿司匹林自由基清除剂
- 高血压性脑梗死急性期夜间脉压与短期预后的关系被引量:4
- 2013年
- 高血压性脑梗死是高血压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是高血压病的主要死因之一。既往研究表明,较之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更能预测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和死亡。随着近年来的研究深入.有学者报道夜间脉压与血管损害的相关性要强于脉压。本研究探讨高血压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夜间脉压水平与短期预后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 周厚仕黄楚明朱勇冬连晓东周建华
- 关键词:脑梗死急性期脉压水平短期预后心脑血管事件严重并发症
-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脑出血量及神经功能损伤的相关性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分析脑出血患者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脑出血量及神经功能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脑出血住院患者102例为实验组,健康体检者64例为对照组,实验组又分轻度损伤29例,中度损伤42例,重度损伤31例,以及小量出血(〈10ml)15例,中量出血52例(10~30ml),大量出血35例(〉30ml),患者第1、5、10和15天检测血清hs-CRP和IL-6水平。结果大量出血、中量出血、小量出血患者的hs-CRP和IL-6水平均在前5d逐渐升高,且第5天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降低(P〈0.05);重度损伤患者的血清hs-CRP与IL-6水平明显高于中度、轻度损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9.46±1.26)mg/L vs(4.24±0.94)mg/L,P=0.02]。结论脑出血患者的血清hs-CRP、IL-6水平与患者的脑出血量及神经损伤程度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以作为临床检测中的重要依据。
- 连晓东林麒
- 关键词:C反应蛋白质脑出血颅神经损伤
- 青年脑梗死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分析青年脑梗死发病的危险性因素,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指导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将汕头市中心医院于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部收治的首次发病的1389例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青年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我院健康体检中心健康体检的年龄在18~49岁青年1200例非脑梗死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模型探讨青年脑梗死发病的危险性因素。结果多因素分析表明男性(OR=3.604,95%CI:0.916~15.721)、高血压(OR=12.305,95%CI:2.219~49.709)、糖尿病(OR=3.155,95%CI:0.829~13.081)、TG增高(OR=2.583,95%CI:0.482~9.620)、TC增高(OR=2.795,95%CI:0.718~11.360)、Ldl增高(OR=5.094,95%CI:0.921~26.720)、Hdl降低(OR=5.646,95%CI:1.028~31.860)、吸烟史(OR=4.513,95%CI:0.814~23.509)、饮酒史(OR=3.267,95%CI:0.861~15.708)及房颤(OR=7.330,95%CI:1.421~37.530)为青年脑梗死患者发病的危险性因素。结论青年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较多,应加强对可控因素的干预,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
- 连晓东林麒
- 关键词:青年脑梗死LOGISTIC分析
- 急性脑干梗死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脑电图检查及其与吞咽功能障碍的关系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干梗死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脑电图(EEG)检查及其与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以急性脑干梗死患者46例为研究组,30例同期健康查体志愿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行BAEP和EEG检查。比较两组BAEP异常率、EEG异常率。统计研究组VFSS吞咽困难程度及发病90 d改良Rankin评分(MRS),比较研究组不同BAEP和EEG患者的VFSS吞咽困难程度及MRS得分,并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急性脑干梗死的BAEP和EEG与VFSS吞咽困难程度及MRS得分的关系。结果研究组BAEP异常率和EEG异常率分别为71.74%和67.39%,均高于对照组的10.00%和6.67%(P<0.05)。研究组VFSS吞咽困难程度为中重度、轻度和正常的患者比例分别为69.57%、30.43%和0,发病90d MRS得分为0~3分(预后良好)和4~6分(预后不良)患者比例分别为60.87%和39.13%。与研究组BAEP正常患者比较,其BAEP异常患者的VFSS吞咽困难程度中重度患者比例和预后不良患者比例均升高(P<0.05)。研究组EEG异常患者的VFSS吞咽困难程度中重度患者比例和预后不良患者比例均高于其EEG正常患者(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急性脑干梗死的BAEP和EEG与VFSS吞咽困难程度及MRS得分均密切相关。结论急性脑干梗死的BAEP异常率、EEG异常率高且与吞咽功能障碍及预后均相关,可能作为其吞咽功能障碍和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 连晓东周厚士张雄如王扬扬林麒
- 关键词:急性脑干梗死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脑电图吞咽功能障碍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