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桂芝
- 作品数:54 被引量:84H指数:5
-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更多>>
- 小议营分证身热夜甚机理被引量:1
- 2011年
- 身热夜甚是辨别温病营分证的一个重要症状,属辨证要点之一,然对于为何营分证阶段会出现这样一个症状,有不同说法。
- 徐迎涛朱爱欣宫淑华赵桂芝
- 关键词:营分证中医病机
- 论五味与五脏关系及现实指导意义被引量:3
- 2015年
- 五味中的酸、甘、咸三味分别有补益相应肝、脾、肾脏的作用,而苦味和辛味却并非补益相应之脏。"酸入肝",可以理解为某些酸味的食物或药物有补肝的作用,且主要是补益肝之阴血。"甘入脾",是指某些甘味的食物或药物有补脾的作用,而且主要是补益脾之阳气。"咸入肾",并不是说多吃盐就能补肾,其实过食盐反而会加重肾脏负担,导致血压升高等病变。"苦入心",并不是指苦味能养心,观能养心之气、血、阴、阳的药物多是甘味,而非苦味。"辛入肺",也并不是指辛味有养肺的作用,观常用中药中能补益肺之气、阴的药物多是甘味而非辛味。春季宜增酸,不宜增甘;夏季宜增苦,不宜增辛;长夏宜增苦增甘;秋季宜增酸增甘;冬季宜增咸,不宜增苦。
- 赵桂芝杜培兰王雷
- 关键词:五脏《黄帝内经》
- 中医药文化对其它传统文化形式的反向影响
- 2017年
- 中医药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同时,中医药文化却也对语言、民俗、饮食等中国传统文化形式有着不同程度的反向影响。
- 徐迎涛赵桂芝梁铮
-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
- 良药佳蔬话紫苏
- 2020年
- 紫苏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木植物,有特异芳香,所以又称香苏。紫苏可用于庭院、花坛、园林、阳台的装饰和观赏。药用其嫩枝叶(紫苏叶)、茎(紫苏梗)、果实(紫苏子)等,一草上下都是药。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紫苏叶富含挥发油.氨基酸,以及铁、钙、磷、维生素A、维生素C等。
- 赵桂芝
- 关键词:紫苏梗草木植物紫苏叶紫苏子唇形科
- 中医天人相应理论的现代跨学科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天人相应理论是中医学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对现代临床治疗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其具有广泛联系性、宏观性而备受各研究领域的关注。本文将现代各学科领域对天人相应理论的研究成果进行勾勒,使广大学者对此理论的现代跨学科研究概况有进一步了解。
- 王雷赵桂芝鞠翡翡
- 关键词:天人相应理论中医基础理论跨学科研究生物学
- 内生五邪属性探析被引量:4
- 2017年
- 内生五邪是《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病机学说中讲到的一个重要内容,包括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5个方面。对于内生五邪的属性,早期的教材多认为是病因概念,而现在的本专科教材一般都将其划为病机概念。对此,笔者从病理产物性病因病机和证候关系以及各家学说3方面进行了细致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认为称内生五邪是病机概念是不确切的,它们更应该是病因概念,属于病理产物性病因范畴。
- 赵桂芝祝建材王雷王昭
- 关键词:病因病机
- 中医学“气一元论”的跨学科解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解析中医"气一元论"的科学内涵。方法:从现代物理学、生物学、基因学等角度,运用这些学科的现代研究成果,解析了中医"气一元论"的基本内容,揭示了中医学独特的整体思维的科学性。结果:中医学"气一元论"有着坚实科学内涵。结论:现代自然科学间的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是诠释中医内涵的必由之路。
- 王雷赵桂芝杨涛鞠翡翡
- 关键词:气一元论黄帝内经庄子整体思维中医学基因学
- 淡味渗泄为阳浅析被引量:4
- 2007年
-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本科或大、中专各版《中医基础学》教材中的阴阳学说一节,在阐述阴阳学说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之利用阴阳学说分析和归纳药物的性能时,也承《内经》此篇之说,将酸、苦、咸味药归为阴类药,辛、甘、淡味药归为阳类药。笔者对于淡味药有渗泄作用,却为何归为阳类药一直百思不得其解。讲课时也就不能很好地给学生解释,只是照本宣科地依附教材之说。课下求教于教学中的前辈,也没有得到信服的答复。直到最近重新研读《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时,才恍然大悟。
- 赵桂芝吕华瑛
- 关键词:阴阳中医基础
- 浅谈《内经》中“虚邪贼风”含义被引量:1
- 2012年
- 文章就《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虚邪贼风"一词各家解释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自己观点,即"虚邪贼风",指自然界中的六淫、戾气等外感病邪,"虚邪"和"贼风"所指相同,属同义复用。"虚",指邪气肉眼不见,虚无缥缈;"贼",指邪气在不觉中侵入人体,恰如盗贼在我们不察时盗走财物。
- 丁玉波赵桂芝
- 关键词:《内经》虚邪
- 补肾健脾消癥汤加减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 2022年
- 目的探究补肾健脾消癥汤加减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2月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参照组实行传统常规治疗,观察组实行补肾健脾消癥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低于参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健脾消癥汤在子宫肌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还可以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效果明显。
- 于兴娟祝建材赵桂芝
- 关键词:子宫肌瘤血液流变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