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哲
- 作品数:17 被引量:90H指数:6
-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急性脑出血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急性脑出血(ICH)的体积、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患者年龄、性别等方面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5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后血清IL-6、NSE水平进行动态检测,并与4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脑出血患者在发病早期48h内血清IL-6、NSE浓度即明显升高,3~5d达到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后逐渐下降,IL-6至发病后6~9d接近对照组水平(P>0.05),而NSE在病程6~9d,甚至10~14d时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发病1周内)血清IL-6、NSE平均含量与出血量大小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血清IL-6、NSE水平可以作为急性脑出血的早期诊断、判断病情转归和预后的综合指标,为ICH的抗炎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 赵明哲庄向阳王杏儒王菁唐蕊李育臣
- 关键词:脑出血白细胞介素6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预后
- 高血压病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C反应蛋白测定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方法用速率散射免疫浊度法测定68例患者脑梗死后血液CRP的含量,并与正常组相对比。结果68例高血压并急性脑梗死患者CRP明显升高。结论CRP升高与高血压病伴急性脑梗死有关,CRP的测定可作为判断脑梗死病情轻重、估计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
- 赵满荣史万英宋巧杨香敏周炎赵明哲
- 关键词:CRP脑梗死
- 小脑幕硬膜下血肿31例CT及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庄向阳赵明哲王尚臣王菁唐蕊秦世杰
- 关键词:小脑幕血肿硬膜下颅内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急性脑出血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6
- 2007年
-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急性脑出血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4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NSE水平进行动态检测,分析其与脑出血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脑出血部位的关系,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脑出血组患者在发病48h内血清NSE水平即明显升高,3-5d达到峰值,6-9d和10-14d时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0.001);脑出血患者血清NSE水平与出血量及NDS呈正相关(r=0.421,P〈0.01;r=0.415,P〈0.01);与脑出血部位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NSE水平明显升高,并且与脑出血量和病情有关。
- 赵明哲史万英朱荣彦闫鹤立李育臣
- 关键词:急性脑出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6
- 2007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40例ACI患者(观察组)血清NSE水平,并分析其与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分型]及梗死部位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NS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0例健康人),P<0.01;NSE水平与梗死灶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NSE是反映脑内神经元损伤或坏死的客观指标;可作为ACI早期诊断、判断病情转归和预后的综合指标。
- 丁秋蕾赵明哲吴海燕郝小军安翠平周琰
- 关键词:脑梗死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预后
- 血清白细胞介素6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脑出血的关系研究
- 赵明哲丁秋蕾庄向阳刘瑛闫鹤立王菁唐蕊高彩霞
- 本课题主要针对脑出血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的检测,观察其变化规律,探讨二者在脑出血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从而判断脑出血的预后,并指导临床治疗,对脑出血患者继发脑缺血损伤的机制、预防和治疗,具...
- 关键词:
- 关键词:脑出血白细胞介素6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 颈动脉狭窄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 2007年
- 史万英赵明哲张安民
- 关键词:颈动脉智力测验
- 血清白细胞介素6与急性幕上自发性脑出血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规律,探讨其与脑出血体积、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患者年龄、性别等方面的相关性。方法该实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对40倒急性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发病后血清IL-6水平进行动态检测,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应用头颅CT测定出血体积、判断出血部位;应用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candinavia stroke scale,SSS)于发病1周内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急性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在发病早期48小时内血清IL-6浓度即明显升高,3~5天达到峰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8小时(18.55±5.10)ng/L、3~5天(23.70±4.91)ng/LVS(8.71±3.89)ng/L,均P〈0.01];随后逐渐下降,至发病后6~9天接近对照组水平[(10.83±4.53)ng/LVS(8.71±3.89)ng/L,P〉0,053;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发病1周内)IL-6平均血清含量与出血量大小呈显著正相关(rs=0.931,P〈0.01);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也呈显著正相关(rs=0.374,P〈0.01);有严重神经功能缺失的患者IL-6升高更明显,IL-6〉25ng/L、SSS评分〉40分均提示患者预后不良。结论IL-6是炎症反应的标记物,在脑出血中起重要作用;其与出血量大小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可以作为急性脑出血的早期诊断、判断病情转归和预后的综合指标,同时为脑出血的抗炎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 赵明哲丁秋蕾刘瑛侯军良李育臣李彬
- 关键词:脑出血白细胞介素6预后
-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07年
- 王杏儒赵明哲王菁
- 关键词:脑梗死急性溶栓疗法尿激酶
- 小量脑出血31例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07年
- 史万英赵明哲张安民
- 关键词:脑出血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