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雷

作品数:10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2篇建筑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地铁
  • 3篇地下水控制
  • 3篇大连地铁
  • 2篇地区降水
  • 2篇地质
  • 2篇地质建模
  • 2篇三维地质
  • 2篇三维地质建模
  • 2篇降水
  • 2篇降水设计
  • 2篇板岩
  • 2篇北京地铁
  • 1篇地面建筑
  • 1篇地面建筑物
  • 1篇地铁工程
  • 1篇地铁建设
  • 1篇地铁结构
  • 1篇地震
  • 1篇地震动
  • 1篇地质体

机构

  • 5篇北京市地质工...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中国铁路设计...

作者

  • 7篇贾雷
  • 6篇田小甫
  • 5篇郑小燕
  • 2篇张硕
  • 2篇王小冬
  • 2篇贾瑞燕
  • 2篇孙爱华
  • 1篇孙进忠
  • 1篇刘立鹏
  • 1篇郑晓燕
  • 1篇崔竹刚

传媒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地质与勘探
  • 1篇城市地质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大连地铁二号线岩溶地质条件下隧道降水工程设计与施工研究
本论文初步研究了灰岩岩溶发育区(局部为溶洞区)的地下水控制问题,其以较有代表性的大连地铁二号线南关岭站~南关岭镇站区间为例。对于暗挖隧道施工中遇到的风化裂隙水、构造裂隙水和岩溶裂隙水等地下水,国内还没有形成完善的设计施工...
贾雷
关键词:地下水控制水均衡法潜孔锤
文献传递
板岩地区降水设计初探--以大连地铁星医区间为例
地区地下水类型多以基岩裂隙水为主,其具有赋存区域不规律、补给条件复杂,径流、渗透参数各向异性等特点.在该区域进行基坑、隧道或其他类地下工程施工时,对于地下水的控制较第四系孔隙水发育地区更为复杂.目前,对于该类型区域地下水...
田小甫贾雷王小冬郑小燕贾瑞燕
关键词:裂隙水地下水控制降水设计
结构面对岩质边坡地震动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利用UDEC软件,开展了结构面对岩质边坡地震动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研究内容涉及结构面产状和位置变化对岩体边坡地震动放大系数空间展布的影响。根据岩体边坡中结构面发育的一般规律,本文模型工况主要考虑与坡面相交的贯穿性结构面,模拟的主要物理对象是层面、贯穿性长大软弱结构面等。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结构面越靠近坡顶,边坡上部的地震动响应越强烈;顺倾结构面会使坡肩部形成更强烈的地震动响应;边坡越陡,坡顶和坡肩部的地震动响应越强烈。上述规律对于岩质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具有指导意义。
田小甫孙进忠刘立鹏郑小燕贾雷
关键词:岩质边坡结构面数值模拟
板岩地区降水设计初探——以大连地铁星医区间为例被引量:2
2016年
板岩地区地下水类型多以基岩裂隙水为主,其具有赋存区域不规律,补给条件复杂,径流、渗透参数各向异性等特点。在该区域进行基坑、隧道或其他类地下工程施工时,对于地下水的控制较第四系孔隙水地区更为复杂。目前,对于该类型区域地下水控制技术的研究开展不多,还没有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设计方法,且在该区域提高降水井成井效率的施工工艺也在摸索之中。为此,本文以大连地铁星医区间为例,提出以高密度电法、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现场抽水实验相结合的降水设计思路,最后采用潜孔锤技术作为该区域降水井的主要成井工艺,大大提高了成井效率。以上的尝试在大连地铁的降水工程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为板岩地区地下水控制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田小甫贾雷王小冬郑小燕贾瑞燕
关键词:降水设计三维地质建模地下水控制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北京地铁建设工程中的应用研究——以车公庄西站为例被引量:6
2012年
随着北京地铁建设的飞速发展,对于地质情况、地面建筑及地铁结构的资料的合理利用和整合成为地铁建设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三维地质建模技术以其强大的实时建模功能及展示功能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手段。利用北京大学信息地质研究实验室开发的小场景建模系统(Creatar Project Explorer)对在建的北京地铁六号线车公庄西站工程进行了地质体、地铁结构及地面建筑物的建模,并进行了三种模型的联合展示,展示的结果表明,小场景三维地质建模技术能准确直观地反映地面建筑、地铁结构及地层的空间关系,方便建设人员对地铁信息、结构信息实现高效的管理。这些研究成果也为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地铁建设过程中的应用提供了借鉴。
田小甫张硕贾雷郑小燕孙爱华
关键词:地铁建设
瑞雷面波在地下空洞探测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2年
在公路建设、民用建筑改造过程中,地下空洞是工程安全的潜在威胁。弄清地下空洞、洞穴的分布情况是工程进行设计施工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而选择合适的探测方法则对勘察结果的准确程度有着重要的影响。瑞雷波检测的物理基础是瑞雷波传播速度VR与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的密切相关性和VR与频率f的相关性,即瑞雷波的频散特性。与常规物探方法相比较,瑞雷波勘探具有分辨率高、应用范围广、受场地影响小、检测设备简单、检测速度快等优点,能够胜任大面积地下空洞的检测。从理论和方法上介绍了利用瑞雷波检测地下空洞的可行性,并应用这种方法对北京某库房建设工程场地进行了地下空洞检测。检测结果表明瑞雷面波方法探测结果准确可靠,操作简便易行,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崔竹刚贾雷郑晓燕田小甫
关键词:瑞雷面波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北京地铁建设工程中的应用研究--以车公庄西站为例
随着北京地铁建设的飞速发展,对于地质情况、地面建筑及地铁结构的资料的合理利用和整合成为地铁建设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三维地质建模技术以其强大的实时建模功能及展示功能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手段.本文利用北京大学信息地质研究实...
田小甫张硕贾雷郑小燕孙爱华
关键词:地铁工程地质体地铁结构地面建筑物三维地质建模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