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蓓

作品数:18 被引量:65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细胞
  • 6篇乙型
  • 6篇乙型肝炎
  • 6篇肝炎
  • 5篇干细胞
  • 4篇衰竭
  • 4篇干细胞移植
  • 4篇肝硬化
  • 3篇乙型肝炎病毒
  • 3篇脐带
  • 3篇脐带间充质干...
  • 3篇脐血干细胞
  • 3篇慢性
  • 2篇树突
  • 2篇树突细胞
  • 2篇脐血
  • 2篇脐血干细胞移...
  • 2篇外周
  • 2篇外周静脉
  • 2篇细胞移植

机构

  • 14篇河北医科大学...
  • 4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14篇贾蓓
  • 10篇张岁
  • 9篇王海舫
  • 8篇马文波
  • 7篇柳立平
  • 5篇佟立新
  • 4篇刘建宁
  • 3篇解从君
  • 3篇郭力红
  • 2篇刘静
  • 2篇周靖
  • 2篇刘树贤
  • 2篇杨大伟
  • 2篇李保欣
  • 1篇南月敏
  • 1篇于志伟
  • 1篇段卫
  • 1篇王伟
  • 1篇王锡育
  • 1篇闫宝勇

传媒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肿瘤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天津医药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0
  • 1篇2008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可移动的医用隔离衣消毒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移动的医用隔离衣消毒柜,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柜体,柜体内设置电动平移密封门,电动平移密封门将柜体内部分隔为互相独立的消毒腔室和存放腔室,柜体铰接有密封消毒腔室和存放腔室的柜门,消毒...
郭栩雯马晓倩贾蓓
经肝动脉途径兔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被引量:1
2016年
背景:如何使移植的骨髓干细胞更多的在肝内停留、分化是一个重要问题,也是经肝动脉途径移植骨髓干细胞治疗肝硬化的关键。目的:探讨经肝动脉途径移植自体骨髓干细胞对肝硬化的治疗效果。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干细胞移植组,模型对照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其余2组均建立肝硬化模型,干细胞移植组经肝动脉途径给予自体骨髓干细胞。在骨髓干细胞移植后的第1,2,4,8,10周分别检测肝功能指标,在第10周进行肝脏病理学检查。结果与结论:(1)骨髓干细胞移植第10周,干细胞移植组血清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水平有所降低,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明显减短,白蛋白水平升高,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干细胞移植组肝细胞形态完整,没有明显的水肿,假小叶结构仍然存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肝组织的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3)结果表明,经肝动脉途径移植自体骨髓干细胞可在短时间内提高体内白蛋白含量,改善机体肝功能,对肝硬化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王海舫刘洪霞邵菲贾蓓张岁周靖
关键词:肝硬化骨髓祖代细胞干细胞移植肝动脉细胞移植自体骨髓干细胞
两种恩替卡韦制剂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疗效对比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对比研究两种恩替卡韦制剂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 2011年7月~2016年4月我院诊治的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105例,其中54例接受恩替卡韦分散片(润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51例服用恩替卡韦片(博路定)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血清HBV DNA、肝功能变化的差异,以及12周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HBV DNA载量均显著下降,其中,观察组第12周HBV DNA载量<500 copies/ml的比例为72.22%(39/54),对照组为72.55%(37/5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3,P=0.86);与治疗前比,观察组患者治疗12周后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下降至(66.59±10.78)μmol/L、(68.32±11.57)U/L和(46.77±18.82)U/L,血清白蛋白上升至(37.18±4.29)g/L,PT缩短至(15.34±1.28)s,对照组上述指标变为(65.32±9.18)μmol/L、(67.07±9.62)U/L、(44.17±14.18)U/L、(37.51±4.30)g/L和(15.68±1.27)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12周末,两组患者病死率分别为31.48%(17/54)和31.37%(16/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4,P=0.84)。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恩替卡韦分散片与恩替卡韦在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李保欣张岁段卫杨大伟郭力红王海舫贾蓓佟立新
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乙型肝炎恩替卡韦疗效
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观察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肝衰竭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慢性肝衰竭患者44例,其中对照组22例,给予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22例,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脐血干细胞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2、4、12、24周生化指标、MELD评分、临床症状、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较对照组升高,MELD评分较对照组降低,生存率较对照组升高,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乏力、食欲、腹胀及腹水情况均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无肝细胞癌发生。结论: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肝衰竭患者安全有效,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
张岁郭力红杨大伟柳立平贾蓓马文波王海舫
关键词:慢性肝衰竭脐血干细胞移植乙型肝炎病毒
DC-CIK生物免疫治疗联合放疗及中药在肝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生物免疫治疗联合放疗及中药在肝癌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2月至2015年5月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肝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以接受放疗治疗者为对照组,接受DC-CIK联合放疗及中药治疗者为观察组。在患者接受8周治疗后对两组治疗前后的免疫指标变化情况及肿瘤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入组接受治疗前两组间CD_3^+、CD_3^+CD_4^+、CD_3^+CD_8^+、NK及AFP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接受治疗8周后,观察组CD_3^+、CD_3^+CD_4^+、CD_3^+CD_8^+及NK明显高于对照组,AFP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在接受治疗8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接受治疗8周后,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DC-CIK生物免疫治疗联合放疗及中药治疗肝癌,可有效地改善肝癌患者的免疫细胞,并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贾蓓刘建宁柳立平马文波张岁解丛君王海舫
关键词:放疗治疗肝癌免疫细胞
DCs-CIK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免疫治疗联合经导管动脉化学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以2013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5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影像学上有可见病灶,但无远处转移,所有患者经TACE治疗,按照是否联合DCs-CIK免疫治疗将其分为对照组(TACE单独治疗)27例与观察组(TACE联合DCs-CIK细胞免疫治疗)25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1年生存率、生活质量及免疫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平均PFS时间为(15.61±4.34)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为(21.53±6.37)个月、1年生存率为84.0%(21/2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26±5.08)个月、(15.95±5.25)个月和62.9%(17/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及社会功能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在治疗中出现发热3例,腹痛1例,胃肠系统反应1例。结论: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开展DCs-CIK免疫治疗联合TACE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生存,而且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贾蓓刘建宁解从君柳立平马文波张岁
关键词:化学栓塞免疫疗法树突细胞杀伤细胞
经外周静脉移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评价经外周静脉移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对照组给予内科综合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2、4、12、24周生化指标变化情况、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乏力、腹胀、食欲、腹腔积液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随治疗时间延长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均呈下降趋势,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蛋白、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活动度均呈升高趋势,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经外周静脉移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安全有效。
张岁贾蓓郭翠敏王海舫周靖
关键词:肝硬化乙型肝炎间质干细胞移植
自制枝莲清肝胶囊抑制乙型肝炎病毒活性的体外实验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枝莲清肝胶囊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活性。方法以HepG2.117细胞为模型,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枝莲清肝组(1000μg/ml)、拉米夫定组(5μg/ml),用酶联免疫试验法(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sAg、HBeAg的变化,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V DNA的变化,以MTT比色法观察药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细胞毒性实验显示,2个药物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O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2种药物对HepG2.117细胞的生长无毒性作用。枝莲清肝组24h和72 h对HBsAg的抑制率分别达30.1%和36.3%,对HBeAg的抑制率分别达6.4%和26.7%;PCR检测显示枝莲清肝胶囊能降低HBV DNA水平。除72 h时对HBsAg的抑制率低于拉米夫定组外(P<0.05),2组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枝莲清肝胶囊在1mg/ml浓度下有抑制HBV DNA和HBsAg、HBeAg的作用。
佟立新于志伟刘静贾蓓王锡育刘树贤
关键词:中药抑制率
人脐血干细胞经外周静脉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人脐血干细胞经外周静脉移植治疗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65例,分为干细胞组34例,其中Child-Pugh A级13例、B级14例、C级7例,在常规保肝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对照组31例,其中Child-Pugh A级11例、B级13例、C级7例,给予常规保肝治疗。于治疗后2、4、12及24周观察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和凝血功能变化,并观察临床症状改善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临床症状改善情况:Child-Pugh A、B级患者干细胞组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Child-Pugh C级患者2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改善情况:Child-Pugh A、B级患者干细胞组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治疗后2、4、12、24周均较治疗前升高,且干细胞组于12、24周均较对照组升高;干细胞组胆碱酯酶(CHE)治疗后4、12、24周均较治疗前升高,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细胞组Child-Pugh C级患者治疗后ALT、AST、TBIL、ALB、CHE、PTA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经外周静脉移植脐血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安全有效,Child-Pugh A、B级患者的疗效优于Child-Pugh C级患者。
张岁佟立新闫宝勇李全海贾蓓柳立平马文波张君
关键词:脐血干细胞移植肝硬化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肝功能衰竭对比观察
2017年
目的对比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肝功能衰竭(后简称肝衰竭)的疗效。方法慢性肝衰竭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进展而来)47例,分为A组25例、B组22例。A、B组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采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脐血干细胞经外周静脉输注治疗。分别于移植前及移植后2、4、12、24周检测两组血清谷丙氨酸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并进行MELD评分。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干细胞移植后不良反应、肝癌发生情况、患者生存情况。结果两组移植后2、4、12、24周血清ALT、TBIL和MELD评分均较移植前明显降低,ALB和PTA均较移植前明显升高(P均<0.05)。干细胞移植4周后,两组乏力、食欲、腹胀及腹水情况均较移植前改善,两组症状改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至移植后24周,A组生存20例,死亡5例,生存率为80.00%;B组生存18例,死亡4例,生存率81.82%。两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移植及随访过程中均未发现与干细胞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无肝癌发生。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肝衰竭均可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减轻临床症状且应用较为安全,两种方法疗效相当。
张岁郭力红贾蓓王海舫柳立平马文波佟立新李保欣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脐血干细胞干细胞移植乙型肝炎病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