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振忠

作品数:16 被引量:66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动脉
  • 4篇动脉粥样硬化
  • 4篇细胞
  • 4篇葛根素
  • 4篇反应蛋白
  • 3篇蛋白
  • 3篇心肌
  • 3篇树突
  • 3篇树突状
  • 3篇树突状细胞
  • 3篇C反应蛋白
  • 2篇蛋白激酶
  • 2篇动脉硬化
  • 2篇心肌梗死
  • 2篇血清
  • 2篇受体
  • 2篇衰竭
  • 2篇丝裂原
  • 2篇丝裂原活化蛋...
  • 2篇髂动脉

机构

  • 1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太和医院

作者

  • 12篇蒋振忠
  • 10篇孙烈
  • 9篇杨季明
  • 8篇张博晴
  • 7篇周海波
  • 7篇洪梅
  • 6篇胡文志
  • 5篇杨富
  • 3篇吴伟
  • 3篇周游
  • 1篇黄翘胜
  • 1篇黄艳秋
  • 1篇戴友平
  • 1篇唐国华

传媒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临床荟萃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航空航天医药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的释放特点及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00年
目的 了解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的释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方法对 2 4例AMI患者进行动态血清cTnT测定。结果 AMI患者cTnT峰值显著升高 ,最大峰值曲线呈早期双峰 ,后期双峰及单峰三种类型。最大cTnT浓度与最大肌酸激酶 (CK) ,肌酸激酶同功酶 (CK MB)有相关性 (r值为 0 73和 0 78,P均 <0 0 0 1)。cTnT最早升高时间约在AMI后 3小时 ,可持续 2周或更长时间。结论 检测血清cTnT对AMI的早期诊断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 ;cTnT呈早期最大峰值双峰曲线的变化与梗死后血清cTnT第 14小时与第 38小时浓度比值 (PV14/ 38)对判断冠状动脉有无再通具有一定价值。
戴友平唐国华蒋振忠钟志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肌钙蛋白T心肌病情监测
葛根素对兔动脉粥样硬化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组织抑制物-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动脉粥样硬化兔髂动脉分泌和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组织抑制物-1(TIMP-1)的影响。方法:20只家兔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饮食,6只)、病理对照组(球囊和高脂饮食,8只)和葛根素组(球囊、高脂饮食和葛根素,8只)。球囊损伤后4周处死,取一侧病变髂动脉做病理切片,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MMP-9和TIMP-1的蛋白表达;取另一侧病变髂动脉抽提总RNA应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MMP-9和TIMP-1 mRNA的表达。结果:兔动脉粥样斑块MMP-9 mRNA(mRNA/GAP-DH mRNA)表达:正常对照组、病理对照组、葛根素组的分别为0.81±0.17,1.52±0.24,1.03±0.19,病理对照组、葛根素组的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而葛根素组的较病理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上述三组的TIMP-1 mRNA的表达依次为1.44±0.14,2.63±0.16,2.67±0.12,病理对照组与葛根素组的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但病理对照组与葛根素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免疫组化检测显示葛根素抑制MMP-9蛋白质表达(P<0.05),但对TIMP-1蛋白质的表达无影响。结论:葛根素可能是通过调节兔动脉粥样斑块分泌MMP-9途径发挥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孙烈胡文志杨季明洪梅蒋振忠杨富张博晴周海波
关键词:葛根素动脉硬化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葛根素对兔动脉粥样硬化髂动脉CRP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新西兰纯种雄性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饮食)、基础对照组(球囊和高脂饮食)和葛根素治疗组(球囊、高脂饮食和葛根素)。球囊损伤后4周处死,取一侧病变髂动脉做病理切片,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表达;取另一侧病变髂动脉抽提总RNA应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测定CRP mRNA的表达。发现葛根素抑制兔动脉粥样斑块CRP 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认为葛根素可以通过调节兔动脉粥样斑块分泌CRP途径发挥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杨季明胡文志孙烈洪梅蒋振忠杨富张博晴周海波
关键词:葛根素动脉硬化C反应蛋白
葛根素对巨噬细胞表达C-反应蛋白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巨噬细胞分泌和表达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人单核细胞系THP-1来源的巨噬细胞与不同浓度的葛根素进行培养,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分别检测巨噬细胞CRP基因和蛋白质表达。结果:葛根素对人单核细胞系THP-1来源的巨噬细胞CRP及其蛋白质表达呈浓度依赖性,随着葛根素的浓度的增加,CRP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逐渐减少。结论:葛根素可以通过调节巨噬细胞表达CRP途径,发挥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孙烈胡文志杨季明洪梅蒋振忠杨富张博晴周海波
关键词:葛根素巨噬细胞C-反应蛋白动脉粥样硬化
参麦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和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7
2005年
目的评价参麦注射液对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120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和常规治疗加参麦注射液治疗组,每组60例,观察两组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内皮素、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心钠素、脑钠素、心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纽约心功能分级及神经内分泌水平治疗后比治疗前改善(均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可以改善心衰患者神经内分泌及细胞因子异常和心功能异常。
胡文志孙烈杨季明洪梅蒋振忠张博晴周海波
关键词:心力衰竭参麦注射液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
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前后血清脑利钠肽水平的变化及意义的研究
2007年
目的探讨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前后血清脑利钠肽BN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前后血清脑利钠肽水平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再通后,血清BNP水平出现下降(P<0.01)。结论血清BNP水平的变化对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后疗效的评价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张博晴孙烈杨季明蒋振忠黄艳秋
关键词:脑利钠肽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
Toll信号通路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树突状细胞功能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介导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转导在体外对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功能影响。方法将去年我院住院患者分3组:AMI组、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pectoris,SP)组及正常对照组,各自从外周血中体外培养DC,各组DC分别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TLR及CD80水平,RT-PCR检测TLR的mRNA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MAPK家族中p38及JNK水平;HSP60刺激各组DC后分别应用ELISA法检测IL-6及TNF-α水平。结果 AMI组中DC表达TLR及MAPK家族水平、成熟标记物CD80水平、HSP60刺激后IL-6及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 TLR介导MAPK信号转导参与AMI患者DC的活化过程。
吴伟孙烈蒋振忠周游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TOLL样受体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树突状细胞
HSP60通过Toll样受体对ApoE^(-/-)小鼠树突状细胞功能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HSP60通过Toll样受体(TLR)介导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在体外对ApoE-/-小鼠树突状细胞(mDC)的功能影响。方法:将ApoE-/-小鼠构建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后,从骨髓提取DC,体外培养成熟后分三组:HSP组、LPS组及对照组,分别与HSP60、LPS及生理盐水孵育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TLR及CD80水平,RT-PCR检测TLR的mRNA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MAPK家族中p38及ERK水平;上清液用ELISA法检测IL-6及TNF-α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SP组中DC表达TLR及MAPK家族水平、成熟标记物CD80水平、分泌IL-6及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但与LPS组比较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SP60通过TLR介导MAPK信号转导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模型mDC的活化过程。
吴伟蒋振忠周游
关键词:TOLL样受体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热休克蛋白60树突状细胞
C反应蛋白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树突状细胞激活的影响
2009年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CR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分化成熟的影响。方法:研究人群分为ACS组与正常对照组。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用含rhGM-CSF和rhIL-4的完全培养液培养7 d,使其分化为DC后加入CRP孵育。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型CD80、CD86的表达;混合淋巴反应检测DC对T淋巴细胞的刺激作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混合淋巴反应上清液中IL-4、IFN-γ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CS组DC表面CD80、CD86的表达明显增高,对T淋巴细胞刺激的能力增强;致炎细胞因子IL-4、IFN-γ分泌增多;且IL-4/IFN-γ比值降低。结论:ACS时CRP可明显促进DC的分化成熟,刺激的免疫类型以细胞免疫为主,即产生免疫偏移。
吴伟孙烈蒋振忠洪梅杨季明周游
关键词:C反应蛋白急性冠脉综合征树突状细胞免疫偏移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T174M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I/D多态性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和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1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8例非冠心病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I/D多态性及血管紧张素原T174M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及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病例组和对照组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总体分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联合基因分析显示,急性心肌梗死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DD基因型+血管紧张素原174MM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具有该联合基因型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比数比(OR=8.467)明显高于单独具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DD基因型(OR=2.558)或血管紧张素原174MM基因型(OR=6.176)者。结论血管紧张素原T174M基因多态性中M等位基因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I/D基因多态性基因中的D等位基因是中国汉族人群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同时具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DD型及血管紧张素原174MM型发生冠心病的相对风险显著高于单基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DD型及单基因血管紧张素原174MM型。
孙烈胡文志杨季明洪梅蒋振忠杨富张博晴周海波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急性心肌梗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