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明秋

作品数:26 被引量:144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8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6篇杀虫
  • 6篇杀虫剂
  • 6篇抗药
  • 6篇抗药性
  • 3篇中华按蚊
  • 3篇家蝇
  • 3篇按蚊
  • 3篇常用杀虫剂
  • 2篇伊蚊
  • 2篇鼠害
  • 2篇蟑螂
  • 2篇蚊幼
  • 2篇氯氟氰菊酯
  • 2篇菊酯
  • 2篇抗性
  • 2篇抗药性监测
  • 2篇抗药性治理
  • 2篇建筑
  • 2篇白纹伊蚊
  • 2篇成蚊

机构

  • 18篇上海市疾病预...
  • 2篇复旦大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上海市静安区...
  • 1篇上海市黄浦区...

作者

  • 19篇范明秋
  • 13篇周毅彬
  • 12篇冷培恩
  • 9篇刘洪霞
  • 8篇朱江
  • 7篇刘曜
  • 5篇徐劲秋
  • 3篇王士珍
  • 2篇徐仁权
  • 2篇张春哲
  • 1篇高强
  • 1篇樊坚
  • 1篇赵彤言
  • 1篇曹晖
  • 1篇赵加奎
  • 1篇张晓龙
  • 1篇王书梅
  • 1篇李春晓
  • 1篇刘耀
  • 1篇董言德

传媒

  • 6篇中国媒介生物...
  • 6篇中华卫生杀虫...
  • 1篇昆虫学报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寄生虫与医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环境与职业医...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6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用于野外蚊幼采集、储存及羽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蚊幼采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野外蚊幼采集、储存及羽化装置,筒体,用于蚊幼采集及饲养;收集件,底部与筒体顶部可拆卸连接,内嵌喇叭管,喇叭管直径大的一侧与收集件内腔固定连接;顶盖,设于收集件远离筒体的一侧...
刘洪霞刘曜范明秋朱伟朱江
农贸市场灭蝇方法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比较农贸市场采用杀虫剂涂刷和毒蝇绳灭蝇与杀虫剂喷洒灭蝇的效果和成本,探讨农贸市场蝇类控制的技术和方法,为制定《蝇类防治操作规程农贸市场》国家标准积累数据。方法2个实验农贸市场采用每2周1次涂刷杀虫剂和更换毒蝇绳的灭蝇方法,1个对照农贸市场采用每周3次喷洒杀虫剂的灭蝇方法,以捕蝇笼、粘蝇带、目测法测定成蝇密度等方法比较控制效果。结果实验和对照农贸市场蝇密度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实验农贸市场的劳动力和材料花费仅为对照农贸市场的1/3。结论农贸市场采用杀虫剂涂刷和挂置毒蝇绳的方法灭成蝇,可以与频繁喷洒杀虫剂获得相同的灭成蝇效果,且降低2/3的成本,可作为农贸市场灭蝇的推荐方法。
冷培恩刘洪霞范明秋乔恩军陈志峰徐仁权
关键词:农贸市场蝇类防治滞留喷洒
上海市2017—2018年白纹伊蚊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调查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掌握上海地区白纹伊蚊对常见卫生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WHO推荐的幼虫浸渍法检测白纹伊蚊幼虫抗药性。结果上海地区白纹伊蚊对菊酯类药剂抗性较高,尤其是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其抗性范围分别为7~85倍和10~121倍,其中宝山地区高效氯氰菊酯抗性最高,抗性倍数达到85倍,徐汇地区溴氰菊酯抗性最高,抗性倍数达到121倍;除部分区白纹伊蚊对双硫磷和残杀威仍呈现敏感外,其他区均呈现低抗到中抗水平。结论应加强对白纹伊蚊的抗药性监测,禁止使用高抗水平的杀虫剂,慎用中低抗水平的杀虫剂,合理轮用或混用杀虫剂,以此减缓抗药性递增进程,提高防治效果。
刘曜徐劲秋朱江周毅彬范明秋刘洪霞
关键词:白纹伊蚊幼虫杀虫剂抗药性
上海市静安区老旧公房居民蟑螂防治素养及蟑螂侵害现况调查
2020年
目的掌握静安区老旧公房居民蟑螂防治素养及侵害现状,为蟑螂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居民蟑螂防治素养,用现场目测法调查掌握老旧公房蟑螂侵害现况。结果老旧公房居民对蟑螂防治知识了解不足,50.00%的居民不知道蟑螂的危害,61.80%的居民不知道蟑螂的侵入途径,11.24%的居民不知道发现蟑螂后如何灭蟑。老旧公房蟑螂侵害严重,蟑螂侵害率为28.97%,蟑螂密度为0.76只/间,蟑迹阳性率74.14%;侵害种类以大蠊为主,占66.67%,其次为德国小蠊,占42.86%。厨房侵害率最为严重,其次为卧室/客厅,再次为卫生间(χ^2=8.082,P=0.018),公共区域独用房型侵害率最高,其次为合用,再次为室内独用(χ^2=12.661,P=0.002)。结论老旧公房蟑螂侵害严重,居民对蟑螂防治知识严重缺乏,防控能力不足,应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向居民普及蟑螂防治知识。
陈红范明秋邓海平黄瑾
关键词:蟑螂
电热蚊香片现场防治蚊虫的研究
2008年
目的评价霹蚊灵(PWL)与ETOC复配及ETOC单剂电热蚊香片在现场条件下防治蚊虫的效果。方法在开门窗、开灯、开空调的条件下,点燃蚊香后不同时间段内用人诱法捕捉成蚊。结果8个实验房间轮转实验显示加热霹蚊灵蚊香A(PWL/ETOC=2.5 mg/2.5 mg)、B(PWL/ETOC=4 mg/4 mg)、C(ETOC=14 mg)3种蚊香片后,人诱法捕获的蚊虫数量分别比空白对照房下降了74.3%、79.2%和75.4%。结论3种蚊香在现场应用均具有较好的驱蚊效果,适用于评价蚊香的实际使用效果。
徐仁权冷培恩刘洪霞徐劲秋王士珍范明秋周毅彬久保田俊一
关键词:电热蚊香片
上海市冬季尖音库蚊复合组现状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为研究上海市冬季尖音库蚊复合组生态学,2012年12月中旬至2013年3月中旬,在上海市7个区县(3个郊区,4个市区),每旬开展一次冬季尖音库蚊复合组调查。结果发现郊区和市区地上建筑的尖音库蚊复合组进入越冬状态,而市区地下建筑的尖音库蚊属相当一部分没有进入越冬状态,且市区地下建筑的尖音库蚊复合组吸血率与郊区和市区地上建筑越冬的蚊虫没有显著差异。
周毅彬朱江范明秋刘耀张春哲冷培恩
关键词:尖音库蚊复合组越冬地下建筑淡色库蚊
上海市中华按蚊实验室种群构建和其相对敏感基线的建立以及其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研究
疟疾是广泛流行于热带、亚热带甚至温带边缘的一种重要蚊媒传染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中华按蚊是传播疟疾的主要媒介。中华按蚊分布于我国广大平原地区,是水稻田种植区疟疾的主要媒介或唯一媒介。上海地处亚热带,也处于中华...
范明秋
关键词:中华按蚊敏感基线杀虫剂
中华按蚊对常用杀虫剂相对敏感基线和诊断剂量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建立中华按蚊对常用杀虫剂的相对敏感基线。方法中华按蚊引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室内饲养50年以上,未接触任何杀虫剂。分别采用药液浸渍法和滤纸接触法测定幼虫和成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度。结果用药液浸渍法建立了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敌敌畏、仲丁威、杀螟硫磷和双硫磷7种杀虫剂对幼虫的敏感毒力基线,其结果分别为y=13.0586+3.8987x、y=9.2950+2.1510x、y=10.3449+4.4594x、y=4.3319+8.7669x、y=11.3541+11.2014x、y=11.5447+6.9681x、y=10.8033+4.6466x。用滤纸接触法建立了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和仲丁威4种杀虫剂对成蚊的敏感毒力基线,其结果分别为y=12.5204+3.6871x、y=10.2596+3.0291x、y=8.4266+2.6610x和y=13.8210+5.0963x。结论建立了7种常用杀虫剂对中华按蚊幼虫和4种常用杀虫剂对中华按蚊成蚊的敏感毒力基线,测定结果可以作为我国中华按蚊幼虫和成蚊区分剂量的参考值。
范明秋周毅彬刘曜冷培恩
关键词:中华按蚊敏感品系抗药性监测
2009-2018年上海市蟑螂种群密度时空变化分析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掌握上海市蟑螂种群密度时空变化规律,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粘捕法进行监测。收集整理2009-2018年上海市蟑螂监测数据,比较分析蟑螂种类构成比、不同年份、不同环境类型蟑螂密度变化规律。结果 2009-2018年共捕获蟑螂58 775只,其中德国小蠊57 309只,占97.51%,为主要优势种群;上海市蟑螂年均密度消长曲线基本呈现单峰型,其中2009年、2013年的高峰期为6月,2010年、2011年、2012年、2014年和2016年最高峰值在7月,2015年、2017年、2018年高峰期为8月。不同监测年份间的蟑螂年均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940,P<0.05)。不同生境蟑螂密度依次为:农贸市场>饮食店>宾馆>医院>居民区,不同场所间的蟑螂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414,P<0.05)。结论德国小蠊是上海市绝对优势种群,应继续加强蟑螂监测,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方案,提升蟑螂防控效果,降低其对居民生活的危害。
朱江周毅彬范明秋刘洪霞
关键词:蟑螂密度
上海地铁环境中鼠害状况及其相关因素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地铁车站环境中的鼠类侵害状况,初步探讨与鼠害有关的相关因素。[方法]2013年上海市运营的地铁线路共有12条,根据地铁线路的运营时限,将12条线路划分为4个等级(<5年、5~年、10~年、15~年),10年及以上的地铁线路数量少,故全部选取,其他等级均按照至少50%的比例随机抽取,共抽取8条线路。分别应用目测鼠征法、拖食法以及D2E鼠情智能监测系统于2013年对抽取的8条地铁线路及站点进行鼠害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以及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收集地铁运行年限、客流量、地铁车站有无商铺以及有害生物防治公司资质等信息。利用卡方检验比较地铁车站不同调查楼层以及不同功能区域鼠害状况的差异,利用直线相关分析法研究鼠害与地铁运行年限、客流量、地铁车站商铺比例的相关性。[结果]在所有调查线路中,2号线鼠害最严重,鼠征阳性率为12.9%,拖食率为20.0%;地铁车站不同调查楼层之间鼠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地下三层鼠征阳性率为71.4%,鼠害最严重;地铁车站不同功能区域间鼠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涉水设备用房为鼠害最重的场所;地铁环境内鼠24 h活动高峰为上午8点到10点。地铁运行年限(r=0.82,P=0.01)、客流量(r=0.99,P=0.01)、地铁车站商铺比例(r=0.81,P=0.03)以及有害生物防治服务机构资质(χ~2=5.61,P<0.05)可能是造成地铁鼠害的主要因素。[结论]鼠害已成为上海地铁环境中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应采取长期、系统、连续的监测与控制措施。
刘洪霞冷培恩徐劲秋范明秋刘曜朱江张春哲周毅彬
关键词:地铁鼠害公共卫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