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列群

作品数:13 被引量:142H指数:8
供职机构:新疆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沙漠气象科学研究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积雪
  • 3篇雪线
  • 3篇沙尘
  • 2篇雪深
  • 2篇日数
  • 2篇沙尘暴
  • 2篇塔克拉玛干沙...
  • 2篇气象
  • 2篇污染
  • 2篇积雪日数
  • 2篇积雪深度
  • 2篇尘暴
  • 2篇持续时间
  • 2篇大气污染
  • 1篇地表
  • 1篇短波辐射
  • 1篇新疆气象
  • 1篇雪灾
  • 1篇遥感
  • 1篇遥感影像

机构

  • 10篇中国气象局
  • 3篇新疆师范大学
  • 3篇新疆气象局
  • 3篇国家卫星气象...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作者

  • 11篇胡列群
  • 10篇李帅
  • 4篇张连成
  • 3篇何清
  • 3篇郑照军
  • 3篇侯小刚
  • 2篇梁凤超
  • 1篇张连成
  • 1篇薛红
  • 1篇侯小刚
  • 1篇郭志忠
  • 1篇郑焙文

传媒

  • 3篇干旱区研究
  • 2篇冰川冻土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新疆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新疆气象
  • 1篇沙漠与绿洲气...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199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GIS的天山南北坡雪线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利用2002—2013年7—9月份的MOD10A1、21个气象站点的温度和降水以及HJ-1/CCD数据,以天山南北坡为研究区,对雪线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天山南北坡雪线分布特征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南坡雪线稀疏,空间梯度变化小,北坡的中部雪线密集,空间梯度变化大。从整个研究区分析,雪线高度与温度的相关系数为0.159,偏相关系数为-0.212;与降水的相关系数为-0.668,偏相关系数为-0.676。降水量是影响整个天山南北坡雪线分布的主控因素。从小尺度分析,将研究区划分为4个不同区域,得出天山北坡中段、天山北坡西段和天山南坡东段的雪线分布主要受降水量的控制,天山南坡西段的雪线分布温度占主导因素。
张连成胡列群李帅侯小刚
关键词:雪线相关系数主控因素
新疆区域近50a积雪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47
2013年
利用新疆91个气象台站1960-2011年的观测资料,对南北疆及天山山区冬春年(10月-翌年5月)的积雪日数、最大积雪深度、积雪初始、终止日期等因子进行了统计分析,并通过Kringing插值计算了新疆区域平均最大积雪深度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新疆冬春季积雪主要分布在天山以北,厚度可达30cm以上,天山以南积雪比较浅薄,大部分在10cm以下;50a来,南北疆及天山山区的积雪深度均呈小幅增长(天山山区增幅最大),积雪日数呈略微降低趋势,积雪初始、终止日期无明显变化.天山山区的积雪变化与北疆有较高的相关性,它们积雪深度和积雪日数的相关系数分别达0.708和0.614,南疆积雪变化与它们几乎没有相关性;积雪深度与冬春年降水量的变化均有很好的一致性,尤其在北疆,二者相关系数高达0.702,但与平均温度呈低的负相关;积雪日数与冬春年降水量变化没有明显相关关系,但均与气温呈较好的负相关,在北疆二者的相关系数达-0.742.
胡列群李帅梁凤超
关键词:积雪日数积雪深度降水气温
新疆雪线场的建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1
2018年
以新疆为研究区,利用2015年逐日积雪产品MOD10A1/MYD10A1数据,通过积雪持续时间比率法提取研究区雪线,并运用克里金插值法建立新疆区域雪线场,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雪线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经分析得出:普通克里格插值法建立的新疆雪线场MAE(平均绝对误差)为4.49 m,RMSE(均方根误差)为48.93 m,其误差满足本研究的精度需求;从整个研究区分析,雪线高程呈现出北低南高,西高东低的布局,其值在3 000-5 600m,具有典型的经度地带性和纬度地带性的分布特点,同时雪线场南部分布密集北部稀疏;从局部区域分析,天山山区雪线高程南高北低、东高西低,昆仑山区中间高、两边低,阿尔泰山区西北向东南依次降低;各个区域雪线分布差异较大,其内部分布复杂,雪线高程高低交错。
张连成胡列群李帅侯小刚郑照军
基于遥感影像的雪线高程提取方法对比分析——以天山北坡为例被引量:6
2015年
利用2010-2014年6-8月MOD10A1、MOD10A2及HJ-1/CCD数据,以天山北坡为研究区,对比分析了积雪持续时间比率法及最大值合成法在雪线高程提取中的精度和适用性。结果表明:当MOD10A1以旬合成,积雪持续时间比率阈值为40%时,提取的雪线高程与"真值"最为接近;基于混淆矩阵法,以目视解译得到的HJ-1/CCD积雪面积为"真值",分析得出,积雪持续时间比率法提取积雪面积的总体精度较高,为98.59%,khat系数为0.90,最大值合成法的总体精度仅为85.29%,khat系数为0.70;基于统计学的方法,计算得出,积雪持续时间比率法提取的雪线高程与"真值"的相关系数较高,为0.77,其平均误差、正、负误差、绝对平均误差以及均方根误差相对较低;最大值合成法提取的雪线高程与"真值"的相关系数较低,仅为0.54,其平均误差、正、负误差、绝对平均误差以及均方根误差相对较高;积雪持续时间比率法提取的雪线高程结果优于最大值合成法。
张连成胡列群李帅郑照军侯小刚
关键词:雪线天山北坡
1960-2014年新疆气象雪灾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利用1960-2014年新疆88个气象台站积雪观测资料,分析了新疆积雪深度和积雪日数的变化趋势,揭示了新疆气象雪灾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新疆积雪深度最大的区域是阿勒泰地区的东北部,而积雪日数最长的区域则出现在伊犁与天山中段,天山南麓个别站点有较大的积雪深度和持续的积雪日数。(2)新疆雪灾易发区主要在阿勒泰地区、伊犁地区和博州地区、塔城地区的东部和昌吉州的西部。南疆雪灾易发区域较少,主要出现在天山南麓的个别区域。(3)新疆气象雪灾年际及年代际变化总体变化趋势十分平缓,北疆地区发生频次平均为49次/10年,南疆地区为6次/10年。
胡列群张连成梁凤超李帅
关键词:雪灾积雪日数积雪深度
基于RS的昆仑山区夏季雪线高程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以昆仑山区为研究区域,利用2001-2015年MOY10A1/MOD10A1以及气温、降水等数据,通过统计学的方法得出了研究区的研究日期,积雪持续时间比率法提取了研究区近15年雪线高程,线性趋势法分析了近15年研究区雪线高程的动态变化,相关分析法研究了雪线高程变化的影响因素。经分析得出:研究日期确定为每年的7月22日-8月24日(第203~236天),共计34天,积雪持续时间比率法提取的雪线阈值为76.5%。2001-2015年昆仑山区及各区域雪线高程呈波浪式上升的趋势,昆仑山东、中、西段雪线高程变化的倾向率分别为80 m·(10a)-1、 131 m·(10a)-1和155 m·(10a)-1,昆仑山东段雪线高程变化最为稳定,其次是昆仑山中段,最不稳定的则是昆仑山西段。近15年昆仑山东、中、西段雪线高程的平均值分别为4 990 m、 5 271 m和4 936 m,并且昆仑山中段雪线高程的最小值要高于其它两区域的最大值,因此,昆仑山区域雪线高程分布特征为:中间高,两边低。从年的时间尺度分析,影响昆仑山区及各区域雪线高程变化的主控因素为气温;从季节的时间尺度分析,气温对雪线高程影响最大的季节为夏秋季,降水对其影响最大的季节则在夏冬季;从月的时间尺度分析,昆仑山区夏月气温对雪线高程影响最大,而降水对其影响最大的月份则在冬月。
张连成胡列群李帅侯小刚郑照军
关键词:雪线高程变化影响因素
塔克拉玛干沙漠一次强沙尘暴的辐射特性及气象要素分析被引量:9
2011年
应用遥感资料及塔中80 m观测塔探测系统采集的数据,对塔克拉玛干沙漠一次强沙尘暴过境前后情况进行了监测,并分析了近地层短波辐射特性以及风速、风向、温度、湿度、气压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沙尘暴过境前后,总辐射、反射辐射明显降低,且达到峰值的时间滞后,短波辐射日变化与地面风速日变化相对应,主要受控于湍流作用,沙尘暴不仅严重影响能见度,而且还严重影响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从而影响到天气气候。沙尘暴过境前,地面水平风风向经历了多次调整,风向调整时,风速减弱,调整之后,风速加大;沙尘暴过境时风速急剧增强,但风向较为稳定。沙尘暴来临前夕,地面空气干热,处于低压控制之下;而沙尘暴过境时和过境后,地面空气呈湿冷状态,气压急剧上升,最终处于高压控制之下。整场沙尘暴过程是一个降温增湿增压的过程。
李帅胡列群何清胥志德吴新萍
关键词:塔克拉玛干沙漠沙尘暴短波辐射气象要素
塔中地区沙尘暴天气气候学分析被引量:12
1999年
以塔里木盆地周边多个气象台站多年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沙漠腹地塔中气象站资料、NCAR再分析资料为基础,分析研究了沙漠腹地沙尘暴的分布特征,沙尘暴与温度、降水、风等气候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
薛红胡列群王旭
关键词:沙尘暴天气气候学风沙流
乌鲁木齐冬季大气中黑碳气溶胶污染特征被引量:11
2012年
利用乌鲁木齐大气成分站观测的黑碳(BC)气溶胶质量浓度、主要污染物浓度以及相关气象资料,对该地区冬季BC类气溶胶的日变化、小时变化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冬季BC质量浓度平均为6.55μg/m3,日较差较大,与API、PM10、PM2.5、PM1.0、NOx的日变化具有较好的相关性;BC质量浓度的小时变化具有明显的双峰特征,这与机动车排放污染、居民活动和冬季采暖燃煤等相关联;BC质量浓度出现频率主要在2~9μg/m3,占所有观测的60%;乌鲁木齐冬季BC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国外某些城市,与国内同类大城市的观测结果比较,其浓度相对较低;冬季从北、西北方向过来的气团易造成BC高污染;风速大于1.0 m/s时,BC质量浓度开始下降,下降幅度接近50%,当风速超过2 m/s时,风速与BC质量浓度之间没有明显相关性;工作日BC质量浓度略高于周末,周末BC质量浓度曲线比工作日推迟1 h左右。
李帅郭志忠胡列群何清胥志德
关键词:大气污染黑碳气溶胶乌鲁木齐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地表辐射收支特征研究被引量:25
2012年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大气环境观测试验站探测的辐射数据,分析了流动沙漠区近地层辐射收支特征以及云和沙尘对其的影响。总辐射在夏季某些特定的天气条件下接近太阳常数。不同天气条件下,辐射收支特征存在较大差异;总辐射受云和沙尘的影响最明显,变幅最大,夏季沙尘暴天气时比晴天减少了80%以上;反射辐射的日变化趋势在各个季节内、各种天气条件下与总辐射非常一致;大气长波辐射所受影响较小,且云和沙尘会使其略微增加;地面长波辐射的变化幅度最小,均在10%以下;净辐射在阴天时略微降低,沙尘天气时明显降低,为负值。观测期间的平均辐射特征与晴天比较接近,平均的总辐射、净辐射与晴天的比值白天基本在0.7左右,说明云和沙尘对塔中的辐射能量有较大的强迫作用。
李帅胡列群何清胥志德吴新萍
关键词:沙漠腹地塔克拉玛干沙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