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玉忠 作品数:32 被引量:70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理学 化学工程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更多>>
常压氯苄羰化制苯乙酸方法 常压氯苄羰化制苯乙酸方法。以Co<Sub>2</Sub>(CO)<Sub>8</Sub>为催化剂,NaOH、甲醇和水为反应介质,CO或富含CO的工业尾气为原料气,反应压力为常压,氧化Co<Sub>2</Sub>(CO)<... 傅宏祥 罗玉忠 李红兵 沈海邑文献传递 异核金属簇的催化作用Ⅲ 2—丁烯的醛化反应 报导了对2—丁烯醛化反应的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溶剂、催化剂对2—丁烯醛化反应的影响,并进行了催化剂循环使用的寿命试验,以YFeCo[*v3*](CO)[*v12*]为催化剂,在较缓和的条件下具有较高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压... 任旭 罗玉忠 付宏祥关键词:醛化 丁烯 温度相关 簇状化合物 原位红外对苯甲川九羰基三钴催化的氨羰化反应机理的研究 1995年 用原位红外方法研究了苯甲川九羰基三钴对氨羰化反应的催化机理.分别考察了不同介质以及反应条件下,该催化剂随温度升高的分解情况.并将反应条件下其红外谱图随温度变化的结果与八羰基二钴催化下红外谱图进行了比较.发现一个新催化剂中间体.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反应机理. 赵继全 罗玉忠 傅宏祥关键词:羰化 红外光谱 钌钴簇合物[C_6H_5CH_2Me_3N][RuCo_3(CO)_(12)]对某些烯烃氢甲酰化反应的催化作用 被引量:1 1990年 过渡金属的羰基原子簇合物作为重要的催化剂,广泛应用于烯烃异构化、加氢、氢甲酰化、甲醇同系化等催化反应中。异核过渡金属簇十二羰基三钴(钅了)、十二羰基三钴铁及九羰基三钴均属于同一类型的簇合物,即类似四面体结构。 李红兵 罗玉忠 傅宏祥 高兰云 马玉源关键词:烯烃氢甲酰化 催化 特戊酸的开发应用和发展方向 被引量:8 1999年 特戊酸是农药、医药、香料、增塑剂、涂料、特殊化学品和聚合添加剂等精细化工产品的原料,通常工业上以Koch反应合成特戊酸。本文评述了我国特戊酸合成的现状并提出今后的发展趋势和建议。 罗玉忠关键词:特戊酸 催化剂 异丁烯 环戊烯配位的羰基钌簇合物Ru_3(CO)_9(C_5H_6)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1996年 本文合成了以环戊烯配位的羰基钌簇合物Ru_3(CO)_9(C_5H_6),用IR,~1H NMR,^(13)C NMR和元素分析等方法对此簇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配体环戊烯的双键被打开并且分别配位于金属钌原子所组成的平面上和下,X射线进一步肯定了以上结论,簇合物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_1/a,α=1.6498(8),b=1.3221(5),c=1.7330(6)nm,β=91.54(3)°,V=3.779(3)nm^3,Z=8,μ=23.5cm^(-1),D_c=2.18g/cm^3,F(000)=2352,最终偏差因子R=0.0754,R_w=0.0710. 董学文 罗玉忠 郁开北关键词:晶体结构 环戊烯 配位 担载金属簇的研究——Ⅵ.担载Ti—Co羰基金属簇的合成和加压原位红外光谱 1992年 将双(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Cp_2TiCl_2)负载到聚苯乙烯载体上,再与Co_2(CO)_8反应,合成了三种担载的准异核羰基金属簇p(?)CH_2 Cp_2Ti(Cl)OCCo_3(CO)_9。用IR表征结构并研究担载金属簇的热稳定性、乙烯氢甲酰化反应的催化性能及反应机理。 罗玉忠 薛舜卿 傅宏祥 吴光荪 杨效和 周跃坤 杨开元关键词:金属簇 络合催化 高分子——羰基钴原子簇的研究 罗玉忠 付宏祥关键词:羰基 金属催化剂 均相催化 金属络合物 簇状化合物 丁烯羰基合成反应产物分析方法 本文对丁烯羰基合成反应产物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丁烯羰基合成制戊醛的反应液,以气相毛细管色谱法分析产品醛、醇、相应的丁烷和未反应原料,采用内标法定量,可以满足分析要求。 姚彩兰 陈革新 赵培庆 于超英 王金梅 罗玉忠关键词:色谱分析 文献传递 担载四核羰基簇——FeCo_3(CO)_11PPh_3^-在聚苯乙烯表面簇骼畸变的EXAFS研究 1992年 通过配体取代将四核羰基簇FeCo_3(CO)_(12)^-锚联在膦化的聚苯乙烯表面,获得担载簇FeCo(?)(CO)_(11)PPh_3^-/poly,目的在于使簇骼结构偏离较高对称性.以考察锚联过程对簇结构的影响.本文以EXAFS(Extended X-ray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方法研究了担载样品的结构.结果显示担载簇与FeCo_3(CO)_(11)PPh_3^-晶体具有相同的结构模式,尤其是膦配体确实与一Co原子相连接.EXAFS结果表明:(1)与FoCo_3(CO)_(12)^-(其簇骼具有三重对称性结构)比较,锚联使Co—Fe键增长0.005nm;金属-金属及金属-桥联碳壳层的Debye-Waller因子均增大约一倍而金属-端联碳壳层的值变化很小.说明金属-金属间实际键长值具有一较宽分布,因而其簇骼已偏离了三重对称结构;(2)与FeCo_3(CO)_(11)PPh_3^-晶体的结构比较.Co—Fe键长长0.003nm.而Co—Co键长则短约0.002nm.考虑到EXAFS分析只能给出平均键长值,因此认为,存在于FeCo_3(CO)_(11)PPh_3^-晶体中的由于一个羰基被膦配体取代而引起的簇骼畸变,在锚联后被加剧. 卢建军 寇元 罗玉忠 李红兵 李红兵 殷元骐关键词:羰基簇 EXA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