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纳秀艳

作品数:21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文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5篇诗经
  • 11篇《诗经》
  • 7篇王夫之
  • 6篇《诗经》学
  • 4篇战争诗
  • 4篇诗学
  • 4篇美学
  • 4篇管窥
  • 3篇审美
  • 3篇生命
  • 3篇诗学观
  • 3篇崇高
  • 2篇幽明
  • 2篇语境
  • 2篇战争
  • 2篇山水
  • 2篇山水诗
  • 2篇审美范式
  • 2篇诗经学
  • 2篇情诗

机构

  • 19篇青海师范大学
  • 6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山西大同大学

作者

  • 20篇纳秀艳
  • 1篇冯喜梅

传媒

  • 7篇青海师范大学...
  • 3篇诗经研究丛刊
  • 2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丝绸之路
  • 1篇榆林学院学报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衡水学院学报
  • 1篇山西大同大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3
  • 1篇2001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诗经》战争诗的经典主题范式被引量:3
2014年
在中国诗歌史上,《诗经》在多方面具有典范意义,在诸多方面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战争诗确立的三大经典主题,即经久不衰的爱国主题、家国相连的思乡主题以及温润和雅的闺怨主题,极具独特的情感特质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后世战争诗尤其是唐代边塞诗主题的渊薮,其主题范式、抒情方式、审美取向以及精神追求为后世边塞诗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纳秀艳
关键词:《诗经》战争诗主题范式
崇高与净化之美:《诗经》的审美范式——以战争诗为例
<正>'范式'原指美国当代科学哲学家库恩于20世纪60年代在其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的一个科学学术范畴。原本是指词尾变化,是语法学中以动词词尾发生变化规则的范例。'范式'作为一个自然科学的术语,是指某一科学家团体恪...
纳秀艳
关键词:战争诗审美范式美学范式《诗经》
文献传递
论南朝山水诗的形态特征被引量:1
2010年
南朝(宋、齐、梁、陈)山水诗在中国山水文学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开辟了山水诗创作的新领域,奠定了山水诗的文学地位。另一方面,南朝山水诗经过几代诗人的不懈努力,确立了山水诗以山水为本位、以五言为基本形式的结构模式,从而形成了山水诗清逸明秀、雅丽纯美的艺术特色,对后世山水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纳秀艳
关键词:南朝山水诗
青海塔尔寺之塔文化内涵
2016年
佛塔源自印度,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青海省是个多民族地区,佛教传入青海,融入各民族独特的文化因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宗教文化,对当地佛塔的建筑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青海塔尔寺之塔是佛塔中的代表,既具有鲜明的藏传佛教特色,也吸纳了汉民族的文化因子,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纳秀艳
关键词:藏传佛教
“以诗解诗”与《诗经》的祛魅——王夫之《诗经》研究方法管窥被引量:2
2014年
两千多年的诗经学历程中,经生注《诗》与理学家说《诗》的结果,使《诗经》逐渐脱离其诗性,而被赋予经学内涵和理学思想,异化为教化工具。《诗》被一代代的诗教"魅影"层层包裹,成为言说政治的载体。基于此,王夫之提出了"以诗解诗"的阐释方法,以诗歌艺术的角度审视《诗经》,体会蕴含其中的情意之美、艺术之美,并以此祛除厚重的《诗经》政治教化之"魅",从而恢复《诗经》活泼的诗歌生命。"以诗解诗",不仅是《诗经》研究方法的尝试,亦是推动《诗经》文学阐释进程的动力,在诗经学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纳秀艳
关键词:《诗经》王夫之诗经学祛魅
《诗经·陈风》情诗的文化内涵管窥被引量:2
2006年
《诗经》中的篇幅描写了十五国风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本土的婚恋文化。因固有文化传统的不同,各国的情诗风格亦相差甚异。文章就陈风为管,以历史文化语境的角度窥其情诗的巫风文化内涵及其婚恋诗的特质。
纳秀艳
关键词:历史文化语境《诗经·陈风》情诗
中国山水诗的生命情感被引量:4
2009年
中国山水诗源远流长,自谢灵运首唱伊始,诗人在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中,赋予山水最深沉的情感,藉山水抒发诗人心中悠远的乡思和回归家园的渴望。通过对种种山水意境的创造,展示诗人强烈的生命追求,探寻生命哲学的底蕴,并在山水中体验生命的终极意义,使山水诗承载起了中国文人博大深沉的人生情感和生命情怀。
纳秀艳冯喜梅
关键词:山水诗生命情感
从文化语境的角度审视《诗经·陈风》情诗的内涵被引量:1
2007年
《诗经》以和谐的韵律,优美质朴的语言,全面展示了周代社会的总貌。十五国风以大量的笔墨描写了古老时代人们的婚恋习俗,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本土的婚恋文化,因固有文化传统的不同,各国的情诗风格亦相差甚异。文章就陈风为例,以历史文化语境的角度窥其情诗的巫风文化内涵及其婚恋诗的特质。
纳秀艳
关键词:历史文化语境《诗经·陈风》情诗
王夫之《诗经》学“诗以道情”观的诗学贡献被引量:1
2015年
"诗以道情""诗缘情""感物道情"等,都是古典诗学的核心命题,是国人对诗歌创作的认识基础,也是诗歌评论的出发点。王夫之在反对经生说《诗》、理学家解《诗》以及心学家"臆"《诗》的前提下,本着"以诗解《诗》"的原则,寻绎《诗》之本义,在继承传统诗学"情感论"的基础上,指出"诗以道情"是《诗经》的特质。他强调"情"乃《诗》之本,"圣人达情以生文,君子修文以函情""文以用情"。他的"诗以道情"观最大的成就是对诗情论做了进一步的补充与修正,赋予传统诗学观极具现代意义的内涵。
纳秀艳
关键词:王夫之《诗经》《诗经》学诗学
百年王夫之《诗经》学研究状况与评述
2020年
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生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己未,卒于清康熙三十一年壬申(1692),湖南衡阳人,早岁参加反清复明运动,晚年隐居于故乡——衡阳县金兰乡石船山麓,自谓船山病叟,故人亦称船山先生。船山先生对《诗经》用力颇勤,论著凡《诗广传》五卷、《诗经稗疏》四卷(附有《诗经考异》《诗经叶韵辨》各一篇)、《诗绎》诗话十六则、《夕堂永日绪论·内编》(内含《诗经》评论数则)。他集稗疏、文学研究、思想阐释为一体,形成了风格迥异的船山《诗经》学体系。
纳秀艳
关键词:《诗经》学考异反清复明王夫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