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静
- 作品数:10 被引量:128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地下储气库信息数据管理平台开发及应用被引量:13
- 2015年
- 储气库业务涵盖地质、钻井、地面工程及经济评价多个领域,其数据信息量大、资料数据众多,建立储气库信息数据管理平台十分重要。基于中国石油储气库业务生产需求,运用Oracle数据库和.Net技术设计研发了中国石油地下储气库信息数据管理平台。该平台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审核、数据查询、报表查询、曲线查询、系统管理等7个功能模块,可实现对已投运储气库(群)静/动态数据采集、存储、计算、统计及分析等,保证储气库业务信息管理的规范性、系统性及科学性,同时可为储气库的设计、评价和运营管理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 张刚雄郑得文张春江田静魏欢
- 关键词:储气库管理平台数据库查询
- 国家石油储备基地金坛盐穴储油库可行性研究
- 丁国生张昱文丁云宏张保平王亚丽孟明王广俊郑雅丽李建中王皆明祁红林田静
- 《国家石油储备基地金坛地下盐穴储备库可行性研究》是集团公司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开展金坛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库可研要求给廊坊分院下达的研究设计任务。通过两年来的研究,确定了在金坛利用12个已有溶腔改建成250万方战略石油...
- 关键词:
- 关键词:国家石油储备油库溶腔
- 中国天然气储气调峰方式研究被引量:41
- 2016年
- 为有效缓解冬季供气紧张局面,保障天然气安全平稳供应,应统筹考虑地下储气库、LNG接收站、气田等多种调峰手段,提出适应中国国情的调峰方式及战略部署。为此,借鉴国外典型国家及地区的调峰经验,归纳出当前中国天然气调峰所面临的主要问题:(1)地下建库地质条件复杂,建设速度缓慢;(2)LNG接收站调峰方式抗风险能力较弱;(3)气田调峰不利于气田科学开发。针对不同地区天然气市场需求量、地质条件的差异,比较不同调峰方式的功能及成本,提出中国天然气调峰的布局方式:(1)东部沿海地区应充分利用低油价的时机,发挥已建储罐的周转能力弥补地下储气库调峰能力的不足,近期采取地下储气库与LNG调峰并重的策略,中远期调峰手段逐渐转向以地下储气库为主,LNG为辅;(2)在四大气区(塔里木、青海、西南、长庆)周边首先应充分利用已建地下储气库进行调峰,当地下储气库无法满足调峰需求时,可利用气田进行辅助调峰;(3)其他地区则应进一步寻找地下储气库建库目标,加快地下储气库建设,以地下储气库调峰为主,管网调配为辅。
- 魏欢田静李波高永刚王影朱丽丽
- 关键词:天然气调峰方式地下储气库LNG接收站
- 中外地下储气库运营管理模式探讨被引量:18
- 2015年
- 随着天然气市场的放开,欧美国家储气库逐步成为天然气产业链中的独立环节进行商业运营,单独定价。中国天然气产业市场化程度比较低,地下储气库主要作为调峰保供使用,已建成的储气库均由垂直一体化石油公司建设、运营和管理,在现行的天然气价格体制下,投资和成本没有回收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储气库投资建设主体的积极性,制约着储气库业务可持续发展。结合中国当前天然气市场环境及地下储气库现状,借鉴欧美俄储气库运营管理经验,建议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应通过出台鼓励政策、定价机制等手段,为实现储气库商业化运营创造条件,垂直一体化公司的储气业务与其他业务在管理和职能的分离,按照对外价格独立收费,也将有利于推动天然气业务外部市场化和储气业务专业化。
- 田静魏欢王影
- 关键词:天然气地下储气库运营管理
- 如何在我公司开展用户满意工程
- 2005年
-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用户起着主导作用,企业依存于用户,谁能满足用户需求,谁就拥有市场,谁就拥有发展的空间和竞争实力。用户满意对企业生产和服务质量产生着直接的导向作用,忠诚的用户群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动力和效益的源泉。本文主要内容包括:开展用户满意工程的必要性,如何开展用户满意工程,企业用户满意度指数指导下的改进战略,提升用户满意度的策略及开展用户满意工程后的预期效果等几个方面。
- 慕志进周瑾田静
- 关键词:用户满意工程用户满意度指数社会主义用户需求
- 探索提高轧辊轴承脂滴点的生产工艺
- 2005年
- 本文通过分析炼制温度、皂化压力、加水量对轧辊轴承脂滴点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炼制温度230℃、皂化压力0.45MPa、加水量与氢氧化锂的质量比为3.5,提高了轧辊轴承脂的滴点。
- 李凌云田静
- 关键词:滴点轧辊轴承生产工艺氢氧化锂加水量炼制
- 中国天然气地下储气库现状及发展趋势被引量:36
- 2015年
- 储气库在调峰和保障供气安全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天然气地下储气库建设处于发展初期,形成的调峰能力无法满足高速增长的调峰需求。通过分析天然气消费市场与天然气资源分离、能源结构优化目标、消费需求日益增长、进口天然气四大战略通道初步形成等诸多因素,提出如何在资源与市场分离的情况下合理布局地下储气库,实现地下储气库工作气量占年消费量的10%,达到基本供需平衡,保障天然气产业高速可持续发展。
- 魏欢田静李建中王影
- 关键词:天然气地下储气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