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宜沅
- 作品数:36 被引量:47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 错位差异化效应下的南宁市主导产业布局调整研究
- 2008年
- 目前南宁市主要工业园区和开发区的产业功能定位较为混乱,缺少全局性统一规划布局,致使产业布局雷同现象严重,难以形成产业错位发展效应。基于南宁市"事实型"、"规划型"和"预期型"主导产业的战略发展规划,文章对南宁市主要的六大工业园区和开发区的产业布局功能进行了重新定位,以期在获得主导产业布局错位差异化效应的基础上促进南宁市产业集群的发展。
- 甘宜沅梁运文曹平
- 关键词:产业集群发展
- “劳动价值论”是“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理论基础吗被引量:2
- 2002年
- 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 ,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其参与分配的客观依据。因此 ,表明价值来源的劳动价值论就不是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理论基础。由于生产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具有产权的稀缺经济资源 ,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遵循要素的边际生产力与收益均衡的规律 ,所以产权理论和均衡理论是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理论基础 ;“按劳分配”是“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题中应有之义 ,是“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具体转化形式之一 ;承认“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合理性并不等于认同萨伊的“三要素论” ;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完全符合邓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
- 甘宜沅
-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产权理论按生产要素分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按劳分配
- 中国工业竞争力的“创造性毁灭”机制:综述及其引申被引量:1
- 2007年
- 现阶段关于中国工业竞争力进行“创造性毁灭”的五种解释理论,分别是基于比较优势、后发优势、竞争优势、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整合、动态企业理论的中国工业竞争力“创造性毁灭”机制。在对上述理论作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推动中国工业竞争力“创造性毁灭”的驱动力根源,在于中国工业中微观企业战略的平滑化演化。
- 梁运文甘宜沅
- 关键词:竞争力
- 浅论股份公司治理结构的变迁
- 2002年
- 股份公司的治理结构是基本相同的,由于历史传统、文化习俗和意识形态等因素,各国股份公司的治理结构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而股份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差异是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程度差异的外在表现。股份公司的治理结构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而调整和改变,并遵循以下规律: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化、治理主体多元化、激励—约束机制健全化、资源—产权配置效率最优化、交易成本最小化。
- 余淑均甘宜沅
- 农业自然灾害对农民收入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 灰色关联度分析的建模机理对于两个系统或系统中两个因素随时间而变化的关联性大小的量度,称为关联度,它定量地描述了系统发展过程中,因素之间相对变化的情况,即变化的大小、方向与速度等的相对性,如果2个因素在系统发展过程中,变化...
- 陈禄青甘宜沅
- 关键词:农业自然灾害农民收入
- 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被引量:8
- 2009年
-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创新,是实现第二、第三产业反哺农业的激励机制,是促进科技长入农业经济的载体、关键环节和改造传统农业的必由之路。我国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就必须健全市场体系,培育农业主导产业、抓好"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建设,促进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建立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利益分配和协调机制。
- 甘宜沅
-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 建立广西北部湾财税改革实验区研究
- 2008年
- 刘家凯胡德期甘宜沅
- 关键词:财税改革实验区中心位置
- 论南宁市战略性主导产业的选择——南宁市主导产业选择和集群发展研究系列之一被引量:3
- 2008年
- 在构建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基准和具体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南宁市34个产业部门进行了综合评价,筛选出了2007~2015年南宁市应分阶段重点发展的"事实型主导产业"、"规划型主导产业"和"预期型主导产业"。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南宁市如何发展其主导产业并带动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差异化的对策与建议。
- 甘宜沅梁运文曹平
- 关键词:主导产业选择集群发展经济学方法区域主导产业综合评价
- 农业自然灾害对农民收入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基于广西1995~2005年时间序列数据分析
- 本文对农业自然灾害与农民收入进行了分析。文章指出,农业自然灾害严重影响广西农民收入,如果不重视自然灾害的预防,部分地区的建设成果有可能因一场大的灾害而付诸东流。
- 陈禄青甘宜沅
- 关键词:气象灾害农业生产农民收入灾害防御
- 文献传递
-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我国农业生产力和农村经济效益
- 发展现代农业是一项庞大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一要靠体制和政策,二要靠科技,三要靠投入。政府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可以有效地引导城镇返哺农村,促进二、三产业返哺农业。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和提高农业劳...
- 甘宜沅陈禄青
-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业科技进步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教育农业产业化经营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