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威
- 作品数:12 被引量:58H指数:3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玉泉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超声波辅助治疗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观察超声波辅助治疗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1999-01/2002-12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44例,其中21例脑出血患者(治疗组)病后10~15d加用超声波治疗一两个疗程(剂量0.75~1W/cm2),23例脑出血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两组患者于发病后7d和25~40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计算功能缺损减少百分数。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功能缺损减少百分数分别低于对照组和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超声波治疗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超声波辅助治疗有益于改善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和降低病残程度。
- 马福红崔宁陵谢静晖王威魏莉
- 关键词:超声波物理治疗脑出血神经功能缺损
- 老年人高血尿酸血症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07年
- 王威陈路燕王利军刘严
- 脑血管病病人感觉障碍的体感诱发电位研究被引量:2
- 1998年
-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CVD)病人感觉障碍与体感诱发电位(SEP)异常间的关系。方法:对CVD28例感觉障碍的病人,21例只有运动障碍而无感觉障碍的病人和10例正常人进行了SEP研究。结果:感觉障碍组患侧中枢传导时间(CCT)延长,与非患侧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感觉障碍组N20-P25和P15波幅比的异常率均明显高于无感觉障碍组。结论:CVD的感觉障碍与SEP的异常密切相关。
- 崔宁陵王威李启平刘银凤马福红
- 关键词:体感诱发电位脑血管病
- 伏邪托透法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一例被引量:1
- 2024年
-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涉及血液与免疫系统的难治病,目前治疗过程中极易出现出血及感染,病情凶险。临床多采用免疫抑制治疗,复发率高,多数患者仍需坚持规律输血。本案从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入手,运用伏邪托透法,针对伏邪托透的不同病位与疾病状态,采取相应的诊治思路。本案中医治疗的创新点在于运用黄芪建中汤方证对应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期出现的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在形成痈肿疮疡时予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免疫紊乱状态。用药思路大体可分两类:一则通过益精填髓、健运中焦等治法滋养骨髓、扶助正气;一则通过辨证运用具有清解、辛散、托透功效的药物,将有形之邪从骨髓透散至肌表,形成痈肿疮疡,给邪以出路。如此可逐渐将邪气透尽,促进邪正交争,激活免疫系统,配合益精填髓、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等治法重建阴阳平衡,调畅气机,达到降低再生障碍性贫血发作频率,减少输血依赖的目的,为中医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提供新思路。
- 袁宇莲戴中白文谭丽王威刘一颖叶冠成冯兴中
-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 急性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00年至2004年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479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479例急性脑卒中者并发肺部感染121例.感染率25.3%。结论急性脑卒中肺部感染率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与否、是否卧床、卒中性质有关。
- 王威陈路燕王利军陈军
-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呼吸道感染因果律
- 冯兴中教授基于“气虚生毒”论治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经验
- 2025年
-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DCI)是糖尿病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上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西医治疗较为局限。冯兴中教授总结历代医家认识并结合临床实际,提出从“气虚生毒”论治DCI,认为DCI的发生和发展启动于脾肾元气虚、神失濡养,进展于虚气流滞、痰瘀阻窍,恶化于邪蕴生毒、形神失控,强调分期论治,早期补脾肾、益元气,中期调畅气机、祛实通滞,晚期扶正解毒、开窍醒神,临床效果显著。
- 陈元昊高慧娟王威张晶晶孟醒冯兴中
- 脑卒中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后被引量:37
- 2007年
-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肺部感染高发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探讨降低肺部感染率的方法。方法对2000-2004年医院收治的所有脑卒中患者479例,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肺部感染发生率与患者年龄、病种、病情、基础病变和预后的关系。结果高龄、病情重、合并基础病变者肺部感染率明显升高。结论脑卒中救治成功率与有效控制肺部感染有关。
- 王威陈路燕刘建平
- 关键词:脑卒中肺部感染医院感染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代谢组学探讨黄芪四妙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被引量:1
- 2024年
- 为探析黄芪四妙汤(Huangqi Simiao Decoction,HSD)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作用机制。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HSD的成分靶点及T2DM相关疾病靶点,构建交集靶点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药物-成分-交集靶点网络,并筛选出潜在活性成分及靶点;使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潜在成分与核心靶点的相互作用;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代谢组学技术检测血清,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及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结合MetaboAnalyst数据库寻找各组差异代谢物与相关代谢通路,并将筛选的差异代谢物结合网络药理学筛选的交集靶点联合分析相同代谢通路。网络药理学显示,HSD治疗T2DM的9个核心成分为槲皮素、山柰酚、豆甾醇、汉黄芩素、β-谷甾醇、黄藤素、黄连素、黄连碱、小檗红碱;5个核心靶点为AKT1、TP53、TNF、IL6、VEGFA。分子对接显示,核心成分和靶点基因结合较好。代谢组学显示,共鉴定出112个共同差异代谢物,经HSD治疗后,其中88个代谢物浓度上升,24个代谢物下降。富集分析表明,HSD调节T2DM患者机体代谢主要与氨基酸代谢、三羧酸循环等7条代谢通路有关。代谢组学与网络药理学联合分析显示,二者均涉及组氨酸代谢通路、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通路。结果表明,HSD对T2DM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基于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分析发现其作用机制可能是HSD中槲皮素、山柰酚、豆甾醇等药效基础通过调控多种代谢物,加强对组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通路的影响,为进一步防治T2DM提供了依据。
- 谭丽龙江兰曾志华高慧娟艾菲拉·艾克帕尔张建文王威孟醒林宇涵孙超凡袁宇莲王春潺陈元昊令国兴唐煜冯兴中
- 关键词: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代谢组学
- 老年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特点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规律。方法:对2000—2005年收治的277例60岁以上急性脑血管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血管病的发病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卒中类型、基础病因、发病时间密切相关。结论: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有发病规律,防治高血压、糖尿病、房颤等疾病是防止急性脑血管病的重要措施。
- 王威王利军
-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老年发病特点
- 糖复康方对自发性糖尿病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 2025年
- 目的观察糖复康方对自发性糖尿病(KKAy)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KKAy小鼠36只及C57BL/6J野生型小鼠6只,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组给予正常饮食,KKAy小鼠给予高脂饮食。将36只KKAy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中药组、中药+抑制剂组、激动剂组,各9只。中药组、中药+抑制剂组给予3.2 g/(kg·d)糖复康方灌胃,正常组、模型组、激动剂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次/d,共4周。激动剂组给予0.5 g/(kg·d)5-氨基咪唑-4-甲酰胺核糖核苷(AICAR)腹腔注射,中药+抑制剂组给予5 mg/(kg·d)剂量的化合物c(CC)腹腔注射,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给予等量磷酸盐缓冲液腹腔注射,1次/d,共4周。比较各组随机血糖(RB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血浆脂联素(APN)、支链氨基酸(BCAA),骨骼肌中腺苷5-单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α、p-AMPKα、支链α-酮酸脱氢酶(BCKDH)-E1α、p-BCKDH-E1α蛋白表达水平,骨骼肌、胰腺组织病理变化及安全性指标。结果干预第2周,与中药+抑制剂组比较,中药组、激动剂组RBG水平低(P<0.01);中药组与激动剂组R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中药组、激动剂组RBG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干预后各观察时点,中药组、激动剂组RBG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1)。干预4周后,模型组血浆APN低于正常组,BCAA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激动剂组血浆APN水平高,BCAA水平低(P<0.01);中药+抑制剂组血浆APN、BCAA水平较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激动剂组骨骼肌细胞排列整齐、规则,肌细胞水肿、萎缩和断裂明显减轻,炎症细胞有所减少,骨骼肌组织中p-AMPKα/AMPKα、p-BCKDH-E1α/BCKDHE1α水平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激动剂组谷丙转氨酶(ALT)均低(P<0.01),中药+抑制剂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谷草转氨酶(AST)、�
- 闫凯王燕王威李建辉冯兴中
- 关键词:糖尿病支链氨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