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协锋

作品数:21 被引量:121H指数:6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细胞
  • 7篇胶质
  • 4篇胶质瘤
  • 3篇预后
  • 3篇手术
  • 3篇肿瘤
  • 3篇细胞瘤
  • 3篇母细胞
  • 3篇母细胞瘤
  • 3篇胶质母细胞
  • 3篇胶质母细胞瘤
  • 2篇蛋白
  • 2篇动静脉
  • 2篇血管
  • 2篇血清
  • 2篇神经内镜
  • 2篇切除
  • 2篇外科
  • 2篇细胞生长
  • 2篇显微手术

机构

  • 20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南京市第二医...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21篇王协锋
  • 8篇颜伟
  • 6篇尤永平
  • 5篇张军霞
  • 5篇骆慧
  • 4篇刘宁
  • 3篇陶超
  • 3篇王颖毅
  • 3篇李瑞
  • 2篇孙关
  • 2篇程刚
  • 2篇郑立冲
  • 1篇傅震
  • 1篇徐佳
  • 1篇李猛
  • 1篇王瑶
  • 1篇曹垒
  • 1篇赵琳
  • 1篇任海林
  • 1篇胡卫星

传媒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实用临床医药...
  • 2篇中国现代神经...
  • 2篇中国肿瘤外科...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国际老年医学...
  • 1篇解放军医药杂...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25
  • 3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5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成人烟雾病的外科治疗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总结成人烟雾病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烟雾病病例资料,其中52例行直接血运重建术,包括44例缺血型烟雾病和8例出血型烟雾病;8例出血型烟雾病行间接血运重建术。结果术后新发言语功能障碍7例(24 h CT示:新发梗死灶3例,无异常4例),头晕头痛症状8例,一侧肢体运动功能轻度障碍2例(CT示:术区少量硬膜下出血1例);癫疒间部分性发作1例,对侧肢体麻木2例,以上病人均经对症治疗与观察后好转。术后对侧出现大面积脑梗死1例,术后2周死亡。结论缺血性症状为本研究所观察成人烟雾病的术后主要并发症。
王协锋颜伟朱乾渺骆慧路华吴伟
关键词:脑底异常血管网病颅内出血脑梗死
椎动脉相关型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比较显微镜与神经内镜下椎动脉相关型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4例行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的椎动脉相关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显微镜下和神经内镜下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的并发症及疗效。结果 显微镜手术组30例患者中,治愈18例,延迟治愈11例,无效1例,手术有效率为96.67%,延迟治愈率36.67%,无效率3.33%,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3.33%。神经内镜手术组24例患者中,治愈21例,延迟治愈3例,无效0例,手术有效率100%,延迟治愈率12.50%,无效率0,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4.17%。2组患者治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微镜手术组延迟治愈率明显高于神经内镜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内镜下显微血管减压术对于椎动脉相关型面肌痉挛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延迟治愈率。
王协锋颜伟曹纹平赵春生李瑞
关键词:椎动脉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并发症
IBSP激活NF-κB通路促胶质母细胞瘤恶性进展
2024年
目的:探讨整合素结合唾液酸蛋白(integrin binding sialoprotein,IBSP)在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及其对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及化疗耐药性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公共数据库系统分析IBSP在GBM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在GBM细胞中敲低或过表达IBSP后,功能实验评估细胞增殖、侵袭和化疗耐药性。结果:数据库分析发现IBSP在GBM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且高水平IBSP提示患者预后较差。敲低IBSP抑制GBM细胞增殖、侵袭,降低化疗耐药性,过表达IBSP促进GBM细胞增殖、侵袭,提高化疗耐药性。过表达IBSP可激活NF-κB通路,上调NF-κB下游基因表达,进而促进GBM细胞的恶性表型。结论:IBSP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促进GBM细胞增殖、侵袭和化疗耐药,提示IBSP可作为GBM潜在治疗靶点。
尹建星成张淳王协锋颜伟张军霞王颖毅
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NF-ΚB通路
前颅底硬脑膜动静脉瘘的诊断和治疗(附26例报告)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前颅底硬脑膜动静脉瘘的诊断和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6例前颅底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额下入路开颅手术阻断瘘口,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以及手术方法。术后采用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估手术疗效。结果26例患者均顺利封闭动静脉瘘瘘口。术后2例出现嗅觉减退,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术后复查DSA证实瘘口完全闭塞。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9年,行DSA检查未见动静脉瘘复发。结论头颅DSA为诊断前颅底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有效手段,显微外科手术封闭窦口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充分的术前影像学评估、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确切的瘘口封闭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骆慧朱乾渺王协锋颜伟李瑞吴伟
关键词:动静脉瘘颅底硬脑膜
PKCδ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09年
PKCδ是nPKC家族成员,参与细胞凋亡调控,其激活机制与特异性位点的磷酸化和半胱天冬酶3(caspase-3)的剪切密切联系。PKCδ激活后可通过多种途径介导细胞凋亡:激活多种蛋白激酶级联启动细胞凋亡信号,转位至线粒体诱导细胞色素C等凋亡因子的释放,核转位启动核内凋亡通路诱导细胞凋亡。本文综述了PKCδ的分子结构、激活机制以及调控细胞凋亡的最新研究进展。
王协锋朱学江
关键词:PKCΔ凋亡
肿瘤电场治疗同步放化疗方案治疗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的安全性评估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评价肿瘤电场治疗同步放化疗方案用于治疗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22年2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23例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皆采取肿瘤电场治疗同步放化疗方案。按照常见不良事件通用术语5.0版标准(CTCAE 5.0)和肿瘤电场治疗相关皮肤不良反应(dAE)分级标准记录不良事件。治疗依从性通过Optume Nove TTF-200A治疗设备的使用数据进行评估,以每日肿瘤电场治疗使用时间的百分比计算。结果23例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每日治疗中位时长为20.0 h,治疗依从性中位值为83.3%,dAE发生率为60.8%,主要为1级(56.5%)和2级(4.3%),无3~4级dAE。dAE主要表现为接触性皮炎、水泡、皮损等。21.7%(5/23)患者出现1~2级放化疗相关血液学不良反应,未发生严重血液系统疾病和重度电解质紊乱。结论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术后采取肿瘤电场治疗同步放化疗方案是安全可靠的。
李金潭陆泓宇范啸王协锋陶超颜伟张军霞
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安全性同步放化疗
RAS蛋白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对胶质瘤细胞生长的影响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RAS蛋白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对人脑胶质瘤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RAS蛋白在正常脑组织及各级别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降低RAS活性后U251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ERK和AKT信号通路。结果胶质瘤组织中RAS的表达随胶质瘤恶性程度增高而增强。抑制RAS蛋白活性后,RAS信号通路的下游分子ERK和AKT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U251胶质瘤细胞生长受抑制,细胞生长阻滞在G1期且凋亡增加。结论RAS蛋白在胶质瘤中高表达,抑制其活性可下调ERK和AKT信号通路,进而调控细胞的生长。
曹垒王颖毅王希瑞王协锋孙关骆慧刘宁尤永平
关键词:胶质瘤RAS蛋白AKT蛋白
STAT3介导反义miR-21调控hTERT的表达调节胶质瘤细胞生长
目的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约为20~22nt的非编码小RNA,与其靶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特定区域完全或不完全配对后,通过切割或抑制靶mRNA的转录后翻译参与蛋白...
尤永平王颖毅孙关王协锋孙利华刘宁傅震
关键词:胶质瘤MIR-21HTERTSTAT3
文献传递
神经内镜辅助与单纯显微镜下听神经瘤切除术的疗效比较
2024年
目的比较神经内镜辅助与单纯显微手术治疗听神经瘤的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听神经瘤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显微镜+内镜辅助组)28例与对照组(显微镜组)44例,比较两组肿瘤全切率、内听道后唇磨除范围、术后并发症率、术前及术后6个月面神经功能情况(House-Brackmann分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肿瘤全切率及术后面神经功能障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内听道后唇磨除范围直径(5.70±0.58)mm低于对照组(6.70±0.58)mm,并发症发生率(7.14%)低于对照组(2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听神经瘤可以减少内听道后唇的磨除范围,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李瑞王治超程星李华宁尹建星颜伟张军霞陶超王慧博骆慧刘宁尤永平王协锋
关键词:听神经瘤神经内镜显微手术面神经功能
头颅CT环池分级、D-二聚体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头颅CT环池分级联合D-二聚体(D-D)、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预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近期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4年5月在医院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65例为研究对象,均行开颅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分析预后不良和预后良好患者临床资料及术前头颅CT环池分级、D-D水平、GCS评分等指标的差异,并分析头颅CT环池分级、D-D水平、GCS评分在预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近期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与预后良好患者比较,预后不良患者年龄、头颅CT环池分级Ⅰ~Ⅱ级,D-D水平和GCS评分<6分占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和预后良好患者C反应蛋白、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颅CT环池分级、D-D水平、GCS评分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近期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三者联合预测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941(95%CI:0.906~0.975),高于头颅CT环池分级、D-D水平和GCS评分单独预测的曲线下面积。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包括头颅CT环池分级、D-D水平、GCS评分,基于三者构建的模型在预测患者预后方面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张列祥何裕超蔡畅付宪华李猛徐进姜宁王协锋陈宏璘
关键词:头颅D-二聚体格拉斯哥昏迷量表重型颅脑损伤近期预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