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允周

作品数:5 被引量:5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海洋局近岸海域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沉积物
  • 3篇无机碳
  • 3篇海域
  • 3篇表层沉积物
  • 2篇近海
  • 2篇近海域
  • 2篇附近海域
  • 1篇地球化学形态
  • 1篇沿岸
  • 1篇油污染
  • 1篇入海
  • 1篇入海河流
  • 1篇生物修复
  • 1篇石油污染
  • 1篇土壤生物
  • 1篇土壤生物修复
  • 1篇土壤石油污染
  • 1篇柱状沉积物
  • 1篇污染
  • 1篇西部海域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烟...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青岛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5篇王允周
  • 4篇高学鲁
  • 3篇杨玉玮
  • 1篇王传远
  • 1篇解学良
  • 1篇杨翠云
  • 1篇孙志高
  • 1篇张培玉
  • 1篇瞿成利
  • 1篇张永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海洋科学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广西科学院学...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大亚湾和四十里湾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无机碳形态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采用连续浸取法对位于亚热带的大亚湾和温带的四十里湾附近海域的表层沉积物样品中无机碳的赋存形态进行了研究,将无机碳分为可交换态(NaCl相)、弱碱浸取态(NH.3H2O相)、强碱浸取态(NaOH相)、弱酸浸取态(NH2OH.HCl相)和残渣态,测定了相关地球化学参数粒度组成和总有机碳(TOC).结果表明,NH2OH.HCl相无机碳是大亚湾和四十里湾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无机碳的主要存在形式,其平均含量分别占总无机碳的46.2%和86.8%.沉积物粒度是控制四十里湾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NaCl相、NH.3H2O相和NaOH相无机碳含量空间变化的重要因素;较高含量的粘土组分有利于大亚湾表层沉积物中NH.3H2O相和NaOH相无机碳的保存.TOC仅与大亚湾表层沉积物中的NaOH相无机碳和四十里湾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NaCl相无机碳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其总体上对这两个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无机碳的形态组成影响较弱.
解学良王允周张培玉高学鲁
关键词:海洋沉积物无机碳地球化学形态
渤海湾北部和西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无机碳形态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采用氯化钠(NaCl)、氨水(NH3.H2O)、氢氧化钠(NaOH)、盐酸羟胺(NH2OH.HCl)溶液对渤海湾北部和西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无机碳进行了连续浸取,并将无机碳分为5种赋存形态:交换态(NaCl相)、弱碱结合态(NH3.H2O相)、强碱结合态(NaOH相)、弱酸结合态(NH2OH.HCl相)和残渣态。同时,结合沉积物其他地球化学参数,对影响各形态无机碳含量变化的因素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NaCl相、NH3.H2O相、NaOH相、NH2OH.HCl相、残渣相无机碳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66、0.86、0.23、2.56、0.46 mg/g。NaOH相无机碳占总无机碳的比例最小,约为5%;NH2OH.HCl相的比例最大,在50%左右。无机碳的不同形态及沉积物地球化学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表明,NH3.H2O相受沉积物含水率、总氮(TN)、总有机碳(TOC)和沉积物细组分的影响极为显著,NaOH相受沉积物TN和TOC的影响极为显著,残渣相受含水率的影响较为显著,其余2相受各因素的影响较弱;在沉积物早期成岩过程中,NaCl相和残渣相无机碳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相互转化关系。
王允周高学鲁杨玉玮
关键词:沉积物
渤海湾西北部沿岸主要入海河流表层沉积物中无机碳形态研究
2015年
【目的】调查渤海湾西北部沿岸河流表层沉积物中不同形态无机碳(IC)的分布和影响因素,阐明我国近岸不同环境沉积物中IC分布形态的异同和调控机制。【方法】采用连续浸取方法,根据IC在沉积物中的结合强度,将其分为交换态(氯化钠相)、弱碱结合态(氨水相)、强碱结合态(氢氧化钠相)、弱酸结合态(盐酸羟胺相)和残渣态,分析表层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的IC含量,并讨论其与各地球化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渤海湾西北部沿岸河流表层沉积物中总IC的平均含量为6.76mg/g。沉积物中各相IC的平均含量为盐酸羟胺相(3.21mg/g)>残渣相(1.92 mg/g)>氨水相(0.77 mg/g)>氯化钠相(0.64 mg/g)>氢氧化钠相(0.22mg/g)。盐酸羟胺相是沉积物IC的主要形态。总有机碳(TOC)对各形态IC影响较强。氨水相IC与沉积物各参数间存在较为紧密的联系。【结论】研究区域沉积物中不同形态IC的组成和分布空间变化显著,不同地点样品中IC的活跃程度和可能的环境影响因子差异很大。
张永高学鲁王允周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河流
黄河三角洲生态区土壤石油污染及其与理化性质的关系被引量:42
2010年
基于黄河三角洲生态区内部分油田生产区石油污染土壤的调查取样,研究了土壤的石油污染特性及其与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油田区土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石油污染,溢油处油泥含油率最高达6230mg/kg。石油污染土壤总有机碳(TOC)含量与含油率呈正相关关系,研究区TOC为0.22%~1.14%,其中老油井含量大于新油井。但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研究发现部分石油污染区域土壤的TOC反而低于未污染区,这可能与碱蓬的覆盖状况有关。石油污染对土壤的全氮含量没有显著影响,所研究的石油生产区土壤总氮含量为207.74~870.20mg/kg,未受石油污染的生态核心区该值为591.02~938.28mg/kg。土壤有机碳、全氮及C/N随土壤深度的增加皆呈下降趋势,土壤各层中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极显著线性相关。石油烃污染导致石油污染土壤中C、N比例严重失调,因此在进行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时需要添加相应的N营养元素来增强土壤中微生物的营养来增强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加快其对石油的分解。
王传远杨翠云孙志高杨玉玮瞿成利王允周
关键词:石油污染理化性质土壤生物修复
四十里湾附近海域柱状沉积物中的黑碳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对采自于烟台四十里湾附近海域的4个沉积物柱状样进行了分析,测定了样品的粒度组成、总碳含量(TC)、总有机碳(TOC)含量及黑碳(BC)含量等参数。结果表明,所获得的4个柱状沉积物中有3个的BC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其中离岸最远的E站最为明显,与社会经济的增长趋势较为一致。BC含量最高值为0.118%,出现在粒度较细且离岸较近的站位D中。BC:TOC值大多在10%-20%范围内,为中国近海海域的中等水平。沉积物BC的含量与沉积物物理化学性质,采样点的地质环境状况等因素有关。人类活动如陆源污染物排放、城市建设及船舶排污等对烟台四十里湾附近海域的地质环境状况有着较强的影响。
王允周高学鲁杨玉玮
关键词:柱状沉积物黑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