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丽敏

作品数:30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卫生厅指导性课题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会议论文
  • 9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血液
  • 17篇血液透析
  • 8篇内瘘
  • 8篇静脉
  • 8篇护理
  • 6篇动静脉内
  • 6篇动静脉内瘘
  • 6篇静脉内
  • 6篇静脉内瘘
  • 5篇蛋白
  • 5篇动静脉
  • 5篇透析患者
  • 5篇纤维蛋白
  • 4篇导管
  • 4篇维持性
  • 4篇维持性血液
  • 4篇维持性血液透...
  • 4篇干预
  • 3篇低血压
  • 3篇血压

机构

  • 28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28篇王丽敏
  • 25篇杨萍
  • 19篇张云霞
  • 10篇赵伟
  • 10篇郭福燕
  • 8篇张丽红
  • 6篇王保兴
  • 5篇赵翠平
  • 4篇李英
  • 3篇张俊霞
  • 2篇迟雁青
  • 2篇刘会霞
  • 2篇林琼真
  • 1篇张敏
  • 1篇王自强
  • 1篇张倩
  • 1篇林海英
  • 1篇丁俊琴
  • 1篇白淋菲
  • 1篇井永敏

传媒

  • 5篇2011中华...
  • 4篇中国工程院医...
  • 4篇中华医学会肾...
  • 3篇河北医药
  • 2篇护理实践与研...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华医学会肾...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16
  • 1篇2015
  • 8篇2012
  • 1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扣眼穿刺不同去痂方法的效果比较
针对部分透析病人可用动静脉内瘘较短、皮下脂肪厚及高位内瘘的等情况,选择了扣眼穿刺方法.但在应用扣眼穿刺的过程中如果护士操作不当也会出现一些相关并发症如穿刺点渗血、感染、及局部增生等,本文就对穿刺前不同的去痂方法对扣眼穿刺...
赵翠平杨萍王丽敏王肖贾芸婷潘士彬秦硕
关键词: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
腹膜透析患者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抵抗原因与对策被引量:1
2011年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是目前治疗肾性贫血的首选药物,其疗效显著,在腹膜透析患者中应用rhEPO治疗贫血已成为一项常规治疗措施。
刘会霞刘保良张俊霞王丽敏
关键词:红细胞生成素
一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鱼精蛋白过敏性休克的抢救及护理
当前鱼精蛋白在临床广泛使用,但极少发生过敏.我院血透室曾抢救一例鱼精蛋白过敏性休克的病人,现将抢救经过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病例介绍患者男性,56岁,慢性肾功能衰竭,既往无过敏史,在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一年半,血管通路为自...
张云霞杨萍王丽敏张丽红王保兴
多媒体宣教在股静脉置管血液透析病人中的应用
赵翠平杨萍王丽敏王肖杜江婷韩晓张欢韩根来
半永久性双腔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的处理对策
张云霞杨萍王丽敏赵伟
系统护理法对血液透析低血压的预防干预效果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改进传统的透析护理模式,预防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提高透析质量。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系统护理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透析护理法,监测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和透析前后体温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血液透析前后体温方面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血压发生率实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01)。结论:系统护理法作为一种新的护理模式,可以减少患者低血压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杨萍张敏张云霞王丽敏
关键词:血液透析护理干预
系统护理法对血液透析低血压的预防干预
杨萍张云霞王丽敏郭福燕赵伟
内瘘成熟初期穿刺及护理技巧
张云霞王丽敏杨萍郭福燕
抗凝血酶Ⅲ缺乏血液透析患者一例治疗体会
本文结合病理,对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抗凝血酶Ⅲ缺乏的治疗方法进行了研究,此例患者抗凝血酶III低,但与普通高凝状态不同,静脉壶等处未形成大的血凝块,而呈沉沙样铺于壶底,晃动后可散开,亦无明显透析器内凝血,但透析过程中...
韩根来杨萍王丽敏赵伟郭福燕张云霞
关键词: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肝素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半永久性双腔导管血栓预防的相关护理探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尿激酶两种不同的应用方法针对血液透析用半永久性双腔导管尖部血栓及纤维蛋白鞘的预防及治疗方法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10年1月~12月行半永久性双腔导管置管血液透析患者20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45~82岁,平均年龄56岁。随机分为2组。共行血液透析2210例次。观察组采用100 kU尿激酶加入100 mL 0.9%NaCl溶液缓慢滴注,对照组采用尿激酶肝素混合液封管,比较透析前导管抽吸不畅事件及透析过程中护理干预情况。结果观察组透析前导管抽吸不畅事件[28例次(2.5%)]及透析过程中护理干预的次数[51例次(4.5%)]明显少于对照组[110例次(10.2%),221例次(20.5%)],观察组在透析过程中血流量[(241.6±55.2)mL/min]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208.0±52.7)mL/min]。结论尿激酶预防滴注法对于半永久性双腔导管尖部血栓及纤维蛋白鞘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尿激酶肝素混合液封管法。
杨萍张云霞王丽敏郭福燕赵伟
关键词:血液透析导管堵塞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