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丹
- 作品数:8 被引量:33H指数:2
-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MICU患者痰中检出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分析
- 2013年
- 目的探讨内科重症监护病房(MICU)住院患者痰液中检出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致病性,为临床资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2年11月入住MICU的24例患者临床资料,共分离出24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均取自患者痰液;采用K-B纸片法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法对其同源性进行分析;采用病例流行病学分析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等,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采用χ2检验。结果 24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对常用的抗菌药物敏感率,最高为阿米卡星62.50%,其次为二甲胺四环素50.00%、庆大霉素20.83%、头孢吡肟16.67%等,对他唑巴坦、哌拉西林、舒巴坦、头孢噻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及头孢哌酮等敏感率均较低;同源性分析显示,A基因型10株、B基因型4株、J基因型3株,其他基因型分别为C、D、E、F、G、H、I基因型各1株;A基因型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比率为62.50%,明显高于B型肺部感染率的25.0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4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率,A基因型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致病性最强,应加强对其进行预防与控制。
- 王丽丹龙晓凤刘海梅吕明义邓淑玲
- 关键词:内科重症监护病房耐药率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永久起搏器植入预测因子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分析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的患者术后永久起搏器(permanent pacemaker,PPM)植入的发生率、预测因子以及TAVR的预后。方法纳入38例在我院行TAVR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根据术后1个月内是否植入PPM,将其分为起搏器组(8例)与非起搏器组(30例),并分析PPM植入的预测因子。根据左室收缩功能是否降低,将患者分为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50%组(15例)和LVEF≥50%组(23例),并分析2组TAVR的预后。结果TAVR术后PPM植入的发生率21.1%。如果肌酐清除率较低、存在血脂异常、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发病率及死亡率评分较高、Ⅰ导联T波振幅较大,则TAVR术后PPM植入风险较高。PPM植入的主要预测因子是新发左束支阻滞(Coef 3.170,95%CI 0.853~7.447,P=0.005)和术前Ⅰ导联T波振幅较大(Coef 10.894,95%CI 1.478~28.012,P=0.018)。在术后及术后1个月随访时,平均主动脉压差、主动脉瓣瓣口面积、主动脉瓣瓣口面积/体表面积均显著改善,左室后壁厚度明显改善。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与左室间隔厚度在术后1个月明显改善(P<0.05),而术后较术前改善不显著(P>0.05)。结论TAVR术后新发左束支阻滞及术前较大的Ⅰ导联T波振幅是术后PPM植入的预测因子。TAVR术后早期发生心脏逆重构,心功能及射血分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 张佳琪池程伟刘吉义赵维龙孟庆涛王丽丹孙凤志张树龙刘继红
- 关键词:主动脉瓣狭窄永久起搏器
- Ⅰ型主动脉夹层行外科手术疗效分析
- 目的:探讨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外科手术疗效分析.方法:2015年7月至2015年10月对我院3例确诊为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病人的临床资料及外科手术做回顾性分析,所有手术均在深低温体外循环、短暂停循环...
- 王丽丹王丽君刘大川
- 关键词:外科手术低温体外循环
- 小潮气量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机械通气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 探讨小潮气量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机械通气的影响.方法 将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入住我院的100例COPD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潮气量通气与小潮气量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机械通气前后动脉血气指标、静脉血中细胞因子变化、以及随访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相关指标均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潮气量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动脉血气指标、静脉血中细胞因子、预后随访结果均出现明显变化,患者肺功能状况明显改善,应加强推广并应用.
- 王丽丹
- 关键词:小潮气量机械通气
- 二叶式对比三叶式主动脉瓣对TAVR术后血流动力学及左心室重构逆转的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比较二叶式主动脉瓣(BAV)和三叶式主动脉瓣(TAV)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左心室重构逆转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入选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因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接受TAVR的患者。根据术前主动脉增强CT将患者分为BAV组和TAV组。收集患者术前、术后24 h及术后1、6个月的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具体指标包括平均主动脉瓣跨瓣压差(MPG)、主动脉瓣口面积(AV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并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及左心室质量(LVM)等。结果共入选41例患者,年龄(75.0±8.6)岁,男性22例(53.7%)。其中BAV组19例,TAV组22例。所有患者均使用Venus-A自膨式主动脉瓣膜。BAV组患者术前、术后24 h及术后1、6个月的MPG分别为(54.16±21.22)、(21.11±9.04)、(18.84±7.37)和(17.68±6.04)mmHg(1 mmHg=0.133 kPa),LVEF分别为(50.42±13.30)%、(53.84±10.59)%、(55.68±8.71)%和(57.42±7.78)%,MPG及LVEF从术后24 h起较术前均改善(P均<0.05);LVMi值分别为(164.13±49.53)、(156.37±39.11)、(146.65±38.84)和(134.13±39.83)g/m2,在术后1、6个月随访时均较术前降低(P均<0.05)。TAV组患者的MPG从术后24 h起均低于术前(P均<0.05),LVEF于术后1、6个月随访时均高于术前(P均<0.05),LVMi从术后24 h起较术前均改善(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的NT-proBNP水平较术前均有改善(P均<0.05)。TAV组患者在术后各时点的MPG较BAV组均更低[术后24 h:(11.68±5.09)mmHg比(21.11±9.04)mmHg,P<0.001;术后1个月:(10.82±3.71)mmHg比(18.84±7.37)mmHg,P<0.001;术后6个月:(12.36±4.42)mmHg比(17.68±6.04)mmHg,P=0.003]。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的LVEF、LVMi及NT-proBN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BAV与TAV狭窄患者在接受TAVR术后均有血流动力学的改善,发生明显的左心室重构逆转,二者在TAVR术后短期内改善情况相近。
- 张佳琪池程伟赵维龙孟庆涛王丽丹刘吉义孙凤志张树龙刘继红
- 关键词:主动脉瓣狭窄左心室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