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宇红 作品数:67 被引量:252 H指数:8 供职机构: 南通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无锡市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烧伤患者巨细胞病毒复发感染及其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观察烧伤病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复发感染情况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96例烧伤总体表面积(total body surface area,TBSA)>15%的患者进行动态观察。试验分组:(1)按烧伤面积将患者分为三组:Ⅰ组39例(TBSA 15%-49%),Ⅱ组32例(TBSA 50%-69%),Ⅲ组25例(TBSA 70%-99%);(2)根据脓毒血症诊断标准,将患者进一步分为脓毒症组(33例)和非脓毒症组(63例);(3)根据脓毒症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11例)和生存组(22例)。入院24h内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筛查抗HCMV IgG及HCMV-DNA,而后每隔1周左右采集病人血清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血清中HCMV-DNA水平。结果 (1)Ⅰ组、Ⅱ组和Ⅲ组的HCMV复发感染率分别为53.8%、50.0%和80.0%,Ⅲ组与其他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9,P<0.05)。(2)三组烧伤患者HCMV首次复发时间及每次复发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MV平均首次复发时间为入院后第14天,每次复发持续时间约为12天。(3)脓毒症组HCMV的复发感染率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χ2=4.431,P<0.05),HCMV复发感染率与死亡率不相关(χ2=0.688,P>0.05)。结论烧伤患者HCMV复发感染率高,HCMV复发感染可能对烧伤后脓毒症的发生具有一定影响。 龚芳 潘宇红 吕国忠 丁羚涛 姜东林 陈江关键词:烧伤 人巨细胞病毒 实时荧光定量PCR 烧伤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研究 目的 研究烧伤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及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分布情况。 方法 分析来自烧伤临床的20株鲍曼不动杆菌分离株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性,用PCR检测8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 (3)-... 张烽 虞俊杰 程华莉 陈蓉芳 黄璇 秦玲 糜祖煌 潘宇红胃癌患者外周血FOXP3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通过研究胃癌患者外周血中FOXP3的表达,初步探讨其在胃癌发病机制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胃癌患者与正常对照各31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5+T细胞的数量;ELISA检测胃癌患者和正常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中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0和Th1型细胞因子IL-2的表达;RT-PCR检测FOXP3的mRNA表达。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约占CD4+T细胞(30.4±1.9)%,显著高于正常人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的比例(3.5±0.8)%(P<0.05);胃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高表达FOXP3;胃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主要分泌IL-10,而IL-2分泌无显著变化。结论:FOXP3表达的增加对肿瘤免疫具有抑制作用,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 申卫红 杨春香 朱岚 黄璇 潘宇红关键词:FOXP3 肿瘤 胃癌 烧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基因聚类分析 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通过对烧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基因进行聚类分析,了解烧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的亲缘性。方法对20株从烧伤患者分离到的铜绿假单胞菌的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磺胺等常见耐药基因进行检测,并以这些基因作为分子标记,作耐药基因聚类分析。结果20株中,blaTEM、blaCARB、aac(6')-Ⅰb、aac(6')-Ⅱ和sul1等耐药基因检出率高,亲缘性分析显示有3株克隆在烧伤病房流行,并发现同一患者被同种细菌不同株同时感染。结论以耐药基因作为分子标记作聚类分析对于烧伤病房临床分离株亲缘性及传播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 张烽 潘宇红 黄璇 程华莉 陈蓉芳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基因 聚类分析 HMGB1与MMP-9在早期胃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早期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92例早期胃癌患者血清HMGB1和MMP-9水平,并与40例胃良性病变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比较。结果胃癌组患者血清HMGB1与MMP-9水平明显高于胃良性病变组和健康对照组(P均<0.05),而胃良性病变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相关分析显示,胃癌患者血清HMGB1和MMP-9水平之间呈正相关(P<0.01),血清HMGB1和MMP-9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和胃癌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胃癌患者手术后HMGB1和MMP-9水平较手术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 HMGB1和MMP-9与早期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检测血清HMGB1和MMP-9水平对于早期胃癌的辅助诊断、疗效监测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肖锦华 王亚萍 朱华燕 潘宇红 徐秋岚关键词:早期胃癌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基质金属蛋白酶-9 淋巴结转移 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体的水平变化意义 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血清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CV)抗体水平在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的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73例RA患者血清抗MCV抗体水平,并同步分别应用ELISA、放射免疫分析法及增强比浊法检测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类风湿因子(RF)水平,与35例非RA患者和4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比较。结果RA组血清抗MCV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非RA组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MCV抗体对RA诊断的敏感性为83.56%(61/73),特异性为96.00%(72/75),均高于抗CCP抗体及RF;相关分析显示RA患者抗MCV抗体水平与抗CCP抗体、TNF-α及RF呈显著正相关(r=0.531、0.243、0.347,P均<0.01)。结论抗MCV抗体与RA联系密切,为一高度敏感的、新的RA标记物,临床上检测血清抗MCV抗体水平对于筛查和辅助早期诊断RA具有重要意义。 潘宇红 姜东林 孙钧铭 华海应关键词: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 类风湿性关节炎 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TRAb的方法学评价 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对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检测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采用ECLIA分别检测62例GD患者、65例非GD患者以及41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TRAb的含量,评估ECLIA检测TRAb的精密度、回收率、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及与ELISA的相关性。结果:ECLIA检测TRAb的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0.78%~3.30%、1.25%~5.42%;回收率为96.8%~101.5%;对GD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1%、96.2%;与ELISA检测的相关性良好(r=0.9815,P<0.01)。结论:ECLIA检测TRAb的精密度、准确性均符合临床诊断要求,对GD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都很高,且操作简便,检测实现仪器的自动化,能很好地满足临床检测的需要。 王亚萍 肖锦华 朱华燕 潘宇红 黄璇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单链抗体与绿色荧光蛋白的融合表达及其靶向性观察 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表达和纯化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单链抗体C1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融合蛋白,体外观察其肝癌细胞的特异性结合能力。方法:通过扩增构建成含C1与绿色荧光蛋白(GFP)融合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GFPC1/pET-26b;测序验证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后以IPTG诱导表达,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融合基因中GFP的表达情况;用Ni2+螯合柱亲和纯化融合蛋白GFPC1,SDS-PAGE检测融合基因的表达和纯化的融合蛋白GFPC1;纯化的融合蛋白GFPC1与HepG2细胞经体外孵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单链抗体C1对肝癌细胞的靶向作用。结果:IPTG诱导表达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大肠杆菌发出特异性的绿色荧光;SDS-PAGE显示表达的融合蛋白GFPC1,与预期的大小相一致,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通过变性条件下Ni2+亲和柱纯化获得较GFPC1重组融合蛋白,免疫荧光检测表明纯化的GFPC1可与HepG2细胞膜特异结合。结论:利用GFP作为标记分子,观察到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单链抗体C1与HepG2细胞膜较强的结合能力,为应用C1对肝癌进行靶向生物治疗奠定基础;构建成功的GFP/pET-26b原核表达系统为其他靶分子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 卢志贤 陈江 程华莉 潘宇红 曹利民关键词:肝癌 单链抗体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体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体(anti-mutated citrullinated vimentin,anti—MCV)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80例RA患者和35例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非RA患者血清抗MCV抗体,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同步检测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计算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下面积。结果抗MCV和RF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85.0%,70.0%;特异度为91.4%,45.7%;一致率分别为87.0%,62.6%,Kappa值分别为0.713,0.164,抗MCV检测均优于RF检测(均P〈0.05)。抗MCV抗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3(95%可信区间为0.872~0.973),RF为0.658(95%可信区间为0.559~0.757),抗MCV抗体对RA的临床诊断价值较高。结论抗MCV抗体可作为临床诊断RA的一项很好的血清学指标,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优于RF等其他血清学指标。对于筛查和辅助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重要意义。 蒋义敏 姜东林 潘宇红 孙钧铭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国内首次从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oqxA基因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 研究烧伤科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抗菌制剂外排泵基因的流行情况.方法 收集从烧伤患者分离的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20株,采用kb法检测其对14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抗菌制剂外排泵基因oqxa、smrkpn、qace、teha、mdfa和qaceΔlsul1.结果 20株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除了对亚胺培南具有较高敏感性外,对其他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在30%以下.抗菌制剂外排泵基因oqxa、qaceΔl-sul1和mdfa的检出率很高,分别为100%、100%和65%,smrkpn、qace和teha检出率很低,分别为0%、0%和15%.结论 从烧伤科分离的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oqxa基因,且携带率非常高.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of multidrug resistant genes in klebsiella pncumoniae.methods twenty strains of multidrug 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were isolated from burn patients.susceptibility of these strains to 14 antibiotics was detected by kb method.pcr was used to detect oqxa,smrkpn,qace,teha,mdfa and qaceΔl-sul1 genes.results the antibiotic sensitivity rates of 20 multidrug 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isolates to antibiotics tested were < 30% except that to imipenam.the positive rates of efflux pump genes mdfa,qaceΔl-sull and oqxa were 65%,100% and 100%,respectively; while those ofsmrkpn,qace and teha were 0%,0% and 15%.conclusion oqxa gene has been detected in multidrug 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from burn patients with high positive rate. 朱婕 张烽 潘宇红 黄璇 程华莉 吕国忠 麋祖煌关键词:外排泵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