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凯

作品数:33 被引量:114H指数:6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附属江阴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黎介寿院士肠道屏障研究专项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无锡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食管
  • 6篇手术
  • 5篇术后
  • 5篇癌患者
  • 4篇抑素
  • 4篇食管癌
  • 3篇心肌
  • 3篇心脏
  • 3篇序贯式
  • 3篇血清
  • 3篇双肺移植
  • 3篇体外循环
  • 3篇肿瘤
  • 3篇外循环
  • 3篇细胞
  • 3篇鳞癌
  • 3篇酶联
  • 3篇酶联免疫
  • 3篇酶联免疫吸附
  • 3篇酶联免疫吸附...

机构

  • 19篇东南大学
  • 11篇江阴市人民医...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上海市胸科医...

作者

  • 30篇沈凯
  • 28篇黄斌
  • 27篇陈国强
  • 27篇吴松
  • 21篇虞桂平
  • 14篇纪勇
  • 10篇王晓臣
  • 4篇黄戈
  • 3篇韩喜娥
  • 3篇陈刚
  • 2篇陈祥生
  • 2篇张献
  • 1篇记勇
  • 1篇刘长建
  • 1篇王忠
  • 1篇高成新
  • 1篇刘海聪
  • 1篇钱文军
  • 1篇左智通

传媒

  • 7篇江苏医药
  • 3篇中华胸心血管...
  • 2篇东南大学学报...
  • 2篇西部医学
  • 2篇检验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微循环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河南外科学杂...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临床营养...

年份

  • 3篇2016
  • 2篇2014
  • 5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6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创伤性心内结构损伤的诊治被引量:2
2009年
1994年6月至2008年1月,我们收治心脏外伤者23例,其中8例(34.8%)心内结构损伤,现将我们对这类创伤的临床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纪勇陈国强黄斌吴松沈凯虞桂平
关键词:临床诊治创伤性心脏外伤
二尖瓣置换术后心律失常原因及治疗的分析观察
2008年
随着体外循环技术的日趋完善及机械瓣膜质量的不断提高,二尖瓣置换术已成为治疗心脏瓣膜病的重要手段。心律失常是二尖瓣置换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我们通过分析我院2002年2月至2007年12月在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术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原因,现报道如下。
虞桂平黄斌沈凯陈国强
关键词:二尖瓣置换术后术后心律失常体外循环技术机械瓣膜
微创食管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中对三角吻合术的应用
2016年
目的探讨微创食管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应用三角吻合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1月需要行微创食管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手术的患者100例,收集纳入研究患者的临床病例特征,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吻合术进行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进流质时间、术后的住院天数及吻合口大小及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手术出血量为48.8±30.12ml,手术时间为150.2±29.3min,吻合术进行时间为12.3±4.5min;术后的排气时间为3.1±1.2d,进流质时间为5.1±1.1d,术后的住院天数为12.3±6.1d;并发症的情况:出现吻合口瘘的病例数为2例,通过保守治疗治愈,并未出现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等相关并发症。结论三角吻合术在微创食管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应用中安全可行,其操作简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沈凯吴松黄斌王晓臣
关键词:食管胃颈部吻合术
胸腹部钝性损伤致膈肌破裂36例诊断与治疗分析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胸腹部钝性损伤致膈肌破裂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收治的36例创伤性膈肌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致伤原因、伤情分布、损伤严重程度(ISS)评分、诊断经过及手术治疗方法等进行分析。其中左侧膈肌破裂29例,右侧6例,双侧1例。手术经胸6例,经腹30例,胸腹联合1例。结果:治愈34例,死亡2例(1例死于双侧多发肋骨骨折、肺挫裂伤、严重肝脾破裂失血性休克、DIC,1例因严重脑挫裂伤及呼吸循环功能衰竭死亡)。结论:钝性暴力所致膈肌破裂伤情复杂,术前误诊率高,病死率高;早期诊断、正确处理合并伤和及时手术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纪勇黄斌陈国强吴松沈凯虞桂平
关键词:膈肌破裂胸腹部损伤
10例创伤性支气管断裂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
2009年
近年来创伤性气管及支气管破裂已成为胸部创伤早期死亡原因之一。我院于1989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共收治外伤性支气管断裂10例,现将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虞桂平陈国强黄斌吴松沈凯记勇
关键词:气管断裂胸部损伤
PEBP4基因表达与肺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2014年
肺癌为当前世界各地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是世界上肺癌患者最多的国家,且发病率和病死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大多数癌症患者并非死于原发性癌而是死于转移性癌嵋。为此,必须寻找更加精确、有效的分子标志物,以期早期发现肿瘤,为肺癌的预后判断以及靶向治疗等提供科学资料。
虞桂平陈国强黄斌吴松沈凯
关键词:癌侵袭转移基因表达分子标志物转移性癌原发性癌
肺癌患者血清中内皮抑素水平表达与临床病理生理特征的关系
2011年
目的检测原发性肺癌患者术前血清内皮抑素含量,分析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7例原发性肺癌及27例肺良性病变患者术前血清内皮抑素含量。结果肺癌患者血清内皮抑素含量均值为(132.73±31.69)μg/L,高于肺良性病变者(84.56±15.4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组内皮抑素含量高于未转移组(P<0.05);肺腺癌患者血清内皮抑素水平高于鳞癌、小细胞癌患者;Ⅲ~Ⅳ期患者血清内皮抑素水平高于Ⅰ~Ⅱ期(P<0.01)。结论肺癌患者血清内皮抑素含量显著增高,且与肿瘤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是预测肿瘤恶性行为和评估预后的有效指标。
纪勇黄斌陈国强吴松沈凯虞桂平王晓臣
关键词:肺肿瘤内皮抑素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吸入性抗胆碱能药物在食管癌患者围术期肺保护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研究吸入性抗胆碱能药物在食管癌术后围术期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11月我院手术的食管癌患者110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将110例患者分为两组,吸入性抗胆碱能药物(实验组)65例和传统围术期处理(对照组)45例,术后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并发症等。结果实验组的术后入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且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吸入性抗胆碱能药物在食管癌术后的应用可有效降低呼吸道并发症,存在基础肺部疾病的患者可显著改善呼吸功能,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具体效果仍需大样本多中心协同研究。
虞桂平陈国强黄斌吴松沈凯
关键词:食管癌围术期处理
食管癌肺癌患者术后不同时间实施胸部物理治疗的效果观察
2016年
目的食管癌肺癌患者术后不同时间实施胸部物理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进行开胸手术后不同时间实施胸部物理治疗的食管癌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所有患者在术后15h实施胸部物理治疗;实验组所有患者在术后6h实施胸部物理治疗。分别观察腰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实施胸部物理治疗后的离床活动时间、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肺不张以及肺炎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术后6h实施胸部物理治疗后,患者的离床活动时间、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肺不张率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食管癌肺癌患者术后不同时间实施胸部物理治疗的效果不同,其中在手术6个小时实施翻身、叩背等胸部物理治疗有利于手术过程中产生的积气和积液及时引流至体外,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沈凯王晓臣
关键词:胸部物理治疗
Caspase抑制剂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Fas/FasL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caspase抑制剂对心肌细胞凋亡及Fas/FasL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穿线结扎或松扎左冠状动脉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4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Z-VAD-fmk治疗组和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并分设缺血45min后再灌注3,6,12h3个时相点。以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Fas/FasL基因mRNA的表达改变,并分析心肌组织病理学损伤程度。结果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及Fas/FasL基因mRNA表达均增高,caspase抑制剂预处理下调Fas/FasL表达水平,减少心肌细胞凋亡。结论心肌细胞凋亡与Fas/FasL系统参与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caspase抑制剂Z-VAD-fmk通过抑制凋亡和下调Fas/FasL表达,减低再灌注损伤。
纪勇陈国强黄斌吴松沈凯黄戈虞桂平
关键词:心肌FASL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